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己亥杂诗 其二八八

己亥杂诗 其二八八

清代 龚自珍

倘作家书寄哲兄,淮阴重话七年情。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诗人龚自珍的古诗

已亥杂诗 249

清代 龚自珍

何须宴罢始留髡,绛蜡床前款一尊。
姊妹隔花催送客,尚拈罗带不开门。

已亥杂诗 132

清代 龚自珍

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
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已亥杂诗 257

清代 龚自珍

难凭肉眼识天人,恐是优曇偶现身。
故遣相逢当五浊,不然谁信上仙沦。

已亥杂诗 72

清代 龚自珍

少年薄录睨千秋,过目云烟浩不收。
一任汤汤淪泗水,九金万祀属成周。

已亥杂诗 290

清代 龚自珍

盗诗补诗还祭诗,子梅诗史何恢奇。
鄙人劝君割荣者,努力删诗壮盛时。

已亥杂诗 265

清代 龚自珍

美人才地太玲珑,我亦阴符满腹中。
今日帘旌秋缥缈,长天飞去一秋鸿。

已亥杂诗 165

清代 龚自珍

我言送客非佛事,师言不送非佛智。
双照送是不送是,金光大地乔松寺。

己亥杂诗 其四十四

清代 龚自珍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已亥杂诗 305

清代 龚自珍

欲从太史窥春秋,勿向有字句虚求。
抱微言者太史氏,大义显显则予休。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六

清代 龚自珍

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

已亥杂诗 126

清代 龚自珍

不容儿辈妄谈兵,镇物何妨一矫情。
别有狂言谢时望:东山妓即是苍生。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其三

清代 龚自珍

名埋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雨灵鬼,盘踞肝肠深。

古来不可兼,方寸我何任。所以志为道,澹宕生微吟。

一箫与一笛,化作太古琴。

已亥杂诗 170

清代 龚自珍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已亥杂诗 114

清代 龚自珍

诗人瓶水与謨觞,郁怒清深两擅场。
如此高才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唐。

已亥杂诗 51

清代 龚自珍

客星??照天潢,许署头衔著作郎。
翠墨未干仙字蚀,云烟半榻掖门旁。

已亥杂诗 204

清代 龚自珍

可惜天南无此花,腰身略似海塘斜。
难忘槐市街南宅,小疏群芳稿一车。

已亥杂诗 54

清代 龚自珍

科以人重科益重,人以科传人可知。
本朝四十九科矣,搜集科名意在斯。

秋心三首

清代 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秋,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已亥杂诗 263

清代 龚自珍

道蕴谈锋不落诠,耳根何福受清圆。
自知语乏烟霞气,枉负才名三十年。

病梅馆记

清代 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401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