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

唐代 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译文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哪知因为风雨阻隔,无法攀登,叫人生愁。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那庐山深处洞窟中,也许仍有高僧在隐身栖息吧。

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注释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匡庐:指庐山。
六朝僧:六朝时佛教盛行,庐山多有高僧居住。

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赏析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胜地,当时山中多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飘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此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诗人钱珝的古诗

送王郎中

唐代 钱珝

惜别远相送,却成惆怅多。独归回首处,争那暮山何。

送王郎中 其四十五

唐代 钱珝

轻云未扑霜,树杪橘初黄。行是知名物,过风过水香。

客舍寓怀

唐代 钱珝

洒洒滩声晚霁时,客亭风袖半披垂。野云行止谁相待,
明月襟怀只自知。无伴偶吟溪上路,有花偷笑腊前枝。
牵情景物潜惆怅,忽似伤春远别离。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八十四

唐代 钱珝

江流何渺渺,怀古独依依。渔父非贤者,芦中但有矶。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四十九

唐代 钱珝

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十五

唐代 钱珝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俱是南来客,怜君缀一行。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

唐代 钱珝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二十二

唐代 钱珝

登舟非古岸,还似阻西陵。箕伯无多少,回头讵不能。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七十三

唐代 钱珝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未展芭蕉

唐代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三十六

唐代 钱珝

烟渚复烟渚,画屏休画屏。引愁天末去,数点暮山青。

送王郎中 其八

唐代 钱珝

雾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稳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

蜀国偶题

唐代 钱珝

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
佩兰应语宫臣道,莫向金盘进荔枝。

春恨三首

唐代 钱珝

负罪将军在北朝,秦淮芳草绿迢迢。
高台爱妾魂销尽,始得丘迟为一招。
久戍临洮报未归,箧香销尽别时衣。
身轻愿比兰阶蝶,万里还寻塞草飞。
永巷频闻小苑游,旧恩如泪亦难收。
君前愿报新颜色,团扇须防白露秋。

送王郎中 其十八

唐代 钱珝

不识相如渴,徒吟子美诗。江清惟独看,心外更谁知。

送王郎中 其五十

唐代 钱珝

风好来无阵,云开去有踪。钓歌无远近,应喜罢艨艟。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九十

唐代 钱珝

数逢云断处,去岸映高山。身到章江日,应犹未得闲。

送王郎中 其六十五

唐代 钱珝

橹慢生轻浪,帆虚带白云。客船虽狭小,容得瘦将军。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三十七

唐代 钱珝

水天凉夜月,不是惜清光。好物随人秘,秦淮忆建康。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八十二

唐代 钱珝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伴红。
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钱珝

钱珝

  钱珝( 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 钱徽之孙, 善文词。

► 2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