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饶与龄
岭南仙尉朝天去,两袖清风匹马催。菊酒长亭须惜别,刺桐花畔待君回。
丹阳镇江景象亦六言
奔牛水涸没膝,寒骑骨露难驮。漕舟纵横缆棹,江流汹涌波涛。
咏阴那山
诸峰横亘翠相连,势耸崔嵬插碧天。晴雨开先占色相,晨昏变幻弄云烟。
延袤鼓嶂千村绕,梵宇钟声百里悬。小筑悠然乐佳胜,衡庐奚事觅中原。
初秋神泉送别邑侯谢镇宇北归三首 其二
秋入神泉挹紫氛,锦帆高挂度归津。蝉音断续添离况,枫色青丹总怆神。
伯起自知清白吏,任延不负正公臣。天门牛渚多佳胜,莫惜双鱼慰远闻。
凝翠亭
筑亭种树阅年多,翠翠青青羡两娑。徙倚赏心移白日,何嫌门外可张罗。
予谢客至新矶馆亲友虽不至间有遗问者予复拿舟往莲塘山庄数日甚惬 ...
莲塘之宫半亩宽,喜于幽处托盘桓。长松风扫笙簧奏,峻岭云横锦绣看。
哦句遣怀移枕簟,巡檐索突笑衣冠。农人披豁谈耕稼,较胜歌声杂管弦。
怀会兄邬少溪先生
联辔偕游京国来,知君夙抱出群才。知原士忆苏湖帐,建寿民悲楚岘台。
满目烟霞归啸咏,一樽风月畅襟怀。故人每切蒹葭想,安得相从展丽裁。
友竹欲从扬州登陆赴京口占赠别时二月十六日也 其一
东风扫雪柳萌芽,水直轴舻陆走车。鞭指江都占春信,花香衬马入京华。
送张晋宇北上 其二
三年桴鼓寝疆封,赞政河阳花更浓。烂熳仙桃春色蚤,更看城锦媚芙蓉。
酬族弟庠生印池送别
风雨连床不计年,归来复聚白云边。驽骀偶愧先驰骤,鸿雁还期接翅翩。
一阕阳关催酒斝,数枝梅信出寒烟。天门雨露春应遍,会见贤书起惠连。
年兄卫捡吾副郎招饮杭州吴山寺阁西湖即在山下
当年同看洛阳花,今日相逢酒色赊。雪阁湖山清话洽,匆匆分手又天涯。
夏日晚坐小亭观莲承会友李贡元友竹秋元友松昆玉佳章见示漫成二律 ...
寂寞寡心知,如君是我师。对莲思古说,披卷读新词。
谊重连床夜,情深结社时。平生重然诺,白首莫相岐。
范秀屏表叔就访庵中
夜宿禅房不掩扉,山松风撼响如雷。多君不远携琴觅,对榻长谈待晓晖。
赠山人陈选愚二首 其一
茫茫宇宙无穷秘,一卷青囊一掬心。二气干旋归卦例,五行原委合星临。
欲将生尅评龙脉,须认盈虚避火针。共诧高才领此旨,牛眠吉域好幽寻。
哭座主洗马师竹王公二首已丑冬别后五年始闻讣音 其二
忝窃当年伯起知,登龙时复醉琼饴。封章烨烨高南斗,环佩珊珊步赤墀。
松菊兴浓还解绶,山河气壮早骑箕。海滨万里无过雁,长向西风泪暗垂。
弋阳见灯城 其一
纱笼万炬走江湄,旋绕团团技益奇。更有笙簧嘹喨甚,隔溪齐听唱歌时。
忆常州偕年兄黄惕弦同归
鲈鱼味美同君赏,对奕联航入浙江。凫舄日边飞去翼,治蒲善政对天扬。
行厨值送鱼不受
冷庖不解校人烹,盂粥盐齑自结盟。漫说一铛藏世界,却疴清肺任肠鸣。
初秋神泉送别邑侯谢镇宇北归三首 其三
楚地才名公最贤,绾章念载鳄江边。方占驯雉徵三异,讵谓飞凫各一天。
水涨蒹葭思暮雨,亭垂杨柳带秋烟。此身处处堪酬国,伫听芳声海内传。
林坑观稼
旭日融融出自乐,疏松脩竹赤光通。肩舆缓步巡阡陌,束盖偻躬避苇丛。
量雨较晴逢牧子,烝藜炊黍有山翁。酣歌直待梢头月,奚羡仙姝醉蕊宫。
新矶书室
三水萦回一草堂,万竿脩竹戛琳琅。黑甜窗下无人问,可信神游到燧皇。
饶与龄
饶与龄(一五四三 — 一五九五),字道延,号宾印。大埔人。相长子。明神宗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进士。曾试政都察院,以父母归侍二年而父卒,免服谒选,补中书舍人,才两月而病卒。有《新矶题咏》、《松林漫谈》、《谩笔稿》、《宝印诗草》,父子合刻诗文为《椿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109篇诗文
哭座主洗马师竹王公二首已丑冬别后五年始闻讣音 其一
浦城遇徐子建
过严陵滩七言绝句四首 其四
奉送别驾效愚沈公署邑篆得代还郡二律 其一
丁丑与春元杨雨江等六人过玉山今复由北上自念渐老勉图世用志感一 ...
河泊所遥望滕王阁
送张晋宇北上 其一
过苏州
虹县蚤行
过杭州北关主正陈君浒墅钞关主正朱君俱未会面各惠程仪口占志之
河泊所阻风用侧体成五言二律 其一
初秋神泉送别邑侯谢镇宇北归三首 其一
滕县早起六言绝句一首
和邑侯谢镇宇归途见寄二诗 其二
奉咏两广督府刘凝斋平龙川寇 其二
癸巳岁秋日谒先大夫墓
陆行过草萍驿五言绝句二首 其二
修容
舟返三河见诸得举者归内有黄生继章乃宪副及泉公之令子予之姻家也 ...
癸酉同荐惟林文峰区海目二兄入翰院因诗期望
春正七日颙望风静
游大觉庵 其一
麦穗两歧诗
览吴江景兼连阻风雪计登陆有期呈友竹
弋阳见灯城 其二
九龙水次见三人执杖亟行间之乃追盗牛者口占慰之
元日舟次峡江和友竹韵
利国驿道中大风
都门送会兄友竹李先生司训香山
小奚黄就道病口占遣归
游大觉庵 其二
猫号戏作
二十二日行九波十八湾
放舟乌槎
友竹欲从扬州登陆赴京口占赠别时二月十六日也 其二
陆行过草萍驿五言绝句二首 其一
贺太守徐心溪公寿 其一
题五凤蟠桃图寿熊太公
步杜工部进艇韵
辞先大夫墓
秀屏归口占赠之
有感张家
三月十四日朝见
庚辰北上舟次安庆 其二
吕梁道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