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上高明府孙世则寄书及诗依韵和酬

上高明府孙世则寄书及诗依韵和酬

宋代 强至

客颜憔悴过三闾,犹喜良朋记拙疏。
忽隔重江论旧契,更言终日困新书。
宦情共减中年后,乐事难同二月初。
好在江山一樽酒,他时怀抱为君舒。

诗人强至的古诗

朱郎中以梅花衣香分惠诸君皆有诗谢依韵和之

宋代 强至

百和慇勤出省郎,清真似有雪中香。风流不在金炉煖,自转馀薰到锦囊。

赠芝公长老

宋代 强至

我爱师开方便门,闻人有疾足先奔。
何须端坐禅床上,始是如来不动尊。

谢知府少卿

宋代 强至

贱僚尸属邑,逾岁事雄藩。
自视无尤异,何阶计荐论。
公为千骑长,官复九卿尊。
升绌悬诸手,荣枯系片言。
俄收一介技,俾出大贤门。
锐意推臣毂,剡章飞帝阍。
先容抡散木,后泽浃孤根。
立发韩灰燄,坐生邹谷暄。
泥涂渐霄汉,瓦砾变玙璠。
倍喜非初望,难酬是厚恩。
敢忘知已赐,况有寸心存。
称谢阶墀阻,形留意欲奔。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仲春释奠

宋代 强至

先圣祠逾重,尊儒世适丁。
上公仪最熟,太学祭频经。
晓月衣冠净,春风俎豆馨。
魏人休请颂,在泮已言形。

别希鲁回马上口占

宋代 强至

兄佐诸侯幕,愚居孝子庐。
奔驰他自得,情味独相於。
先送秋帆动,还嗟友席虚。
平生感知泪,今日为涟如。

资国山口石桥

宋代 强至

前日枯槎接断溪,今朝白石跨完堤。
牧儿静立牛磨角,诗客闲完马驻蹄。
涧雨涨来流浅濑,山风扫过断纤泥。
十家岂乏相如辈,当有人从柱上题。

得叔毅书

宋代 强至

故人消息苦难真,终日吴天望楚云。
黄鹄不知何处举,新莺应似此中闻。
旧来饮量还能几,别后诗才转不群。
勿遣长髯驰短札,数行千里赠殷勤。

宋周士以新蕈为惠并示佳句依韵和答

宋代 强至

食蕈由来胜茹芝,十年此味望晴霓。
雕盘细簇春云朵,惠我殷勤助杀鸡。

断碑

宋代 强至

何代经兵火,终年委雪霜。
文章谁黑白,首尾自参商。
琬琰那沦翠,尘沙渐变黄。
人生异坚石,抚汝重苍茫。

留别西京佥幕陈子雍著

宋代 强至

夷门一别三年梦,雒宅相逢二纪心。
人事渐随诗笔老,交情似共酒杯深。
从今日望青云色,寄远时传白雪吟。
不独此间堪下泪,秋风无处好开襟。

寄秦粹吕四丈职方渊

宋代 强至

丈人宦意静如山,五十朱衣鬓未斑。
富庶讴歌归别驾,太平谈笑服诸蛮。
熊罴一兆高门后,鸿雁连飞绝塞间。
莫学冯唐终蹭蹬,功名犹好出秦关。

寄题郭明府寺丞颍上西斋

宋代 强至

退筑谋何早,闲居兴颇浓。
渠流通颍派,窗列隔淮峰。
玉麈谈宾盛,牙签载籍重。
雨巾时垫角,一代慕林宗。

送同年周涛赴吉幕

宋代 强至

庐陵风物素称繁,幕府雄夸列郡间。
从事有才诗笔健,平时无警檄书闲。
清吟良足偿风月,曲宴应频醉髻鬟。
行矣功名及年少,未宜留意属江山。

贺吴枢府诗

宋代 强至

治声一月满长安,直上星枢耸具观。
空策危言惊主易,能施行事似公难。
诏辞浩荡留邦国,庙略纵横出肺肝。
拜庆亲闱双白首,更传盛事入衣冠。

依韵走笔和答徐无畏见招

宋代 强至

忆初识面越庠时,馀教尝蒙觉后知。
早念儿童能刻赋,晚逢夫子许言诗。
从容江介心方壮,蹭蹬京华鬓已衰。
道旧不须亲握手,满篇往事略无违。

闻杭饥

宋代 强至

客从吾乡来,告我岁大歉。
百金易斗粟,富者头屡撼。
饿殍相枕藉,亿口尽虚颔。
客言尚未竟,予泪已成点。
避席骇相问,予衷不能掩。
位卑俸给薄,用度抑难减。
是以之官日,尽室来未敢。
予行弟独留,居常动予慊。
岁凶吾产薄,虑其苦粗淡。
所以闻客言,私怀辄兴感。
客遽前止予,君言固足贬。
善自忧家为,微俸诚亦忝。
上有天子明,封章日可剡。
先陈劭耕稼,次述抑聚敛。
澄汰兵籍冗,惇尚土木俭。
坐使四海富,宁患食不糁。
胡为所谋狭,而复自戚惨。
再拜起谢客,予言愧尘玷。

依韵和令绰兄弟春日出郊

宋代 强至

春色才从野外知,柳阴花气暖霏霏。
出林啼鸟逢人住,掠路游蜂傍马飞。
薄宦尘埃空自哂,长吟风物阻相依。
弟酬兄唱饶才思,珠玉同携满袖归。

留题太平寺

宋代 强至

乡落少人烟,精庐独岿然。
香花真佛界,栋宇始唐年。
鸟啄斋馀食,僧参夜半禅。
清凉数亩地,已是隔尘缘。

题灵泉观阁

宋代 强至

山腰碧瓦郁参差,势压开元观阁基。
野气欲来云拂地,天光不动水平池。
飞檐鸟道愁相逼,故国人烟入俯窥。
便拟幽寻随杖屦,清秋幕府事文移。

过潼控

宋代 强至

巨方信天开,嵽嵲土山口。
岂惟控内外,势不漏飞走。
一夫或当控,可敌万夫守。
山河此襟带,怙险圣所否。
明皇晚倦勤,意恃太平久。
绝艳荒真妃,转盼六宫丑。
禄山假天性,恩豢不知厚。
铁骑长驱来,哥舒苦徒手。
吾君畅道德,四海一父母。
人心自固结,兹控复何有。
强至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65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