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区大相
芳郊草色欲浮空,处处垂杨隐梵宫。信马独行随所适,帝城春在雨花中。
陈勋卿滘口西庄杂咏 其四
前山多白云,可望不可即。惆怅山中人,遥遥似相识。
莫愁湖曲 其四
借问卢家女,佳名是莫愁。不知秋别恨,何处上心头。
感怀讯友人 其三
自闭藤萝阅古方,茂陵归卧著书长。昔时意气今谁在,独抱清羸付药王。
聊城 其一
秋草寒原旧业虚,却秦存赵片言馀。无端更射聊城箭,多是英豪习未除。
题王学士忠铭先生山中四景 其一 文笔晴烟
云表岧峣玉毫吐,点画鸿蒙扫烟雨。丰狐老兔愁锋芒,象齿文犀安足数。
长虹一道界奎躔,明霞万里飞琼笺。泚墨欲乾溟海水,笔势撑住东南天。
早晚风云殊变态,山灵握管有何意。紫阁归来翌圣明,玄草长留照天地。
元旦阁中拟献诗一首
阁道迎辰辟,天门候晓过。正朝严法候,内殿想登歌。
气满苍龙阙,春生白玉珂。祥光扶日月,瑞霭曙山河。
帝历符昌运,皇风鼓太和。诛求罢黄纸,征伐返玄戈。
旧政随年换,新恩入岁多。小臣献椒颂,未若矢卷阿。
亲友梁黎辈念予北行日载酒过访 其四
落日携佳人,清尊共愁绪。仰观群雁翔,肃肃云中羽。
天路多贵游,行子慕俦侣。欲发晨风兴,思君屡延伫。
羊城八景 其二 蒲涧帘泉
一道香蒲水,奔流下翠微。醉起弄珠箔,回风捲雪飞。
山中言志 其六
一道飞泉挂碧峰,石桥流水出深松。山僧自扣山门磬,知隔前溪第几重。
閒居作长庆体兼劝诸少年 其三
红颜过后白髭须,年少无何便老夫。久知人意会憎老,此事君能免得无。
途次遇雨
昨夜月离毕,今朝鹳鸣垤。征夫阻途旅,妇子叹家室。
改辙严烦顿,停车问愁疾。东作其如何,西成庶平秩。
过演易台
大易兆未然,圣人炳先几。吾观商周际,易道实中微。
贤哲被奴戮,奸佞何猖披。西伯执臣节,羑里见囚羁。
忠信不见明,正直胎祸机。及乎履患害,始发忧危辞。
倚伏信难豫,运会密相推。柔顺而文明,所以处明夷。
道穷言始立,身困教乃垂。文王我师也,斯言岂吾欺。
感愤登兹台,含悲竟此辞。
荒馆种竹率尔成咏聊寄一时之兴得十二绝句 其五
当日一壶酒,空谈晋代风。今朝玉麈尾,几个竹林中。
寄和沈纯甫比部游崆峒岩 其二
把酒萧条眺远峰,削成青壁秀芙蓉。书传有客拾瑶草,日下何人鞭玉龙。
树杪秋阴凉籁起,岩前黛色暮烟重。非缘谪籍邻幽杳,石上争题逸士踪。
使至饶州
山川奠南服,藩屏壮江圻。肃徒三千壮,咫尺将天威。
晨起理柔桨,容裔江之湄。遥遥至国都,符瑞生光辉。
青岑瞰华屋,白水映朱扉。游梁文赋是,入洛宦旅非。
嗟我远行役,车怠马亦饥。首夏辞京邑,已见秋叶飞。
虽微驷牡用,薄言歌采薇。谁念简书重,客子未遑归。
端溪杂咏 其四
渔唱闲皆去,鸥群过不还。平江展如镜,不遣照愁颜。
自城南过报国寺逢月空上人云与少林寺主道公同学
朝参行脚偈,言义不酬心。念欲闻清梵,何曾惮远寻。
入门孤磬发,登阁五云深。老衲长松下,相逢说少林。
木瓜赞
垂垂木瓜,诗人所咏。酸本我心,香亦吾性。人之好我,或忘其病。
无劳琼报,忝此嘉命。
羊城八景 其五 大通烟雨
江上日烟雨,禅林渺何许。磬声时一闻,不见僧行处。
田家吟 其三
春雨新晴田事初,邻家相劝把犁锄。昨闻城市迎中使,应赐南中父老书。
区大相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629篇诗文
续刺谗诗 其八
赠谭金吾还朝 其一
人日怀故园
同四兄咏梅寄七弟 其二
伏暑对景作
续刺谗诗 其二
杂曲 其四
将游燕感赋 其二
和大司成韩公祷雨宿署中之作次韵时读书国学
屠田叔需次都下闻内人之变作此往慰屠时新纳姬
舟中杂咏 其十七
送少师许先生致政还新安 其四
励志诗 其九
赠汪知事赴闽幕 其二
西湖春游曲 其七
少年行赠人从征
续刺谗诗 其五
入西樵 其二
又赋得并蒂花送李进士归娶
登太和顶谒玄帝宫 其一
西湖春游曲 其六
送万年令麦仲张
舟行杂咏 其十七
山中言志 其四
出城马首望西山 其一
大雪林维烈南发以诗留之
续刺谗诗 其一
三月三日拟兰亭体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二十六
舟中杂咏 其三
南行感怀四十首 其三十四
赣江曲 其二
送友人还山歌 其一
咏梅 其十
赠四兄 其一
出均州赴太和行驰道上
南华寺谒能禅师像效唐体 其一
续刺谗诗 其十一
金镜篇
奉使淮藩留别同馆诸君 其三
答黎文学惟仁
太和宫杂曲 其五
杪夏集徐园
月夜花下小酌和友人
首夏濠上呈黎惟仁
蚤春园桃盛开亲友携酒过赏得春字
沈道士松亭即事
小馆新种桃花黄平倩庄得全两学士过看黄既断酒庄亦有宿酲皆不待酌 ...
西湖春游曲 其二
杭州歌 其七
同林咨伯汪公干黄汝纶秋日僧房对菊 其一
赋得巫山高
梅花歌与崔子玉诸公饮花下作
陈少珍山人以岁暮怀武夷之作见示赋答
草堂新开四家兄携诸侄自
励志诗 其五
登崆峒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