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文通复用旧韵相示仍走笔和之

文通复用旧韵相示仍走笔和之

宋代 强至

花前直判醉酬春,饮量惭非刘伯伦。
折去也应颜色在,不知谁是戴花人。

诗人强至的古诗

岳庙斋宫与崔伯宪都官王正甫殿丞饮别二君各

宋代 强至

乡人分散几流萍,长乐坡头已涕零。
太华相逢聊永日,故交渐少似残星。
别杯犹恨樽前缓,诗笔那容席上停。
车马东西从此隔,明朝惟见乱山青。

同杨公济赋晚过西村

宋代 强至

空影倒波面,晚阳留树梢。
人烟青近郭,鸟道暗长郊。
世外空搔首,溪边懒结茅。
沧浪那敢羡,渔父定吾嘲。

和同赏梨花

宋代 强至

绀园几顷白云英,似觉漫天玉气腾。
句引春风香阵阵,侵凌夜气粉层层。
时间冷艳尤难识,世上妖葩各有朋。
每岁旋来张翠帐,芳庭同赏忆吴僧。

酬郑叔岩虞曹惠诗因以奉送

宋代 强至

五年西北事军书,心共青云颇负初。
老大滥随丞相后,岁寒未负故人疏。
论情诗句空稠叠,转眼花枝欲破除。
相见不能同酒盏,春风添恨入离裾。

送陆覃校书赴选西上

宋代 强至

朝饮送春酒,暮吟伤别诗。
予愁莺语乱,君兴马蹄迟。
五府何时辟,三铨会早辞。
回鞭晋阳道,不负细侯知。

次韵公胜早梅

宋代 强至

昨夜寒梅忽一枝,早如常岁合开时。
欲冬天地恩先及,未雪园林色易知。
世眼已教容易赏,晓风何用再三吹。
若论霜菊无多晚,只此春葩苦较迟。

幕中偶书

宋代 强至

刘侯驱车东,幕府宾客稀。
凭几独萧然,真与万事违。
巢燕无世情,闲堂时一归。
东风忽怒号,辄来撼窗扉。
搅我静中趣,聒聒无停威。
尘沙亦侵人,犹喜势力微。
日暮风稍息,出户聊振衣。
行吟视庭木,枝空但花飞。
幽思感晚春,浩歌送斜晖。
翟公大书门,怨激恐已非。
俗物喜去眼,杜子吾庶几。

和司徒侍中清明会压沙寺诗

宋代 强至

野寺寻芳二月残,弄晴幽鸟自关关。
堤沙压雨迎金勒,旆绣翻风蔽玉颜。
翠幄饮张花雪底,彩舟归漾水天间。
五年贪恋行春乐,不觉移文笑北山。

长老凤师新作四照亭以其环顾洞彻无纤翳碍目

宋代 强至

大士安禅外,孤亭旷望中。
物无形可遁,心与境俱通。
日月光应倍,江山气更雄。
宁须面壁坐,到此即观空。

某介直寡合为邑亡状而杜兄一见过爱作诗称许

宋代 强至

平生怀古哲,所趣背时人。
饿死不巧宦,力行惟庇民。
风波方满眼,霄汉欲谋身。
山水得一县,松筠为四邻。
分安篱鷃悦,机少海鸥驯。
道义闻君久,襟怀类我淳。
盍簪何太速,倾盖似非新。
交向篇章定,情缘里闬亲。
胸中都绝介,席上竞夸珍。
他日摅长策,相携献紫宸。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留题灵泉观

宋代 强至

坏道颓墙绕旧山,空馀绣岭郁巑屼。
庭柯引蔓长垂盖,林荚遗巑尚合欢。
清渭不随人事改,温泉那解客心寒。
唐宫芜没今何在,漫拂津阳石记看。

送施野夫赴举

宋代 强至

胸中六籍收高谊,手抚辞章应礼闱。
不饮故人相别酒,恐沾寿母自缝衣。
吴河系棹开深冻,汴日迎鞭弄短晖。
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与古人违。

依韵奉和判府经略司徒侍中春阴马上之什

宋代 强至

湿云落地未回天,坠絮将飞力尚绵。
雾重自侵旗尾润,日高谁傍瓮头眠。
行田岁望三登谷,按辔诗成万选钱。
霖雨长应随出处,春来只见月光圆。

次韵答方晦之

宋代 强至

昔时英杰未伸时,胯下淮阴尚俛眉。
之子古心能自信,众人谤口不须疑。
讨论直取遗经本,芟剔宁容异说枝。
圣世尊儒君富学,等闲危涕莫交洟。

得叔毅书

宋代 强至

故人消息苦难真,终日吴天望楚云。
黄鹄不知何处举,新莺应似此中闻。
旧来饮量还能几,别后诗才转不群。
勿遣长髯驰短札,数行千里赠殷勤。

景山无思二大师垂和鄙诗复依前韵奉答

宋代 强至

西北尘游倦,东南野兴深。
帐空惭鹤怨,山暝忆猨吟。
大士真交臂,连篇契夙心。
会须携蜡屐,云峤陟千寻。

书香严屋壁呈寺主隆师

宋代 强至

庄严模净域,金碧照晴霓。
土木有时竭,楼台无日低。
林泉藏好处,巾屦得安栖。
我愧陶彭泽,烦师数过溪。

依韵和杨公济喜嘉定帅王待制移成都

宋代 强至

把诏心先剑外飞,一身与国系安危。
玉关落日辞金印,锦水春风转绣旗。
历见本朝归秉轴,多由全蜀出分麾。
少陵漫为知音喜,行到花溪已恐迟。

贾麟自睦来杭复将如苏戏赠短句

宋代 强至

春风那解系狂游,朝醉桐江暮柳洲。
大手千篇随电扫,孤踪四海学云浮。
荣名不落闲宵梦,退筑聊为晚岁谋。
老橘残鲈犹有兴,片心还起洞庭舟。

暮春伯宪留饮席上走笔戏成二首

宋代 强至

春去无多日,勤来把酒卮。
残花聊点缀,犹胜对空枝。
强至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6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