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邱云霄
万里兰舠对榻分,一春花鸟共江濆。一纶策献开双阙,丽藻光寒照五云。
芳杜客愁青欲遍,垂杨莺啭碧初芬。黄金台上何时醉,白玉杯前舞夕曛。
哭迹山主政
共醉高楼听渭城,每依天末望神京。东吴雅度归公瑾,西汉清才数贾生。
直以忧勤书短疏,肯将簪弁逐浮名。亦知昼夜通玄运,犹自临风寄哭声。
沙溪铺晚泊
初晴江落见沙痕,断浦寒舂近莫村。闽岭烟斜春树重,楚江风静夜云屯。
独怜岁月心难变,短发江湖忧自存。何处故乡频问伴,白云遥指是关门。
和棹歌 其二
一曲清歌解木兰,水光摇动万山寒。幔亭舞罢秋台燕,野月溪云空汉坛。
十五夜与傅丁戊月坐得圆字
海月三山出,江城万井联。故乡望牛斗,清夜共婵娟。
流影移庭竹,浮光满瓮泉。相看浑是梦,得意几回圆。
江晚书怀
孤亭依落日,芳草满征衫。天远愁归梦,云低碍去帆。
江湖怀上国,山水负长镵。频问南飞雁,音书第几缄。
早候朝见
朝骑风灯乱,宫鸦拂曙号。雨随虬漏尽,云傍凤楼高。
钟静开阊阖,香分引隽髦。罗贤勤圣主,短发愧青袍。
彰义关送驾南巡 其一
晓树葱茏月渐低,龙舆光转凤城西。鹓行露肃衣冠集,雉尾风高甲仗齐。
缭绕紫云行处合,徘徊清跸望中迷。太平天子初巡守,式听明庭咏醉鹥。
有烨咏一章章八句 靖节也
有烨黄花,味同隐逸。爰赋归来,载饮以适。五斗非轻,万钟不益。
君臣义明,我心匪石。
题竹渠山居
为访山中客,真登淇上园。临流弦自奏,种玉翠成村。
乘醉跨鸾尾,寻幽到水源。濯缨聊石坐,无俗自柴门。
酬雷子十四日见招
喜近中秋饮,惭当上客星。池开平榻白,竹直落檐青。
得句留山雨,敲墙过瓦瓶。移尊临露草,浮世感风萍。
归宗岩
鸟道悬空翠,龙筇拂晓寒。逶迤回碧嶂,突兀散朱栏。
怪石云边堕,虬枝雪后看。振衣山果落,听法鼎香残。
庭鹤巢松近,林僧种药还。气蒸玄洞湿,珠落古厓丹。
引火窥仙窦,临河纵大观。孤亭摩汉出,斜磴倚云安。
煮茗游烟细,攀藤着屐难。泉幽贪洗耳,天近想飞翰。
岁晚悲行役,登临兴渺漫。浮生无住着,空羡结蒲团。
游南岩同王景宁胡松阳 其二
逸兴秋旻上,移尊扫石屏。日回千嶂夕,云抱半山亭。
孤柱擎幽壑,疏松结翠棂。林深贪一梦,恐犯夜堂星。
发徐州
野色分林曙,江声拂晓烟。缆悬垂影直,帆转受风偏。
世路堪疏阔,乡关阻岁年。邮亭青柳外,归思白云边。
立春后一日书怀
斗换羁南海,春愁雨满天。登楼悲往事,把镜及新年。
庭草生寒翠,江梅弄晚妍。断云看雁远,客思若为传。
再游归宗岩
昔游当玄冬,兹来值朱明。岁光倏尔变,眷言怆深情。
少壮易抛掷,短发不复生。幽探在佳致,胜事谁能评。
高松结鹤居,深叶栖蝉鸣。六月看山雪,千林响流莺。
紫云开玉台,青鸾控朱軿。回首顾尘迹,飞身天上行。
白杨满山下,古坟相青峥。感此地下魄,何用千岁名。
仙人非凡胎,丹砂不可成。我来得清况,对酒当欢倾。
毗陵别省溪司训叔
竹林怀往事,宦旅近清秋。别意俱萧索,浮缘感去留。
桥门斜结缆,灯火更停舟。京口明宵月,偏来照驿楼。
病起 其一
青山无负谢玄晖,病入新年药力微。睡起不知春早晚,桃花飞后柳花飞。
寄挽汪泉翁中丞
曾看竹马聚儿童,空想登龙有路通。南国甘棠公奭去,中原礼乐孔明终。
白泉自照青山色,黄鹤空闻玉篴风。炎瘴只今归帝德,伏波不数汉时功。
玄妙观
寻胜清溪曲,仙家紫杖东。层居回阁道,翠槛接天宫。
白石封金鼎,香泉引玉筒。双流黄日外,万井绿烟中。
种药开新径,栽花傍故丛。逐人云作伴,拜客鹤如童。
青简贫原宪,丹砂老葛洪。玄关更何许,怅望倚松风。
南旺湖谒宋丞相祠
雁落平湖烟草秋,夕阳结缆玉沙头。长堤翠抱金龙庙,去水平分黑马沟。
地连吴越三千里,岁运东南一万艘。读罢功臣旧遗碣,更闻沧海有平流。
邱云霄
约公元一五四四年前后在世,字凌汉,号止山,崇安(今武夷山市)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中前后在世。官柳城县知县。► 191篇诗文
酌龙会山堂
晋安春日
过留侯墓
晋安春墙
寄蓝三十六吾原
耳鸣
简范明河
赠高髼仙
南明山
刘吴二子过访留莫酌时天高气清河流月满而饮兴方豪复取酒进舟九曲
病中寄蓝吾原
怀玉驿别周年侄邦俊
游瑞岩寺
送陈凤冈教授岷府便道归闽
送范浯州北上
次崇武
除夕酌陈井岐楼居
晚出括苍城
登浮屠绝顶
登金陵城楼
和棹歌 其九
江行即事 其四
枯木发春华
送彭石堂之京师
九月一日游乌石
宿堰首
堰首哭叶秀才
聂双江侍御巡闽辟梵宫开五经书院聚生儒讲礼教移檄见徵晚发舟南下 ...
病后寄舍弟
赠九溪钓父
酬魏来峰夜酌玉河楼
九日登白华岩同张南虚彭石堂范浯州
重阳后九日过赵特峰庭菊盛开主人索酒于周迹山主政迟酌不至时赵以 ...
颁赐如意丹
紫荆台别袁萧二寮长
和棹歌 其八
彰义关送驾南巡 其三
光岳楼登眺
赠叶云岩 其二
报恩寺登琉璃塔绝顶
富春驿
九日江上
简任小溪伤足卧山中复闻失偶
秋尽复南行
江行即事 其二
芃芃斯蔗四章 寿冯司徒郎也
和棹歌 其七
发桐庐
送虞方山之京师
江上晓发
莫春陪沈拾遗汎舟九曲
吴山
湖州村舍
窗前种瓜数本采竹搆棚引阁其蔓且以蔽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