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沈宜修
凌波微步。已入陈王赋。薄命谁怜愁王雾。恼乱灯前无数。
樱桃红雨难禁。梨花白雪空吟。落得春风消瘦,断肠泪滴瑶琴。
浣溪沙 秋夜
露滴梧桐叶叶黄。流莺时度小回廊。画屏愁掩是潇湘。
何处碧笙吹断月,此时玉钿爇清香。消魂时候漏初长。
绛都春 上元后
轻烟逗雨。把阵阵柔风,低萦庭树。草色乍芳,梅影初斜消几许。
春莺早暗惊时序,上元也、无端来去。鸭香蕙翠,鹊声弄喜,画阑私语。
渐近。飞花引燕,帘前舞、又惹人添离句。■锁星残,玉胆瓶欹银屏晚,松梢月冷浮清露。
浅寒淡、碧云横暮。知见红绿争妍,总堪愁处。
蝶恋花 其六 紫薇
浓染胭脂初雨过。绮阁红霞,满地馀烟雾。偏向黄昏重叠布。
繁枝不比梅花五。
却忆元郎聊共侣。官舍浔阳,不与春风据。一树堪怜难折取。
开樽且自歌金缕。
更漏子 寄君晦
旧愁新,新梦去。长恨画帘莺语。堤草恨,野花轻。随帆送棹行。
鸾镜掩,翠蛾敛。襟袖空馀泪点。生别恨,伴销魂。风吹月照门。
蝶恋花 元夕
疏影横帘烟景暮。万树银花,一夜东风吐。粉片落梅吹绣户。
画堂香缕飘红雾。
人约黄昏明月妒。何似芸笺,彩袖题三五。莫问沉沉壶漏度。
夜深还草鹪鹩赋。
瑶池燕 和君晦韵
游丝扑絮酣娇困。落尽寒香,素华留恨。檀融晕。镜中休问还羞认。
隔花梢、莺语新闷。芳菲损。能消几度花信。情难讯。
春风幽韵愁青鬓。
浣溪沙 早春感悼
休问楼前柳色匀。只应赢得镜中颦。年年此日作愁人。
草欲妒裙还似旧,月来窥梦却如新。可怜无处觅无春。
踏莎行 和凝云春思,翻教阿母疑余似破瓜年,亦何须疑,直当信耳 ...
芳草青归,梨花白润,春风又入昭阳润。绣窗日静绮罗闲,金镏二八人如蕣。
碧字题眉,红香写晕,青鸾玉线裙榴衬。若教阿母不须疑,妆台试向飞琼问。
忆江南 冬景八阕 其一
寒夜月,景墅最凄然。风雪可堪疏影照,婵娟偏惹冷香怜。
罗袖掩金钿。
清漏永,玉露湿馀烟。一片薄疑霜满地,千河迷漫冻无边。
灯火酒多缘。
忆秦娥 寒夜不寐忆亡女
西风冽。竹声敲雨凄寒切。凄寒切。寸凄百折,回肠千结。
瑶华早逗梨花雪。疏香人远愁难说。愁难说。旧时欢笑,而今泪血。
虞美人 瓶中腊梅
生香素面檀融晕。懒傅何郎粉。胆瓶懒取贮仙葩。试看渐将春色、逗些些。
纤枝不斗东风巧。耐雪冲寒早。镜前新写汉宫妆。却把玉颜淡淡、拂轻黄。
菩萨蛮 对雪忆亡女
疏梅香吐西阑曲。娟娟一片潇湘绿。白雪绕庭飞。彤云接树低。
谢娘何处去。辜负因风句。莫把旧诗看。空怜花正寒。
蝶恋花 其五 蕉
嫩绿轻翻巫峡楚。长倚湖山,缥缈临风举。翠袖不禁霜下舞。
霓裳恐化云飞去。
梦入潇湘疏雨助。淅沥清宵,似向纤阿语。花露润堪消肺暑。
药阑晚弄移阴覆。
菩萨蛮 仲春望前夜景
琅玕戛翠敲寒玉。参差弄影回廊曲。月色净无尘。花含一半春。
轻烟弄嫩柳。梅落疏风候。横碧挂星稀。闲云寂不飞。
如梦令 夜月
月晕天边常有。心绪浑如中酒。酒醒是何时,楼外乌啼杨柳。
依旧,依旧。赢得梅花消瘦。
立秋夜感怀
凉夜悠悠露气清,晴虫凄切草间鸣。高林一叶人初去,短梦三更感乍生。
自恨回波千曲绕,空馀残月半窗明。文园多病悲秋客,摇落西风万古情。
风中柳 感旧
青小荷钱,莲底藕丝萦抱。忆当年、琼箫缭绕。妆台帘捲,看秾桃夭好。
有谁怜、杜鹃啼老。
掩尽重门,只恐春风吹到。对朝云、西楼半绕。愁怀如许,料天还知道。
碧窗月、旧时曾照。
菩萨蛮 元夕
疏风弄影梅初放。月圆春树笼烟飏。细雾拂灯华。琼卮落彩霞。
轻云飞送碧。寒雪凝光白。一管紫琼箫。声声出画绡。
菩萨蛮 送仲韶北上回文
碧烟凄绕愁行客。客行愁绕凄烟碧。肠断隔山长。长山隔断肠。
晓风凄月小。小月凄风晓。楼倚奈人愁。愁人奈倚楼。
清平乐 春暮
东风弄晓。绿柳堤边袅。何事丝丝垂缭绕。惹尽空闲烦恼。
落花舞絮盈盈。难禁春色飘零。日暮云天碧外,那堪百啭莺声。
沈宜修
(1590—1635)苏州府吴江人,字宛君。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62篇诗文
浣溪沙 和君晦
菩萨蛮 元夕后送别长女昭齐
浣溪沙 时往金陵,赠别张倩倩表妹
虞美人 立春
菩萨蛮 秋思回文
玉蝴蝶 思张倩倩表妹
如梦令 秋暮
忆江南 湖上曲十二阕
浣溪沙 寒夜有怀
菩萨蛮 重午
浣溪沙 暮春感别
蝶恋花 偶感
清平乐 为侍女随春作王仲韶
题小鸾所居疏香阁 其一 次长女昭齐韵
菩萨蛮 暮秋夜雨时在金陵
浣溪沙 侍女随春破瓜时善作娇憨之态,诸女咏之,余亦戏作
浣溪沙 秋闺
如梦令 元夕感怀
浣溪沙 和仲韶寄韵
临江仙 对雪忆君晦寄六妹
如梦令 别恨
忆旧游 感怀思倩倩表妹
浣溪沙 闺情
蝶恋花 感怀
菩萨蛮 咏怀
菩萨蛮 春闺回文
江城子 重阳感怀
忆王孙 岁暮舟行
乌夜啼 秋思
浣溪沙 偶成
浣溪沙 仲夏即事
桃园忆故人 思倩倩表妹
菩萨蛮 赠张倩倩表妹
清平乐 代人闺怨
如梦令 寒夕
浣溪沙 雪霁
浣溪沙 咏雪
百字令 重五悼亡兼感怀
金菊对芙蓉 暮秋
长相思 秋夜
点绛唇 代人写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