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新荷应诏

咏新荷应诏

南北朝 沈约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沈约咏新荷应诏鉴赏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名莲、芙蕖,古时也称为芙蓉。它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素来为诗人墨客们所赞颂,用以自喻和他喻。此诗即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一、二句以议论入题,针对人们因荷花是草卉而轻贱它的心理而发。天池,本谓神话中的瑶池。此诗是“应诏”之作,故这里“天池”应指皇宫内的荷池。两句意谓荷花虽为草卉之物,但其有幸植根天子之池,自与其他山泽中的草卉身份不同,也更易受人们的注目。
  三、四句转入咏物本题,细致而微地描绘荷花的初生水面,应题“新荷,二字。荷的根茎最初细瘦如鞭,俗称莲鞭。莲鞭上有节,能向上抽出叶子和花梗。“微根才出浪”,就是说花梗刚刚伸到水面。这里连用“微”字“才”字,已极言其细小,下面“短干未摇风”,则更形象地体现其细小;梗干之短,甚至风亦不能使它摇动,可见它只是刚刚在水面露头而已。这两句直逼出“新荷”的“新”来,观察之细致,用笔之精到,真堪令人叫绝。在这细微之处,诗人的功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上二句写初出荷茎之至微至小,文势犹如尺蠖之屈,已蓄足了力。于是乎五、六二句,乃一变而由屈转伸,忽出石破天惊之语。“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那荷茎长不满寸,看上去若有若无。然而谁能知道,那短茎里寓含着的花蕾胚芽,却蕴育着万紫千红的将来。只等夏天一到,它就要把那绚丽的色彩,洒满整个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满眼红绿的壮观景象,正是“新荷”的未来世界。
  这首诗,单就咏物而言,也是清新可喜的。再看诗中的“勿言”、“宁知”这些强烈语气,读者就不免会推测:诗人如此用力为新荷抱不平,恐怕不会是无所寄托的吧。据《粱书·沈约传》记载,沈约幼年因父亲被诛,被迫潜窜他地,以后虽然“会赦免”,却“流寓孤贫”。但他“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最终“遂博通群籍”,累官至步兵校尉,“管书记,直永寿宫,校四部图书”,堂堂皇皇地进入“天池”,成为当世首届一指的大学者、大手笔。诗人看到新荷初出时的微陋,遥想自己幼小时的辛酸,他不禁深感慨。他不禁充满自信地说:新荷的今天虽然为人们所轻贱,但它在明天,定将是姹紫嫣红的创造者。诗人幸而言中,后来他历仕宋、齐、梁三朝,封侯拜相。他在文学上的“紫”“红”之才,也充分发挥出来了,不仅衣被当世,而且也惠泽后人。
  所以,沈约的这首诗,既是咏物,亦是抒怀。诗人咏的是荷花,但读者所感觉到的,同时又是诗人的自我形象。

诗人沈约的古诗

咏菰诗

南北朝 沈约

结根布洲渚。
垂叶满皋泽。
匹彼露葵羹。
可以留上客。

东武吟行

南北朝 沈约

天德深且旷。
人世贱而浮。
东枝纔拂景。
西壑已停辀。
逝辞金门宠。
去饮玉池流。
霄辔一永矣。
俗累从此休。

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

南北朝 沈约

九功播祧墠。
七德陈武悬。
展事昌国图。
息兵由重战。
皇情咨阅典。
出车迨辰选。
饰徒映寒隰。
翻绥临广甸。
飒杳佩吴戈。
参差腰夏箭。
风斾舒复卷。
云霞清似转。
轻舞信徘徊。
前歌且遥衍。
秋原嘶代马。
朱光浮楚练。
虹壑写飞文。
岩阿藻余绚。
发震岳灵从。
扬旌水华变。
凭高训武则。
中天起遐着。
凤盖卷洪河。
珠旗扫长汧。
方待翠华举。
远适瑶池宴。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南北朝 沈约

尊学尚矣。
道亦遐哉。
启图观秘。
辟苑兴才事高东序。
义迈云台。
峨峨德傅。
灼灼英台。
复礼曲台。
反乐宣榭。
阙文内举。
輶轩外驾。
结朋千里。
从师百舍。
坠典必修。
阙祀咸荐。
回鸾献爵。
摐金委奠。
肆士辨仪。
胥人掌县。
髣髴神踪。
徘徊灵睠。

梁雅乐歌 諴雅 一

南北朝 沈约

怀忽慌。
瞻浩荡。
尽诚洁。
致虔想。
出杳诚。
降无象。
皇情肃。
具僚仰。
人礼盛。
神途敞。
僾明灵。
申敬享。
感苍极。
洞玄象。

石塘濑听猿

南北朝 沈约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八咏诗 霜来悲落桐

南北朝 沈约

悲落桐。
落桐早霜露。
燕至叶未抽。
鸿来枝已素。
本出龙门山。
长枝仰刺天。
上峯百丈绝。
下趾万寻悬。
幽根已盘结。
孤枝复危绝。
初不照光景。
终年负霜雪。
自顾无羽仪。
不愿生曲池。
芬芳本自乏。
华实无可施。
匠者特留眄。
王孙少见之。
分取孤生枿。
徙置北堂陲。
宿茎抽晚干。
新叶生故枝。
故枝虽辽远。
新叶颇离离。
春风一朝至。
荣华并如斯。
自惟良菲薄。
君恩徒照灼。
顾已非嘉树。
空用凭阿阁。
愿作清庙琴。
为舞双玄鹤。
薜荔可为裳。
文杏堪作梁。
勿言草木贱。
徒照君末光。
末光不徒照。
为君含噭咷。
阳柯绿水弦。
阴枝苦寒调。
厚德非可任。
敢不虚其心。
若逢阳春至。
吐绿照清浔。

