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黄元卿二首 其二

寄黄元卿二首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七叙书能续,何堪待孟坚。偶来寻旧侣,犹得寄新篇。

岁晏梅梢冷,天寒雁影悬。片心逐明月,长傍草堂前。

诗人欧必元的古诗

同族叔理先从弟子弘饮七星岩水洞

明代 欧必元

石室钟灵胜,岩壑多洞天。既登岝崿险,复激清流湍。

攀岩碍巨石,踰岭凌苍烟。径幽云霭霭,溪浅流涓涓。

玉乳垂洞底,金书镵云巅。下窥元气渺,上与星辰连。

草木经霜落,琪花当晚妍。岚气袭裾上,晴光媚眼前。

浩歌众山和,谷响群鸟喧。酣饮澹忘醉,采采芳杜搴。

恣游慰夙志,含毫述短篇。

送梁山人元珍游武夷二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雅游曾遍七闽中,此地由来有寓公。归櫜莫将疑陆贾,僦庑谁更问梁鸿。

茶枪熟处流霞椀,荔子丹时湿蕊宫。见说乘秋帆羽急,期君沽酒话江东。

二十二阳

明代 欧必元

惜春偏逐马蹄忙,粉蝶閒来过短墙。粉复潘妃能比貌,空传荀令本含香。

子规啼处应添恨,海燕归时更断肠。何似春明门外柳,年年依旧绾垂杨。

村居杂兴十首 其八

明代 欧必元

姓名元不借江湖,走马长楸混酒徒。然诺易酬双白璧,千金还问紫貂无。

答族叔原禹冬日见讯

明代 欧必元

经旬不出户,懒与病相宜。璞是荆人泣,狂仍小阮痴。

云寒归浦晚,菊劲爱霜迟。寥落看如此,劳歌招隐诗。

隔江词

明代 欧必元

嫁得郎家东渡头,采莲朝暮荡兰舟。妾心不似溪边水,閒逐飞花两岸流。

送郡丞陈公致政归武夷

明代 欧必元

傲吏辞荣访赤松,楼成湖海气如龙。楼流合儗陶元亮,出处偏如邴曼容。

文苑白眉看独步,武夷丹舄有遗踪。玄亭寂寞杨雄去,何日侯芭许再从。

虹冈社赏梅

明代 欧必元

千树梅花绕郭开,一时词客并登台。初疑舞雪罗浮过,更似凌波洛浦回。

清婉未听愁里笛,芳菲独入掌中杯。白虹山下年年赋,尚忆吾家水部才。

浔州杂歌 其二

明代 欧必元

宴客槟榔馔有馀,江庖虽美食无鱼。由来风俗蛮荒古,不惯烹鲜惯杀猪。

访藤县王明府隐居

明代 欧必元

沧洲别几日,白发遂成翁。剩有烟霞癖,因高彭泽风。

开园依郭北,种菊傍篱东。为爱门前水,藤江一棹通。

送王君谟还匡庐 其四

明代 欧必元

吹笛江头杨柳枝,曲中一调最相思。无端昨夜西风起,散作谁家送别离。

同麦元惠冯稚谟郑子雨刘季德罗似韩郑元芳饮郑司理纬文园池

明代 欧必元

路随谷口入桃源,郭外闻君此避喧。诗就每寻匡阜社,客来时问辟疆园。

当檐云岫连千叠,傍户桑麻自一村。愿学布衣留十日,肯教尊酒让平原。

讯李伯襄病二首 其一

明代 欧必元

西风萧瑟茂陵居,十载怜君著子虚。见说临邛新得士,文园那复病相如。

初复半竹亭夜坐有感

明代 欧必元

清溪经岁学逃喧,偶入江城亦闭门。末路交游吾见晚,前途风雨不堪言。

颠狂柳絮随风舞,历乱芙蓉对月翻。苔藓自深阶草色,可谁今夜破芳尊。

傅逊之先生以明府量移交学南归久候命不下作此慰之

明代 欧必元

百里曾歌茂宰贤,初归三径尚依然。初凫久望云中日,失马宁知塞上年。

自去毡坛缘可结,由来宣室事空传。驱车不为王尊出,弟子何人授太玄。

送吴迪思丈

明代 欧必元

閒居茆屋寄江滨,五月垂杨色尚新。愁听一声何处笛,关山犹有别离人。

虞部公挽章四首 其三

明代 欧必元

寻仙历下已凋零,江左风流事杳冥。粤失秘书琴已绝,家亡虞部不堪听。

楼虚万卷非生白,业在千秋有杀青。鞭弭旧游看顿尽,中原唯望少微星。

岑克念次子以髫年补诸生作此赠之

明代 欧必元

最爱终军英妙时,挥毫能敌万人奇。挥朝世业推青琐,诸子才名擅白眉。

直北一枝高桂岭,图南双翮趁天池。深惭父党通家后,为汝登高一赋诗。

中秋夜雨同缜之伯乔伯襄宿李仲伟玉桂堂与其从子良父珏仲分赋

明代 欧必元

开尊秋色敞华堂,佳节那能不尽觞。蜡炬销残今夜雨,客怀明发又他乡。

愁霖祇为思曹植,弭盖何须赋谢庄。莫以阴晴论此夕,坐深明月满东墙。

答陈如见寄

明代 欧必元

喜得新诗至,因追旧日游。两乡悬十里,一病隔三秋。

世事如云散,人情亦水流。与君无限意,聊寄海西头。

欧必元

欧必元

欧必元(一五七三—一六四二),字子建。顺德人。大任从孙,主遇从兄。十五岁为诸生,试辄第一。明思宗崇祯间贡生,年已六十。以时事多艰,慨然诣粤省巡抚,上书条陈急务,善之而不能用。当时缙绅称之为岭南端士。尝与修府县志乘,颇餍士论。晚年遨游山水,兴至,落笔千言立就。必元能诗文,与陈子壮、黎遂球等复修南园旧社,称南园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罗浮草》、《溪上草》、《琭玉斋稿》等。清郭汝诚咸丰《顺德县志》卷二四有传。欧必元诗,以华南师范大学藏清刊本《欧子建集》为底本。► 41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