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中宿山歌 其二

中宿山歌 其二

明代 区大相

客帆山寺两依依,闻道飞来便欲飞。若使客帆同此寺,不烦一宿也能归。

诗人区大相的古诗

续刺谗诗 其二

明代 区大相

缉缉谗夫,实善中人。中藏憸贼,外示密亲。如虿斯螫,如犬斯狺。

皇天祸淫,孰逃尔身。

盛夏偕宫赞林公司成胡公过陈任大斋中得湖字

明代 区大相

何为触热客来俱,槐市东头赤日无。座上清言皆月露,樽前閒兴尽江湖。

敲冰凉沁玻璃碗,挂壁云生水石图。雍馆风流有如此,将因著论老潜夫。

谭母寿歌

明代 区大相

大儿行年七十馀,矫如海鹤淩烟墟。为官岂必登卿相,得俸已足供亲娱。

小儿行年六十四,壮志翩翩若奔骥。昨辞亲舍叩帝阍,今拜儒官过乡里。

近闻小儿赴文僚,犹记大儿曾入朝。三釜从知屈捧檄,五斗何曾轻折腰。

借问高堂今何岁,两儿垂白堂前戏。承颜徇禄各有人,长已归田少者仕。

谩说麻源是女身,须知南岳降夫人。回看桂海鸾长度,却望绥山桃自春。

与番禺穆侯宴浮丘

明代 区大相

丹台路绕碧城隅,茂宰真游道驾纡。茂报政成能下凤,更传仙去似飞凫。

蒲香欲驻安期舄,云气常封葛令炉。愿藉流霞歌进酒,暂停轩盖白云衢。

得万中丞朝鲜书问却寄

明代 区大相

中丞家住雁门边,破虏功高在少年。出塞惯骑胡地马,渡辽还泛汉楼船。

黄龙戍外书千里,玄兔城头月几圆。横海只今誇绝漠,鸡林新勒照燕然。

百泉夜泛因寄汪处士公干

明代 区大相

理楫逢残暑,浮杯属晚晴。浦遥云叶暗,川迥月华生。

光射波珠烂,凉侵水玉清。流萤兼火度,卧柳共槎横。

燃烛行鱼聚,鸣笳宿鹭惊。披衣褰蕙带,宿桨采兰茎。

卫女垂竿咏,江妃解佩情。沿洄不可见,因子寄琴声。

梦竹篇三章赠吴孝父

明代 区大相

丛丛绿竹,傍渭临淇。中通外直,露箨风枝。其人虽往,其竹不移。

瞻望考兮,悠悠梦思。

丛丛绿竹,植于中林。中林何有,有书有琴。硕人所处,十亩其阴。

思而不见,梦也是寻。

我思绿竹,于焉游傲。清风未泯,明月来照。厥林维贤,厥笋维孝。

匪竹则梦,中心是悼。

正月十五日霍君仪邀游朱季美山池同用畅超然之高情为韵 其一

明代 区大相

生平丘壑意,到此即情畅。花鸟入新年,欣欣巳相向。

行经路傍古墓

明代 区大相

路傍何代墓,欲问了无因。当日铭碑者,斯焉骨亦陈。

陵谷有回换,况乃绮罗身。重泉一以闭,千载不复晨。

蒙密荆杞乱,纵横石兽奔。珠襦为人取,玉体蝼蚁亲。

田狸升树啼,牧竖歌伐薪。幽幽垄上日,靡靡草间燐。

雍门不足涕,蒿里不足呻。恨无一杯酒,酹此泉下人。

安见千年后,谁非狐兔尘。

新秋沧溪月下泛舟

明代 区大相

满林新月水微波,画楫乘流入兴多。一片银河秋色浅,相看脉脉奈愁何。

湖上楼对雪遣兴 其三

明代 区大相

临水寒梅照雪新,西湖何谢石湖春。年来胜事消磨尽,两处谁为清赏人。

送范子乔还杭 其二

明代 区大相

故人家在上湖滨,二月湖光思杀人。君过六桥携酒觅,桃花犹似去时春。

咏上苑桃花 其一

明代 区大相

御沟流出是仙源,二月风光满帝园。为见开花向瑶水,始知方朔在金门。

舟中杂咏 其十

明代 区大相

相逢沧水使,四载乃言乘。蒿目因淮泗,焦心为寝陵。

舟中杂咏 其一

明代 区大相

驿路南通越,河流北到燕。今朝望乡国,并觉两情悬。

蠲愤

明代 区大相

贫贱难久居,勋业惧晚成。老骥志千里,达士感河清。

翩翩当衢客,青云耀冠缨。如何穷愁子,终岁忧患婴。

拔剑欲出门,我剑悲且鸣。长路脂吾车,路险车轴倾。

惊飙号垄树,穷猿多哀声。寒江日夜逝,焉知游子情。

在贱常思贵,处约常愿盈。人理苟如此,天运安得平。

沉晦非我致,俟命何所营。

西湖春游曲 其三

明代 区大相

人行丹嶂里,鸟度绿芜中。烟雾藏春寺,湖山绕故宫。

兰叶搴犹短,花枝折未空。

临春台

明代 区大相

载酒临春台,徘徊不能已。东风如有情,飘荡樽前起。

为将看花意,吹渡春江水。

草堂新开四家兄携诸侄自

明代 区大相

虽居穗城北,常忆

秋日登浮丘台

明代 区大相

涧户灵泉闭泬寥,仙人楼阁五云遥。昆丘望去珠为树,蓬岛移来玉作桥。

往日丹砂无客觅,他时黄鹤待谁招。飞云亦有升真路,缥缈如逢绛节朝。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62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