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二十日见部

二十日见部

明代 饶与龄

天曹尊八座,捧檄步趋齐。政本严簪笔,明扬对赤墀。

光微因近日,杓转自成时。廉地章章在,山公百辟仪。

诗人饶与龄的古诗

哭座主洗马师竹王公二首已丑冬别后五年始闻讣音 其二

明代 饶与龄

忝窃当年伯起知,登龙时复醉琼饴。封章烨烨高南斗,环佩珊珊步赤墀。

松菊兴浓还解绶,山河气壮早骑箕。海滨万里无过雁,长向西风泪暗垂。

癸巳岁秋日谒先大夫墓

明代 饶与龄

展叩先茔百感生,空闻虚谷野禽声。竹梧恍惚羹墙见,霜露应添风木情。

八十春光浑过影,终天遗恨只如酲。式瞻坏土弥㣼切,莫遏双眸泪满膺。

予适莲塘亲友尽谢却之独三河陈巡使云石接乡丈吴东溪枉顾云石官予 ...

明代 饶与龄

烟雾濛濛收雨脚,朝曦掩霭菊花团。拟从别墅理归棹,忽枉高轩访考槃。

纁币承筐来厚贶,黍鸡下榻罄交欢。舒长化日无尘鞅,为倒金樽莫兴阑。

读会兄友竹贡元诗

明代 饶与龄

喜把佳章次第吟,调高应写伯牙琴。调松坐菊陶公意,爱国忧时杜老心。

性底才华偏俊逸,壮年怀抱益渊深。奚童长负诗囊出,闻说鸡林欲贸寻。

初秋神泉送别邑侯谢镇宇北归三首 其三

明代 饶与龄

楚地才名公最贤,绾章念载鳄江边。方占驯雉徵三异,讵谓飞凫各一天。

水涨蒹葭思暮雨,亭垂杨柳带秋烟。此身处处堪酬国,伫听芳声海内传。

友竹欲从扬州登陆赴京口占赠别时二月十六日也 其二

明代 饶与龄

雪花飘乱同吟处,蜡炬光残密语时。今日风光容易别,天门信使好相迟。

贺太守徐心溪公寿 其一

明代 饶与龄

分符潮郡自神京,三载春风满十城。共戴黄堂瞻玉节,重逢华诞降昴精。

千秋椿色凌霜雪,閤郡霞觞舞凤笙。海屋筹添从此始,直班姬召佐承明。

酬族弟庠生印池送别

明代 饶与龄

风雨连床不计年,归来复聚白云边。驽骀偶愧先驰骤,鸿雁还期接翅翩。

一阕阳关催酒斝,数枝梅信出寒烟。天门雨露春应遍,会见贤书起惠连。

癸酉同荐惟林文峰区海目二兄入翰院因诗期望

明代 饶与龄

鹿鸣醉听百花中,且喜车书际混同。七十雁行曾叙齿,三千鲲浪愿输忠。

而今南化殊岐路,莫逐骅骝并御风。寄语玉堂三岛客,登瀛满拟入高空。

吕梁道中

明代 饶与龄

跋涉修程屡问津,遭逢明圣世升平。雁鸿接翅缔行侣,莺燕和春籁自鸣。

几带小舟摇野渡,夹堤绿柳媚游人。四门广辟天颜近,谩说巢由凤翮冥。

贺太守徐心溪公寿 其二

明代 饶与龄

遐陬父老举金罍,拜手同讴出郡才。瘴海祲消灵鳄逝,丹霄瑞应彩鸾来。

景逢万宝丰登际,节近中秋寿域开。愧我未随珠履后,作朋遥祝到三台。

题五凤蟠桃图寿熊太公

明代 饶与龄

五凤翩迁瑞气钟,碧桃千岁熟仙宫。玳筵献祝椿庭寿,飞綵行看下九重。

林坑观稼

明代 饶与龄

旭日融融出自乐,疏松脩竹赤光通。肩舆缓步巡阡陌,束盖偻躬避苇丛。

量雨较晴逢牧子,烝藜炊黍有山翁。酣歌直待梢头月,奚羡仙姝醉蕊宫。

赠山人陈选愚二首 其二

明代 饶与龄

景纯千载留真诀,今日多君笥箧收。筇杖登山凭指点,星盘到处决疑谋。

但存方寸分真假,勿作波涛有忮求。殁即安兮生荷德,于公积庆自悠悠。

癸巳仲冬念四日予五旬有一贱诞忧制未释因避客新矶书舍漫成俚句姑 ...

明代 饶与龄

履世躬逢三圣王,悬弧五度荷穹苍。抱怀纠郁长如结,毛发萧疏渐有霜。

闷过园林聊玩日,閒谈轩岐摄生方。蓼莪遗咏多惭负,敢向堂前强举觞。

吉水三姑滩舟中除夕次李友竹韵

明代 饶与龄

远寺钟声晚更沉,鸦迎彩鹢噪丛林。通宵爆竹惊春梦,好友赓诗畅客心。

回首云烟离思杳,半生雨露荷恩深。丹衷㣼雁驰天北,勉效勤渠惜禹阴。

题小画碑二首 其一 凤

明代 饶与龄

丹山有彩凤,仞立已多年。庭除岂栖止,览德下苍烟。

览吴江景兼连阻风雪计登陆有期呈友竹

明代 饶与龄

桑田万顷平如砥,四望天光接水光。帆影乘风野里见,钟声带雨柳梢扬。

途因远涉愁萦抱,梦挟悠思句易忘。舟底赖君赓咏好,昂霄比翼在丹阳。

官桥道中口占

明代 饶与龄

桃花初放梨花飞,麦陇青青柳线垂。游人颇解暮春趣,何时童冠咏而归。

和邑侯谢镇宇归途见寄二诗 其二

明代 饶与龄

歌罢阳关雁唳秋,一担书剑载轻舟。栖衡漫说花迷目,把镜宁甘雪满头。

公论自存儿卒口,明扬应系庙廊忧。何时樽酒金台上,促膝诗章共唱酬。

饶与龄

饶与龄

饶与龄(一五四三 — 一五九五),字道延,号宾印。大埔人。相长子。明神宗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进士。曾试政都察院,以父母归侍二年而父卒,免服谒选,补中书舍人,才两月而病卒。有《新矶题咏》、《松林漫谈》、《谩笔稿》、《宝印诗草》,父子合刻诗文为《椿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10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