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陪诸公瀛洲胜会 其一

陪诸公瀛洲胜会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广宴开钟阜,群彦集瀛洲。新晴美朝晖,重阴豁然收。

主人爱敬客,感格天与谋。八榻依云列,眇予岂其俦。

因思竹林会,当时亦何修。醉心以明德,岂伊杯酒酬。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作首尾三叠送朱则之还郴阳兼似诸同志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掉臂安行更不疑,千秋遗叹未之思。即思仁在其中矣,不是他乡外至之。

走笔赠萧上舍归潮阳

明代 湛若水

萧生辞观光,归问潮阳路。大路在子心,问人在何处。

何处是吾庐?广居在天宇。观光一片心,挂住萧台树。

过波罗二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片帆出扶胥,潮打虎门开。正爱远山青,白鸟閒飞来。

赠郑孔新还增城

明代 湛若水

绕樵为樵湖,樵在湖中央。谷口有子真,一曲无知音。

少宰顾未斋学士请同寿其乡隐君蒋廷器七十华诞歌

明代 湛若水

蒋生自昔开三径,尔依日月居东华。得非大隐在城市,一壶亦挂壶公家。

陈留曾闻有市隐,虎头拉我把酒盏。自兹虎枣与神瓜,一月二月来家干。

今年八月上清秋,古稀花甲再回头。寿筵寿宾彩云里,长庚跨鹤来交酬。

仙鹤来飘飘,仙人吹紫箫。飞空下看淩倒影,但见人间此乐乐陶陶。

自不知蟠桃之熟应几遭,海屋于今添几筹。

新春放歌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春动樵湖湖水生,逸樵湖光□如城。衰翁独坐樵□□,□十六峰齐□□。

晓发仆山驿至丕礼驿四首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草色初看过雨,山光乍见收霞。烟火数椽茆栋,荒篱一树桃花。

夕发广城如江门谒墓晓望西樵怀旧卜之地途中有作

明代 湛若水

伐鼓以宵征,寥寥进所如。夕挂穗城帆,旦梦黄云墟。

畏途发戒心,志在故欢愉。迢递遵回岸,逍遥度广渚。

秋波漾溪毛,晓云映燬规。悠然见远巘,一鸟入丛株。

西樵招隐地,未可先吾师。

癸巳八月七日承同志诸君于杜氏园亭饯别对假山见时芳与松柏交发有 ...

明代 湛若水

大火变朱夏,微凉递秋阴。俯睇红芳丛,仰观松柏林。

感此时节改,安得不沉吟。自强贵及时,流光互侵寻。

众星拱北极,孤鹤遗南音。所欣宇宙内,万里同此心。

题寄梁海屋

明代 湛若水

浮生浮世海浮船,不谢星槎到海源。我欲因君浮海去,海心风月更无边。

赠少京兆吴公讱迁都宪巡抚四川

明代 湛若水

自我逢君三十春,手攀月野凌清云。连枝粲粲并三秀,花光照耀老灵椿。

中丞●历遍中外,垂趐直上青云天。发铏揵下庖丁刃,会中理解牛无全。

腰间烨烨张华剑,影摇三峡星斗寒。自古大才当大用,君家家范司寇存。

始知馀庆自积善,先公高大于公门。

寄寿别驾潜庵曾先生华诞诗

明代 湛若水

罗浮七洞天,增城为近隣。龟峰与鹤为,瑞日生紫云。

逢辰思岳降,渺然忆怀人。若人抱潜德,于我为交亲。

别驾不肯展,凤毛光日新。望云开寿域,系此斑衣身。

龟以祝奇算,鹤以呈遐年。我为歌南山,寿之于无垠。

陪诸公瀛洲胜会 其六 呈郭杏东翰长

明代 湛若水

当时李郭舟,望者如登仙。君家在瀛洲,君知然不然。

我本南溟客,家住增城巅。凡骨久未蜕,阴功六十年。

感子琼浆酌,报以金石言。神理各保爱,逝水趋东川。

甲戍正月十七日潘仲鲁黄门诸友游金华双龙赤松诸洞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开岁新阳候,微雪初晴天。空峒霭朝晖,石榻生寒烟。

独木度危壑,千峰隔尘寰。閒同二三子,淩厉寻神山。

群英播芳秀,奇葩吐清妍。真源杳何许,日夕憺忘旋。

南昌吴一舟送鸣鹤赋之

明代 湛若水

昂然独立我庭隅,海客携来伴老夫。折翼天门终有疗,凡今未有楚胡卢。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 其三

明代 湛若水

往还等妄虑,谁能不同天。天枢寂不动,万事如云烟。

异哉狂驰子,乃欲出人寰。垂涎探宝藏,脱迹蓬莱山。

耳能听丝竹,目能辨蚩妍。天灵参我前,宇宙相周旋。

赠侍御洪峻之巡鹾竣事还婺源诗

明代 湛若水

有美一人兮,在福山之冈。爰服四美兮,两淮之光。

淮之清深兮,流之洋洋。维扬之士民兮,念与之长。

念之长兮何如?靴不可兮得脱。民之口碑兮,若何可忘归途?

会化兮三山之阳,同志翕聚兮天日。堂堂大道如砥兮,孰示周行?

岂伊人之岐径兮,无然伥伥。

送何柏斋少司空应召迁北部

明代 湛若水

秋高霜露繁,木落雁南迁。南鹏幸相遇,息养待时骞。

江东送司空,飞盖如云烟。寒江深碧流,白日曜青天。

瞻望嗟弗及,北斗紫微前。

游罗浮怀诸贤与钟叔辉宝潭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朝发铁江暮铁桥,铁桥铁江同一流。蓬莱一股谁云遥,群仙排云出相邀。

于观音阁饯梁天壶宗烈同府

明代 湛若水

兹辰风日佳,秋空极寥廓。四美翕然臻,群英亦趋约。

结集逍遥游,临江更登阁。阁迥江不流,澄心坐超脱。

高歌饯嘉宾,遗响天际落。展足贵千里,去去崇明德。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