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答惇上人七首 其五

答惇上人七首 其五

宋代 饶节

漫说一言能蔽诗,五千同具刹那时。向来可与言诗者,得志方能不害辞。

诗人饶节的古诗

书天源河上友人壁

宋代 饶节

春色撩人不奈渠,红尘无处可飞凫。悬知桃李付流水,来看垂杨十万株。

冬日书谢氏园壁

宋代 饶节

瓦缶藏春土脉乾,嫣香已谢菊花团。履声绕尽栏干曲,肃肃松风作暮寒。

薝卜

宋代 饶节

浩荡园林风雨声,鹁鸠撩乱亦悲鸣。作毬刺芥风吹尽,薝卜林中特地清。

蔡伯世吕隆礼敦智李肃老求颂二首 其一

宋代 饶节

稻麻竹苇学禅人,四子年来意甚真。却是个中相为切,木鱼光里现三身。

比复僧相不愚戏作三颂恐傍观以谓吾徒实有喜愠故复次来韵不免道破 ...

宋代 饶节

圣主生知本解禅,故教勘破普周天。故原大似东西水,同体何殊左右肩。

把定丝毫浑沮丧,放开顷刻便芳鲜。衲僧败阙知多少,且笑髯舒三十年。

润屋轩诗

宋代 饶节

层崖如立壁,秀润初欲溜。下有癯道人,异时妙基构。

为山不为屋,岂待吉日戊。轩成玉满家,不减朱门富。

松篁既崔错,云雾亦臻凑。霜威入松骨,古滑咽泉窦。

谷风卷檐回,浩荡金石奏。骚骚乌夜啼,鼎鼎雉朝雊。

时于藤萝中,便捷一猿透。客来坐胡床,纸帐卷轻皱。

儿童敬杖屦,文史当俎豆。微薰出小鼎,长瓶上虚甃。

此乐师有馀,何为尚奔走。记我识师初,昂昂野鹤瘦。

风姿入清古,气象脱凡陋。我游山海间,未获一角兽。

如师能几何,不落馀子后。师如佳少年,气出万夫右。

平生千钧弩,要以一手彀。虽未须眉苍,典刑已可候。

汲深非短绠,善舞属长袖。愿君浚其源,故道或可复。

功成归此轩,趺坐了昏昼。

和不愚兄庵颂三首 其三

宋代 饶节

常恨山居寡弟兄,阿师庵就可怜生。阿车岂但图相倚,独掌从来不浪鸣。

野老献谋脩水硙,山童相唤借茶铛。年来活计浑成就,猿鹤安栖定不惊。

送本觉上座

宋代 饶节

宝山亲到宜著力,只为人情空手回。路上逢人如借问,莫言曾见德山来。

题骨观画

宋代 饶节

白骨纤纤巧画眉,髑髅楚楚被罗衣。手持纨扇空相对,笑杀傍观自不知。

宝志禅师梁天监中将入寂然一烛付后阁舍人吴庆庆以事闻帝叹曰大师 ...

宋代 饶节

已是梁王不识真,末后殷勤付舍人。柳花飞尽莺犹语,独对钟山指暮云。

次韵镜上人三首 其二

宋代 饶节

色声香味心缘触,忍进户檀般若禅。忍识曹溪一滴味,始知天下别无泉。

乳衣百浣犹闻气,城郭非遥早见烟。到底输他真定力,暮途快马亦须鞭。

答惇上人七首 其六

宋代 饶节

铁面禅师骂学诗,为怜虚度太平时。须知十万八千偈,不比人间绝妙辞。

汪信民约诸人游城南陈氏园不果

宋代 饶节

先生休沐不谭经,准拟行槃到野亭。准尽回船散童骑,客来呼吏出盆瓶。

奁中白黑谁成败,盏底圣贤同醉醒。却笑伯伦尚多事,苦怜江汉载浮萍。

送梅郎一首

宋代 饶节

梅郎可爱如蜀柳,风流似是子真后。抱器来宾太学穷,五年自袖采兰手。

来时落雁摇虚弓,汗血长鸣西北风。自誓坏韩复蠹魏,可怜一无咫尺功。

我亦数奇困竿累,玉山冰川失眼底。永嘉堂上闻阿连,堕食正冠为君起。

君今制衣作行具,何以赠之白鹭羽。殷勤持□重似人,漠漠深藏饱鱼蠹。

船头逢逢奏晓鼓,卷帘卧看春江雨。到家春温雁且北,寄声布帆无恙不。

次韵护公首座赞广德磨衲升座五首 其一

宋代 饶节

碧眼传来浪得名,老卢持去更喧争。宝严自有新磨衲,不动烟尘度四生。

阆人蒲君锡提举

宋代 饶节

老胡入草太无穷,直指仙人那一通。今日大颠回吏部,他年李勃嗣归宗。

华夷元共一轮月,今古曾无两样风。从此牧牛真石巩,肯令信脚犯苗中。

次韵镜上人三首 其三

宋代 饶节

相见无言意已传,不谈名利不谈禅。静如秋浦翘双鹤,清似寒岩落瀑泉。

隐逸妄人居妙室,功名渠辈画凌烟。二流淼淼追难及,老大难挥马腹鞭。

改德士颂五首 其一

宋代 饶节

自知祝发非华我,故欲毁形从道人。圣主如天苦怜悯,复令加我旧冠巾。

寄夏均父二首 其一

宋代 饶节

好雪春来番更番,思君未说几时还。有心便欲辞彭泽,更懒聊须到鲁山。

酒肉异时相煦湿,功名他日已斓斑。故人若问别来事,举似云门第二关。

不愚兄再示佳句如璧亦重用来韵

宋代 饶节

圣慈何事辄翻然,日月从来本丽天。食座千冠□扫迹,禅堂百衲便差肩。

朝三暮四浑堪笑,秋菊春兰岂斗鲜。但得时和汤饼足,不材从此尽天年。

饶节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22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