西地梨诗

南北朝 沈约

列茂河阳苑。
蓄紫滥觞隈。
翻黄秋沃若。
落素春徘徊。

咏梧桐诗

南北朝 沈约

秋还遽已落。
春晓犹未荑。
微叶虽可贱。
一剪或成珪。

五音曲 徵引

南北朝 沈约

执衡司事。
宅离方。
滔滔夏日。
火德昌。
八音备举。
乐无疆。

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八 昏主恣淫慝

南北朝 沈约

昏主恣淫慝,皆曰自昌盛。上仁矜亿兆,誓师为请命。

既齐丹浦战,又符甲子辰。龛难伐有罪,伐罪吊斯民。

悠悠亿万姓,于此睹阳春。

侍宴乐游苑饯吕僧珍应诏诗

南北朝 沈约

丹浦非乐战。
负重切君临。
我皇秉至德。
忘己用尧心。
愍兹区宇内。
鱼鸟失飞沉。
推毂二崤道。
扬斾九河阴。
超乘尽三属。
选士皆百金。
戎车出细柳。
饯席遵上林。
命师诛后服。
授律缓前禽。
函轘方解带。
峣武稍披襟。
伐罪芒山曲。
吊民伊水浔。
将陪告成礼。
待此未抽簪。

去东阳与吏民别诗

南北朝 沈约

微薄叨今年。
忝荷非昔期。
唐风岂异世。
钦明重在兹。
饰骖去关辅。
分竹入河淇。
下车如昨日。
曳组忽弥朞。
霜载凋秋草。
风三动春旗。
无以招卧辙。
宁望后相思。

八咏诗 解佩去朝市

南北朝 沈约

去朝市。
朝市深归暮。
辞北缨而南徂。
浮东川而西顾。
逢天地之降祥。
值日月之重光。
当伊仁之菲薄。
非余情之信芳。
充待诏于金马。
奉高宴于柏梁。
观鬬兽于虎圈。
望窈窕于披香。
游西园兮登铜雀。
攀青琐兮眺重阳。
讲金华兮议宣室。
昼武帷兮夕文昌。
佩甘泉兮履五柞。
簪枍栺兮绂承光。
托后车兮侍华幄。
游渤海兮泛清漳。
天道有盈缺。
寒暑递炎凉。
一朝卖玉碗。
眷眷惜余香。
曲池无复处。
桂枝亦销亡。
清庙徒肃肃。
西陵久茫茫。
薄暮余多幸。
嘉运重来昌。
忝稽郡之南尉。
典千里之光贵。
别北芒于浊河。
恋横桥于清渭。
望前轩之早桐。
对南阶之初卉。
非余情之屡伤。
寄兹焉兮能慰。
眷昔日兮怀哉。
日将暮兮归去来。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五

南北朝 沈约

备味斯飨惟至圣。咸降人神礼为盛。或风或雅流歌咏。

负鼎言归启殷命。悠悠四海同兹庆。

梁宗庙登歌 四

南北朝 沈约

牺象既饰。
罍俎斯具。
我郁载馨。
黄流乃注。
峨峨卿士。
骏奔是务。
佩上鸣阶。
缨还拂树。
悠悠亿兆。
天临日煦。

梁鞞舞歌 明之君 四

南北朝 沈约

治兵战六兽。
为邦命九官。
灵蛇及瑞命。
分素复衔丹。
望就踰轩顼。
铿锵掩咸护。
九尾扰成羣。
八象鸣相顾。
象天则地化云布。

梁宗庙登歌 二

南北朝 沈约

殷兆玉筐。
周始邠王。
于赫文祖。
基我大梁。
肇土七十。
奄有四方。
帝轩百祀。
人思未忘。
永言圣烈。
祚我无疆。

奉和竟陵王郡县名诗

南北朝 沈约

西都富轩冕。
南宫溢才彦。
高阙连朱雉。
方渠渐游殿。
广川肆涪济。
长岑绕崤汧。
曲梁济危渚。
平皋骋悠眄。
清渊皎澄彻。
曾山郁葱蒨。
阳泉濯春藻。
阴丘聚寒霰。
西华不可留。
东光促奔箭。
望都游子怀。
临戎征马倦。
既豫平台集。
复齿南皮宴。
一窥长安城。
羞言杜陵掾。

奉华阳王外兵诗

南北朝 沈约

餐玉驻年龄。
吞霞反容质。
眇识青丘树。
回见扶桑日。
烂熳蜃云舒。
嵚崟山海出。
沈约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213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