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行上人住寒山寺

送行上人住寒山寺

明代 史谨

晓带慈云下九天,寒山寺里去谈玄。点头或悟岩前石,咒水还开钵底莲。

满目江山非故国,随身宫殿隔人烟。经过未必无张继,吟听钟声落夜船。

诗人史谨的古诗

题朱淑真断肠集

明代 史谨

兔丝引蔓倚蓬蒿,纵得春风只共高。一旦死生虽有托,百年怀抱竟无聊。

新诗释闷肠堪断,香骨埋泉恨未消。若比采鸾才更逸,此身终得遇文箫。

水云深处

明代 史谨

一室如舟住水云,四边芦苇接苍旻。浑无田产供王赋,只有渔郎作故人。

蘋汎晴光鸥卧雪,波涵秋影雁来宾。明朝去约乘槎叟,醉过柴门莫厌频。

摩尼岭

明代 史谨

昔闻摩尼岭,今次摩尼驿。自分天地来,险障西南域。

山高日色冷,悲风惨松柏。人烟渺何处,我心恒戚戚。

空畏豺虎飧,行人自相食。吁嗟微命存,苦被瘴疠袭。

生者含疮痍,死者委荆棘。骨肉不相保,弃掷如瓦砾。

眷兹飘零际,沈痛迫胸臆。去家日已远,前程杳难极。

蔽体无完衣,充肠但梨栗。徘徊秋风前,倚剑三叹息。

送徐先生

明代 史谨

一幅征帆挂柳阴,客边送客忍分襟。凤孤暂失三山侣,骥老终存万里心。

汀卧白鸥知浪静,花飞红雨觉春深。别来使我添惆怅,落日哀猿几处吟。

赋冰中塔影

明代 史谨

帝尧仁德被江湖,冰结祯祥似画图。云母屏中藏世界,水晶宫里见浮屠。

黄金作范终难铸,白璧如山孰敢沽。多少苍生共瞻仰,声回银汉动山呼。

送屈给事归省鄱阳

明代 史谨

郎官归省诏初颁,玉佩锵锵晓出关。日下暂辞金马署,梦中犹忆紫宸班。

孤帆破浪飞晴雪,五老横空拥翠鬟。喜奉双亲荣暮景,埙篪迭奏舞衣斑。

过岳州

明代 史谨

昔年为客住山阿,今日之官马上过。一路香风飘桂子,半湖落日送渔歌。

擘藏老树纯阳识,胸伏奇兵小范多。回首忽思鹤凤侣,松声萧瑟响鸣珂。

环清楼

明代 史谨

势接星河带远村,曲阑高栋净无氛。地邻瀛海三吴尽,水合玻璃四面分。

鹓侣赋诗云际立,凤笙吹月座中闻。有时不欲钩帘坐,厌听渔歌唱夕曛。

病起寓怀 其二

明代 史谨

瘦骨如松喜遇春,短筇扶我步苔茵。蓬门潇洒多车辙,义路荒芜少故人。

树带烟霞添暝色,天留猿鹤伴閒身。临风自读囚山赋,非愧仪曹作外臣。

端午有感

明代 史谨

忆昔彤庭预宴时,千官行到近天威。今朝寂寞林泉下,不忍重看旧赐衣。

题古木回岩楼

明代 史谨

踏遍诸方已倦游,螺峰佳处结层楼。苍厓翠壁相回互,野鹤孤云自去留。

一枕松声都作雨,半帘山色正宜秋。我来顿悟三生梦,不用寻师问石头。

寿述夫次韵 其二

明代 史谨

石比心肠鹤比龄,内丹养就外丹成。三偷桃子怜方朔,重识麻姑许蔡经。

细雨落花寒食节,平芜蔓草异乡情。明年此日重相庆,只恐青云足下生。

耕读为朱坦翁赋

明代 史谨

陇上开云学治生,桑麻绕屋带书声。汉廷已自闻诸葛,辽海无人识管宁。

牛背雨晴山万叠,萤窗月冷夜三更。今朝得意趋金马,万里云霄缓辔行。

送范生归吴兼柬张以道

明代 史谨

江头杨柳翠如烟,远客归登柳下船。桃叶波平千嶂晓,鲤鱼风起一帆悬。

乡关近海皆名郡,禾黍盈畴尽义田。闻说秋来鲈正美,白头张翰许同筵。

送郑雍言归越省墓

明代 史谨

亲葬宁波隔片云,君居白下近金门。死生异路同天壤,诗礼传家有子孙。

归鹤自鸣华表月,穹碑半蚀紫苔痕。今朝去设墦间祭,宿草平芜一断魂。

龙潭八景 其四 柳湾待渡

明代 史谨

篙师倚棹傍寒芦,力倦操持不受呼。多少行人将有适,不知谁是仲尼徒。

题朱德辰蔗境东还卷

明代 史谨

匹马嘶寒出凤池,好山处处碧相随。暮年喜遇还乡日,佳境浑同啖蔗时。

已应虎头千载语,安愁鹤发满肩垂。望中渐觉先茔近,行李无端莫放迟。

题柳塘双鹭图

明代 史谨

绿杨堤畔寒塘侧,双鹭窥鱼水边立。尔心在鱼鱼未知,尔网潜张尔焉识。

芦苇萧萧叶半枯,此身还若在江湖。如何只作凫鹥伴,不向三山觅凤雏。

谢郭舍人赠蜡梅

明代 史谨

郭相名园近上林,蜡梅开遍总如金。花含正气冰霜怯,色占中央雨露深。

枝上远疑黄蝶缀,鬓边惟称玉人簪。折来为乏琼琚报,聊托微言表寸心。

题晚翠堂

明代 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

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

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客至,斸苓常寄老夫餐。

罗浮仙子应同操,句曲真人拟挂冠。更爱冰霜摇落后,独留黛色倚高寒。

史谨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20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