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入显灵道院有感 其二

再入显灵道院有感 其二

明代 区大相

闻访蓬壶信未真,仙床香榭掩流尘。到来白石青松径,残却当年玉树春。

诗人区大相的古诗

续刺谗诗 其五

明代 区大相

俨斯恪斯,我仪孔嘉。惕斯勤斯,我德靡瑕。爰敕我躬,日闲我家。

庶几夙夜,以保靡他。

襄阳览古

明代 区大相

落日荒原上,清川思不穷。含悲登岘首,高眺入隆中。

封壤吴都旧,江山楚望雄。桔槔辞汉老,耕稼访庞公。

树远荆门接,云低梦泽空。池台思故国,冠盖想遗风。

霜绽千村橘,烟含两岸枫。登楼虽有赋,感叹为谁终。

登天池山

明代 区大相

层层石路上无涯,㶁㶁流泉听转赊。万仞壁间藏古刹,千岩云际吐奇花。

望穷天汉人难住,行尽烟霞佛有家。一点尘心何处著,夜来风雨长灵芽。

閒居作长庆体兼劝诸少年 其四

明代 区大相

鸟语花容各自成,老夫那得太无情。茶炉药椀竹间榻,随分随缘过此生。

月下泛沧浪江 其一

明代 区大相

碧空云尽水无烟,孺子沧波正渺然。惆怅濯缨人不见,月明歌送钓鱼船。

悯潦三章端民歌王兵宪宗鲁也余为广其辞焉 其三

明代 区大相

往见侯兮,熊车戾止。今见侯兮,短衣敝屣。短衣敝屣兮为吾民,手足胼胝兮焉知其勤。

吊洪流兮汗漫,侯之治水兮心力殚。芬芳兮椒浆奠,水府兮闷闷。

发禁旅兮登城陴,民之颠溺兮忍其弗持。载糗饵兮食其饥,上帝怒兮叱水府。

杀湍流兮宅南土,江河晏兮来万祜。

王乔飞舄处

明代 区大相

仙令曾闻谒紫微,千年城郭是耶非。风前乍想霓旌去,天外惟传玉舄归。

暮雨霏微芳草径,空山摇拽白云衣。讵须鹤语留华表,始信辽东有令威。

游少林 其四

明代 区大相

百丈山前佛寺开,春深缓辔一徘徊。落花细逐溪流去,好鸟低冲马首来。

习静随缘餐笋蕨,看碑沿砌扫莓苔。放怀欲尽登临兴,可奈王程再四催。

续刺谗诗 其三

明代 区大相

施施谗夫,胡言之厚。甘言谀辞,亦孔之丑。君子攸行,遭汝疾诟。

邦家之覆,亦在利口。

将游燕感赋 其三

明代 区大相

莺花忽忆凤皇城,裘马春风又远行。相府莫轻怀刺客,关门曾诧弃繻生。

臣惟羁旅兼疏贱,策岂纵横误圣明。投笔论功吾已后,敢云词赋动西京。

罗敬叔送至赵家圩晚泊赠别

明代 区大相

江路萧条兴更乘,扁舟岁暮旅怀增。扁边回雁犹冲雪,水上潜鳞渐负冰。

远戍孤烟吟塞笛,荒村独树引渔灯。君今且作三湖长,厌向风尘问五陵。

得万中丞朝鲜书问却寄

明代 区大相

中丞家住雁门边,破虏功高在少年。出塞惯骑胡地马,渡辽还泛汉楼船。

黄龙戍外书千里,玄兔城头月几圆。横海只今誇绝漠,鸡林新勒照燕然。

荒馆种竹率尔成咏聊寄一时之兴得十二绝句 其八

明代 区大相

近种墙东竹,时常借客看。长安无钓侣,不虑伐渔竿。

奉使淮藩留别同馆诸君 其三

明代 区大相

忆我游天阊,结交青云人。私心窃自许,积念在致身。

作者十馀辈,文雅皆等伦。良时美嘉会,散步出城闉。

高言矫当世,逸气横秋旻。聚散苦无端,为乐不及辰。

而我复远役,怀哉隔音尘。永言保坚白,卒岁无淄磷。

戏与座客咏采玉簪花

明代 区大相

秋窗梳罢绿云鬟,贪玩芳丛暝不还。遗却玉簪无处觅,低头误拾在花间。

望七星岩 其一

明代 区大相

仙山对城郭,累累七星石。中有太古文,世人了不识。

舟夜小集 其四

明代 区大相

落叶下河津,萧萧旅雁宾。管弦愁送客,风月忆归人。

旧国苍山远,秋衣白露新。琴边有流水,聊与涤淄尘。

虎丘山作

明代 区大相

涉江数百里,历览苦未厌。饮水过南零,采茶入阳羡。

兹山隐平陆,彩翠扬芳甸。周峙转绿畴,环流伏昏堑。

近瞩俯长洲,远眺纡吴岘。灵閟迹多幻,精韬形屡变。

虎踞丘藏金,龙去泉沉剑。崖坼涧无底,海涌流常溅。

触耳易骇闻,寓目非常见。且娱耳目玩,孰资有无辨。

改步换丘壑,四时等游宴。荒台麋鹿上,广石笙歌占。

解佩尽佳人,褰兰多秀彦。别有幽深处,是为松竹院。

喧寂非一趣,静躁亦殊眷。战胜貌自肥,道充物固贱。

寄言来游客,兹理可深念。

南浦曲 其一

明代 区大相

豫章南浦南,送郎下江帆。何用表离意,茱萸绣领衫。

励志诗 其四

明代 区大相

上善若水,是以有德。下士闻道,笑而不识。鹪鹩巢林,卑栖自溺。

大鹏扶摇,汝将安适。

区大相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62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