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谭影木再游吴 其二

送谭影木再游吴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君从圆月来,还向魄初去。圆缺感赠君,奚囊不肯驻。

忆晤白下时,称诗宛童孺。丱角复出门,九华远相慕。

得句知渐新,逢人岂如故。豁恨袖短书,三载虚情素。

诗人区怀瑞的古诗

柘弓行赠李武生锐

明代 区怀瑞

赠君柘弓五石劲,黏贴角端得其正。焦金尺镞柳云笴,雕隼之间唯所命。

此弓本合静氛尘,蜮吹狐跳宁足云。九枝岛下栖妖日,三箭天山定异人。

狼星落地如飘瓦,罢敝六军奔万马。相逢一矢未加遗,岂是楼烦因暗哑。

君之绝射古莫传,蹲甲应居养叔前。试想十方避鸣镝,只听辟历擘鹍弦。

为陶摇光寿毋 其一

明代 区怀瑞

青鸟来过紫海傍,三山元未有尘扬。油囊但醉馀杭姥,乞与麻姑却老方。

将赴荆西孙伯观陆叔度载酒话别

明代 区怀瑞

秋色满天地,离愁感四海。人生萍梗踪,况乃在兰茝。

平居搴撷意,梦寐或千载。思为竹素功,安知陵谷改。

一落尘鞅间,误作荆榛宰。国计急诛求,民命忧痍瘣。

别路指夕氛,友声赠朝采。入林旧稽阮,结驷新元恺。

鸿雁忽分翔,兼葭宛而在。拟报明月珠,江波起芳汇。

和谢起东行人登泰山作用韵

明代 区怀瑞

矗云干碧落,临渤砥朝宗。旷览思登砥,禋仪识敬共。

玉函开雾检,金阙引风钟。霁色吴门练,宵光日观峰。

披图空想像,弭节是遭逢。叹息秦碑没,摩娑汉时封。

輶轩昭代典,杖屦昔贤踪。何日携高咏,骖鸾问紫茸。

题黄逢永薜蕊斋 其一

明代 区怀瑞

身世复何营,空斋薜蕊名。烟霞无结搆,竹素宛逢迎。

对此道心长,翛然尘虑清。因知吟啸者,岂作蠹鱼生。

咏斋前牡丹

明代 区怀瑞

玉阳聊与殿春残,冷砌何知选药阑。冷入笔床惟汝共,影回酒盏几人看。

轻阴不护青罗缬,艳露应凝紫玉盘。莫忆沉香好亭子,偶来花县一微官。

送弟叔永入北雍 其三

明代 区怀瑞

逢掖之光,遘兹圣作。明堂辟雍,维新礼乐。蔼蔼多士,抱经齿学。

或掇其席,或折其角。

七月六日韩孟郁招同龚安冶韩煦仲集梅花岭

明代 区怀瑞

每怀清绝地,吏隐即斯人。玉峭颓宾御,香风动鬼神。

千秋仙署咏,七月广陵春。明发缑山鹤,何如此问津。

过玄穆衲子方丈

明代 区怀瑞

野云横锡遍,还定玉山隅。鹫影落敷坐,龙光生念珠。

藓披松十径,香引竹间厨。今日攒眉令,应无世法拘。

崧台舟中立春 其一

明代 区怀瑞

江畔早逢春,停舟望欲新。燕鸿惊久客,梅柳待归人。

煖入青丝䋏,晴飞紫陌尘。故园知不远,还梦已沾巾。

答陆叔度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代有述著,咸式斯轨。变化日新,筌蹄拟议。雅丧世波,谐于里耳。

不有卓者,其何能砥。东南竹箭,实惟吾子。

送弟叔永入北雍 其八

明代 区怀瑞

千里有行,离思难任。厥有倚闾,慈荀之林。发之皑皑,涕之涔涔。

爱日惜阴,以慰其心。

赠紫盖寺衲子东旭

明代 区怀瑞

竺西欲问津,暂与葛仙邻。施饭留青鸟,题诗赠羽人。

道缘非有定,世法漫相亲。黄叶啼空止,团蕉悟未真。

鹫峰须慧业,龙树想前身。莫缚绮尘□,文章是宿因。

题韩孟郁禺东小筑

明代 区怀瑞

幽人多远思,傍郭剪茅茨。林响啸鸾凤,苔痕游鹿麋。

春池碧海入,暗牖白云期。自许秘鸿宝,独令芳径知。

入度门

明代 区怀瑞

灵境在虚空,精蓝非有象。群峭郁草木,孤峰宛相向。

绀蛤启壁扉,青鹓矗波浪。晓云每四照,夕采倏万状。

入门罢经卷,耳目得恍旷。叩彼天人师,三车为之障。

白拂费言诠,反以驱尘妄。剖此何所归,一證雷音上。

送章章甫赴永昌司理 其二

明代 区怀瑞

吏隐容才子,骚坛见古人。题诗海国遍,执法洱河新。

邛笮纡官路,澜沧极汉津。试看诸葛垒,岂但碧鸡臣。

与左法师订游罗浮

明代 区怀瑞

真官白凤骖,来往菊花潭。篱落龙公长,乡音木客谙。

湫香铁桥远,草色日峰含。共许逢黄野,如今尚一堪。

登仲宣楼

明代 区怀瑞

石削玉阳平,楼簪百堞城。三秋屈子地,十载仲宣名。

水绝蛟螭斗,云翚燕雀营。何当此横槊,退虏更论兵。

病起种竹四首 其一

明代 区怀瑞

强起亦何事,开轩冰署西。花时红雨过,竹日翠云低。

砌忆龙孙迸,檐将凤尾齐。无因照藜火,待汝入青溪。

人日酌荆门泉亭

明代 区怀瑞

柏盏破春浮峭青,云开城角即山亭。冰心还向坐中见,世法且于泉外听。

幸有骚坛堪命主,但逢胜日莫教醒。磨厓沉碣千年事,陵谷那支此聚萍。

区怀瑞

区怀瑞

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20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