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母舅石泉林翁九十六冠带府召乡饮

母舅石泉林翁九十六冠带府召乡饮

明代 庞嵩

四代翁孙晚共堂,崇龄华发正相将。小甥愿效封人祝,束带长称万岁觞。

诗人庞嵩的古诗

约同志诸公天关会讲

明代 庞嵩

一暴那堪胜十寒,况连阴雨夜漫漫。明朝旭日春花丽,好约天关负曝看。

题壁画龙

明代 庞嵩

滚滚江波万顷寒,老龙腾跃出江干。鞭霆叱雨凌云驾,留得图形万古看。

又赠别霍子勉衷应召补鄞县尹六首 其三

明代 庞嵩

先公利社稷,出境陈所知。况兹有专城,邻封即慈溪。

目中惯夷险,熟路随所之。

云谷雅会用程伯子韵

明代 庞嵩

金风和露长秋容,苍染兼葭枫叶红。云谷宫墙千古在,玉台冠舄几人同。

登楼步月层霄近,入室升堂此径中。悟小歇时原不歇,直前撑柱是英雄。

云谷偕冯骛洲邓仰尼诸贤夜话次白沙先生韵

明代 庞嵩

自有樵山古到今,中秋谁共此论斟。七贤聚会来诸路,千里源流话一心。

秋老兔光悬旧窟,时来驹隙爱分阴。空庭漏却松梢影,坐到无言意自深。

和巾石翁钟灵即事

明代 庞嵩

看山欲识真山面,会到钟灵山始见。灵元默运成胚胎,化化生生形万变。

石鼓书院有怀何吉阳刘仁山二公

明代 庞嵩

蒸湘江口合,古院辟江埏。悬厓挺古辟,栋宇撑云烟。

朱张昔嘉会,七日浑何言。昌黎一过耳,勒石仍诗篇。

明明湛夫子,耋颐再腾骞。予齿日以暮,愿言执前鞭。

嘤鸣和伐辟,出谷拟乔迁。吉仁二山长,两凤苞文鲜。

鸣阳与戢羽,无计远招延。道左见棣杜,我心良忧煎。

且去探天柱,凌风蹑其巅。漫与天者游,默默归玄玄。

赠别乐霁野

明代 庞嵩

四郊雨色开新霁,捲尽浮云见太虚。肯倩菊边人送酒,且饶花下客来车。

青衫梦远黉宫旧,白发心从矩度馀。铁脚路岐行独稳,箪瓢陋巷浑如如。

勉诸生

明代 庞嵩

千秋绝学归尼父,志学原基十五时。谩向六经寻口诀,直从当下认良知。

偕洪觉山登沙贝钓台次韵二首 其一

明代 庞嵩

夫子九原何可作,满江风叶动悲吟。最是当年传钵意,万寻江水不如深。

修白云书院闰五月二十九飓风越日乃霁

明代 庞嵩

何处飓风滚滚翻,撼山狂雨迷朝昏。从教恶态波涛覆,不动苍山老石根。

宁德李大华死倭难

明代 庞嵩

梓里人豪入史评,撄城遗烈太常旌。光华浮世谁无死,忠荩如公不浪生。

宁泮早占池尽赤,番山长羡月孤明。纷纶节概应千古,结草先传抗杜兵。

宿安口

明代 庞嵩

晓霜散晴旭,北风收微寒。谷车见牛转,绵贝归舟盘。

赖此济荒岁,可以无饥寒。共听沧浪曲,知尔百口安。

喜归吟二首 其二

明代 庞嵩

七洞从今适所归,山光物色旧依依。山收雨歇黄龙伏,天霁樊开白鹤飞。

漱石齿沾玄酒淡,括囊弦静太音稀。仙群定合饶予懒,得振衣时且振衣。

月夜步韵

明代 庞嵩

井梧初滴露光寒,喜见仙娥捧玉盘。净洗浮云无点翳,中宵留与万人看。

过武昌县谒镜湖熊公故居有感

明代 庞嵩

误国谁人昔主和,捲天冥雨沸鲸波。广闽边海创残尽,廊庙凭公得算多。

六月功成归战舸,薰风民阜听弦歌。出师已遂平生抱,志决身歼谓若何。

陆口驿

明代 庞嵩

支流见陆口,云是醴陵河。去去入湘东,袁宜从此过。

江湖仅分脊,车辅其如何。

别三水尹陶望沙判应天

明代 庞嵩

白下江连古石城,三山云耸天外青。淮淝草木空闻鹤,杨孽舟舻已剪鲸。

偏安霸业随流圮,骏德神功掀日起。即看禹鼎奠尧疆,载咏周文丰有芑。

芃芃禾黍江之湄,郇伯阴霖泽已稀。公恕堂高传石匾,雨花台畔遗生祠。

嗟予独愧凤雏祖,治中别驾翻成驽。苍梧彩凤别有真,九苞七德翔天府。

忆昔初鸣水国时,冲繁路口摩疮痍。廉循赫赫追前史,惠爱洋洋溢口碑。

君今别去吾何祝,润入皇都花正蔟。和风甘雨昼溟濛,万紫千红春馥郁。

兴高时探钟陵山,鸣鹿呦呦苍翠间。可以歌民阜,可以瞻帝颜。

天威咫尺天衢近,蹑足层霄自不难。烦君试问秣陵道,亩菑能勿弥芳草。

閒时再过新泉宫,弦诵有无继昏早。

竹二首 其一

明代 庞嵩

春到姚黄魏紫家,自甘疏节对交加。九成未奏伶伦律,拂拂天门凤羽斜。

谒甘泉先生祠院拟修

明代 庞嵩

忆予湛夫子,看山酬夙缘。行年八九酬,两陟衡岳巅。

紫云开讲院,丹壑引流泉。背倚南台峰,天柱联撑天。

左襟岳宇秀,右邻文定贤。洞深奥复奥,翠屏抱当前。

高建白沙祠,低处开井田。更有祝圣台,祝圣千万年。

重门辟大道,纳级升堂轩。乡约集诸老,青衿开心传。

文风忽丕变,礼乐相交先。遗泽在一方,庙貌肃俨然。

嗟予系天关,三约踰酬年。今朝始一到,点检多遗愆。

两斋已颓圮,门墙颇更迁。岌岌白沙宇,欹斜亦将颠。

乃亟鸠众工,爰方斲且虔。植邪以有立,易腐以为坚。

斋廊且有待,两垣筑环联。心勤力不违,弱驾谁能鞭。

岂无同心者,勖哉成予言。

庞嵩

庞嵩

广东南海人,字振卿。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40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