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湘南即事

湘南即事

唐代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戴叔伦湘南即事译文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戴叔伦湘南即事注释

沅湘: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
住:停,止,歇下。

戴叔伦湘南即事赏析

作者通过卢橘开花、枫叶衰败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正是深秋,秋天往往是诗人伤情悲怀的季节,诗中用一个“衰”字,将诗人面对肃杀秋景时的一怀愁绪袒露无遗

戴叔伦湘南即事创作背景

当时他身在湘南,但他内心却时刻想念着京师(希望能到那里做一番事业),最后他通过埋怨东流水不能够理解他的心意,把自己很想报效国家但又报国无门的悲怨心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诗人戴叔伦的古诗

过故人陈羽山居

唐代 戴叔伦

向来携酒共追攀,此日看云独未还。不见山中人半载,
依独松下屋三间。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
却望夏洋怀二妙,满崖霜树晓斑斑。

敬报孙常州二首

唐代 戴叔伦

衰病苦奔走,未尝追旧游。何言问憔悴,此日驻方舟。
远道曳故屐,馀春会高斋。因言别离久,得尽平生怀。

湘南即事

唐代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梧桐

唐代 戴叔伦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广叶结青阴,繁花连素色。
天资韶雅性,不愧知音识。

登楼望月寄凤翔李少尹

唐代 戴叔伦

陌上凉风槐叶凋,夕阳清露湿寒条。登楼望月楚山迥,
月到南楼山独遥。心送情人趋凤阙,目随阳雁极烟霄。
轩辕不重无名客,此地还能访寂寥。

赠司空拾遗

唐代 戴叔伦

侍臣何事辞云陛,江上弹冠见雪花。望阙未承丹凤诏,
开见空对楚人家。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不赊。
高馆更容尘外客,仍令归去待琼华。

调笑令·边[2]草

唐代 戴叔伦

边[2]草,边草,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
胡笳[3]一声愁绝。

赠行脚僧

唐代 戴叔伦

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
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

暮春感怀

唐代 戴叔伦

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园何处此登楼。落花飞絮成春梦,
剩水残山异昔游。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无意彩云收。
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悠悠往事杯中物,
赫赫时名扇外尘。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
山花水鸟皆知己,百遍相过不厌贫。

江馆会别

唐代 戴叔伦

离亭一会宿,能有几人同。莫以回车泣,前途不尽穷。

永康孙明府颋秩满将归枉路访别

唐代 戴叔伦

门前水流咽,城下乱山多。非是还家路,宁知枉骑过。
风烟复欲隔,悲笑屡相和。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

送吕少府

唐代 戴叔伦

共醉流芳独归去,故园高士日相亲。
深山古路无杨柳,折取桐花寄远人。

后宫曲

唐代 戴叔伦

初入长门宫,谓言君戏妾。宁知秋风至,吹尽庭前叶。

南宾送蔡侍御游蜀

唐代 戴叔伦

巴江秋欲尽,远别更凄然。月照高唐峡,人随贾客船。
积云藏嶮路,流水促行年。不料相逢日,空悲尊酒前。

答孙常州见忆

唐代 戴叔伦

画鹢春风里,迢遥去若飞。那能寄相忆,不并子猷归。

赋得长亭柳

唐代 戴叔伦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送裴明州(一本有郎中徵三字)效南朝体

唐代 戴叔伦

沅水连湘水,千波万浪中。知郎未得去,惭愧石尤风。

白苎词

唐代 戴叔伦

馆娃宫中露华冷,月落啼鸦散金井。吴王扶头酒初醒,
秉烛张筵乐清景。美人不眠怜夜永,起舞亭亭乱花影。
新裁白苎胜红绡,玉佩珠缨金步摇。回鸾转凤意自娇,
银筝锦瑟声相调。君恩如水流不断,但愿年年此同宵。
东风吹花落庭树,春色催人等闲去。大家为欢莫延伫,
顷刻铜龙报天曙。

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唐代 戴叔伦

年来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独献菜羹怜应节,
遍传金胜喜逢人。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
东閤此时闻一曲,翻令和者不胜春。

张评事涉秦居士系见访郡斋,即同赋中字

唐代 戴叔伦

轺车忽枉辙,郡府自生风。遣吏山禽在,开樽野客同。
古墙抽腊笋,乔木飏春鸿。能赋传幽思,清言尽至公。
城欹残照入,池曲大江通。此地人来少,相欢一醉中。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4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