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已亥杂诗 170

已亥杂诗 170

清代 龚自珍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诗人龚自珍的古诗

长相思二首 其二

清代 龚自珍

住西楼。话西楼。好梦如云不自由。唤人饧倦眸。

忆从头。诉从头。银汉茫茫入夜流。人间无尽愁。

已亥杂诗 107

清代 龚自珍

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
今日不挥闲涕泪,渡江只怨别蛾眉。

水调歌头 寄徐二义尊大梁

清代 龚自珍

去日一以驶,来日故应难。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结客五陵英少,脱手黄金一笑,霹雳应弓弦。意气渺非昔,行役亦云艰。

湖海事,感尘梦,变朱颜。空留一剑知己,夜夜铁花寒。

更说风流小宋,凄绝白杨荒草,谁哭墓门田。游侣半生死,想见涕潺湲。

己亥杂诗 其二四○

清代 龚自珍

濯罢鲛绡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新诗急记消魂事,分与胭脂一掬汤。

呜呜硻硻

清代 龚自珍

黄犊怒求乳,朴诚心无猜。犊也尔何知,既壮恃其孩。

古之子弄父兵者,喋血市上宁非哀。亦有小心人,天命终难夺。

授命何其恭,履霜何其洁。孝子忠臣一传成,千秋君父名先裂。

不然冥冥鸿,无家在中路。恝哉心无瑕,千古孤飞去。

呜呜复呜呜,古人谁智谁当愚。雰复雰,智亦未足重,愚亦未可轻。

鄙夫较量愚智间,何如一意求精诚。仁者不訹愚痴之万死,勇者不贪智慧之一生。

寄言后世艰难子,白日青天奋壁行。

已亥杂诗 175

清代 龚自珍

琼林何不积缗钱,物自低昂人自变。
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异无权。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趋公既罢因览西郊形胜最后过澄怀园和内直友人春 ...

清代 龚自珍

一翠扑人冷,空濛溯却遥。湖光飞阙外,宫月澹林梢。

春暮烟霞润,天和草木骄。桃花零落处,上苑亦红潮。

已亥杂诗 72

清代 龚自珍

少年薄录睨千秋,过目云烟浩不收。
一任汤汤淪泗水,九金万祀属成周。

梦得“东过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 其一

清代 龚自珍

昙誓天人度有情,上元旌节过双成。西池酒罢龙娇语,东过潮来月怒明。

梵史竣编增楮寿,花神宣敕赦词精。不知半夜归环佩,问是崆峒第几声。

桂殿秋二首 其一

清代 龚自珍

明月外,净红尘。蓬莱幽窅四无邻。九霄一派银河水,流过红墙不见人。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骚诠次得十五首 其三

清代 龚自珍

名埋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雨灵鬼,盘踞肝肠深。

古来骚可兼,方寸我何任。所以志为道,澹宕生微吟。

一箫与一笛,化作太古琴。

辛巳除夕与彭同年同宿道观中,彭出平生诗,

清代 龚自珍

读之竟夜,遂书卷尾

亦是三生影,同听一杵钟。
挑灯人海外,拔剑梦魂中。
雪色惮恩怨,诗声破苦空。
明朝客盈座,谁言去年踪。

因忆两首 其二

清代 龚自珍

因忆斜街宅,情苗茁一丝。银缸吟小别,书本画相思。

亦具看花眼,难忘授《选》时。泥牛入沧海,执笔向空追。

已亥杂诗 155

清代 龚自珍

除却虹生忆黄子,曝衣忽见黄罗衫。
文章风谊细评度,岭南何减江之南。

发洞庭,舟中怀钮非石树玉、叶青原昶

清代 龚自珍

西山春昼别,两袖落梅风。不见小龙渚,尚闻隔渚钟。

樽前荇叶白,舵尾茶华红。仙境杳然杳,酸吟雨一篷。

已亥杂诗 241

清代 龚自珍

少年尊隐有高文,猿鹤真堪张一军。
难向史家搜比例,商量出处到红裙。

已亥杂诗 136

清代 龚自珍

万卷书生飒爽来,梦中喜极故人回。
湖山旷劫三吴地,何日重生此霸才。

己亥杂诗 其二○五

清代 龚自珍

可惜南天无此花,丽情还比牡丹奢。难忘西掖归来早,赠与妆台满镜霞。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趋公既罢因览西郊形胜最后过澄怀园和内直友人春 ...

清代 龚自珍

此地求沿革,当年本合并。林岚陪禁近,词庙仰勋名。

水榭分还壮,云廊改更清。诸公齐努力,谁得似桐城。

惜分钗

清代 龚自珍

金铺晓。搴帏早。嫩寒漠漠欺人觉。雾沈香。额微黄。

报道寒梅,也学晨妆。双。双。

明窗掩。重帘软。炉香自炙红丝砚。点银钩。记清愁。

待把琴心,寄与西洲。休。休。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40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