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日江上

九日江上

明代 邱云霄

草满寒汀江上秋,梦深遥过碧山头。短篱疏菊家何处,斜日孤云荡客舟。

诗人邱云霄的古诗

立秋写怀

明代 邱云霄

乌散城头月,林传夜半秋。江湖忧短发,岁月此凋裘。

为客三山久,怀人万里愁。太平元老在,笑梦说东周。

石佛岭

明代 邱云霄

漫忆重游地,空悲逐世纷。野花低受露,斜树半迎曛。

石磴回青嶂,肩舆度翠云。举头惭老衲,依旧坐江濆。

窗前种瓜数本采竹搆棚引阁其蔓且以蔽夏

明代 邱云霄

露引藤须蔓,云分叶掌垂。碧光流小簟,寒色上疏篱。

得月偏宜晚,开花不厌迟。赤乌飞满屋,巾服未曾知。

简友人酌

明代 邱云霄

独坐青山共寂寥,一帘疏雨上芭蕉。床头旧有封泥瓮,溪口还来双石桥。

刘子因春涨得枯根奇绝若赤虬然持以见赠谢答十二韵

明代 邱云霄

雷雨交冥晦,山川起蛰藏。九溪春惨淡,万壑夜微茫。

闪电流空赤,腥涛裂地黄。灵含盘错久,神变朽枯光。

刘累真能扰,支离术已荒。珍遗轻佩玖,瑞爱拟鸾凰。

度水朝鱼鳖,开门避犬羊。性驯依翠袖,心侈谪寒堂。

卧抱骊珠月,閒蒙兽锦章。气嘘蒸莫霭,精聚守纯阳。

奋翼沧溟迥,呼云栋宇凉。商霖吾岂敢,长乘白云乡。

送杨草溪判官之任万州

明代 邱云霄

青春紫绶照长安,别驾文旌动北关。帆到故乡湖月白,筵开东粤荔盘丹。

潮平风引牙樯直,海阔云连翠岛寒。政简应知驯鸟雀,椰榆亭咏午阴团。

十五夜与傅丁戊月坐得圆字

明代 邱云霄

海月三山出,江城万井联。故乡望牛斗,清夜共婵娟。

流影移庭竹,浮光满瓮泉。相看浑是梦,得意几回圆。

归宗岩

明代 邱云霄

鸟道悬空翠,龙筇拂晓寒。逶迤回碧嶂,突兀散朱栏。

怪石云边堕,虬枝雪后看。振衣山果落,听法鼎香残。

庭鹤巢松近,林僧种药还。气蒸玄洞湿,珠落古厓丹。

引火窥仙窦,临河纵大观。孤亭摩汉出,斜磴倚云安。

煮茗游烟细,攀藤着屐难。泉幽贪洗耳,天近想飞翰。

岁晚悲行役,登临兴渺漫。浮生无住着,空羡结蒲团。

吴山

明代 邱云霄

城抱吴山出,皇都宋运催。湖光春霭乱,江色晚潮来。

梵刹朱轮转,鸤夷古殿开。幽探成怆恍,愁倚夕阳台。

观音岩 其一

明代 邱云霄

蓬岛人间隔,夫容天上开。清游疑梦寐,白日换形骸。

窈窕萦霞磴,参差结玉台。幽探千嶂夕,尘世几人来。

寒露同李洗松宿方塘书舍

明代 邱云霄

露重怜今夕,秋深试薄寒。溪声乱篱落,月色动柴关。

菊密欲藏径,花娇故傍栏。相看疑梦寐,秉烛问更阑。

周仰峰主政访武夷别日诗以送之 其二

明代 邱云霄

满林红雨抱春愁,几卷青编共此丘。綵鹢溪头新使节,绿杨矶畔旧渔钩。

对君空有江湖梦,清世元无凤鸟忧。北去相逢如有问,休言深泽见羊裘。

廷试

明代 邱云霄

露晓趋金阙,天章下玉除。六经鸣俊乂,一统会车书。

挟策投明主,康时愧腐儒。习闻王道大,未敢避迂疏。

枯木发春华

明代 邱云霄

枯木发春华,言念去日驰。百年一何促,决别无重期。

所以君子心,依依重暌离。零雨不到天,飘花不上枝。

物感怀有生,沉抱空自知。

题竹杖化龙图

明代 邱云霄

昔日长房有仙骨,兴落壶公白云窟。别时相赠绿玉杖,骑度青山梦恍惚。

归来投杖葛陂去,烟波浩渺灵光发。回惊天际翻玉涛,神龙隐隐云端没。

吁嗟数尺青琅玕,根缠风雪生光寒。异物自有鬼神护,终当远去非人间。

织梭入网无人识,雷雨晦暝起空壁。丰城宝剑出狱中,一跃延津云气黑。

由来变化多如此,费公竹杖何须惜。君不见南阳有卧龙,草庐未顾居人群。

又不见傅岩之版筑,起向商家作霖雨。信是人龙自有真,尘埃物色竟何人。

达人隐头角,独抱阳之精。屈信顺化理,呼吸生风云。

绘工未必能图画,直令千古照汗青。

访唐荆川内翰别业不遇汎舟游塘相值

明代 邱云霄

远度山桥野兴迟,辋川何处问王维。辋花翠合迷深径,细柳青垂护短篱。

栖雀门前初近午,听莺林外亦多时。漫从笑语晴川上,一舸春风泛碧漪。

中秋夜坐 其二

明代 邱云霄

玉钩不动迟红篆,银汉无声度素娥。露傍山城寒漏落,空庭试问夜如何。

沙溪铺晚泊

明代 邱云霄

初晴江落见沙痕,断浦寒舂近莫村。闽岭烟斜春树重,楚江风静夜云屯。

独怜岁月心难变,短发江湖忧自存。何处故乡频问伴,白云遥指是关门。

和棹歌 其三

明代 邱云霄

二曲娇峰云水间,淡妆低压碧云鬟。玉容不改春愁重,妆镜台空舞翠鸾。

和棹歌 其四

明代 邱云霄

三曲虹桥最上头,三杯石外望仙舟。莫疑汉使河源路,信有浮槎到女牛。

邱云霄

邱云霄

约公元一五四四年前后在世,字凌汉,号止山,崇安(今武夷山市)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中前后在世。官柳城县知县。► 19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