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张孝祥
收敛经纶寄一麾,戏分风月与烟霏。醉馀綵笔三千首,老去苍官四十围。
露菊漙秋催落帽,蜡花摧夜照更衣。登临纵好难留滞,白发双亲待汝归。
磊石
鼓发营田市,帆收磊石山。冰纨六十里,烟髻两三鬟。
天气水云合,人家罾网间。晚来风更熟,别浦棹歌还。
水调歌头(为方务德侍郎寿)
昭亭食柑
一双分我洞庭秋,梨枣傍观不那羞。唤得风霜回齿颊,夜寻清梦五湖舟。
湖上晚归遇雨
阴云霭霭草萋萋,晚过东湖雨湿衣。细柳含烟凝翠色,浮雨戏水弄晴晖。
轻舟系缆斜依岸,钓子收纶欲下矶。湖上人家未扃户,儿童蓑笠负薪归。
栖真寄南康钱守
忆昔姑苏台,实与君子别。一别已六年,音书间何阔。
我行别天下,尘土污须发。君亦抱艰棘,衣袂洒清血。
今日复何日,相望一山隔。我领通玄府,乃在庐山北。
君宦山之南,兵卫森画戟。无由接杯酒,但可共明月。
作诗付邮筒,聊复寄消息。
丑奴儿/采桑子
菩萨蛮·庭叶翻翻秋向晚
八桂堂池上赏莲纳凉
山月半池白,水风终夜凉。蛙声作鼓吹,芰制为衣裳。
万里俱远客,三人同一觞。但使岭海丰,此乐未渠央。
赠师永锡并简子西文潜
永锡西方来,持论乃据正。健饭不饮酒,自诡作县令。
我已识淮父,但未见伯浑。林林三珠树,知是难弟昆。
上方顾中原,有君但无臣。岂有千里足,而令走踆踆。
愿子径入关,请对通明殿。此事定在我,不必问和战。
和沈教授子寿赋雪三首 其三
天公作剧已三白,刮面东风利如铁。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
胡儿打围涂塘北,烟火穹庐一江隔。陛下宵衣甚焦劳,微臣私忧长郁结。
尔曹忍冻不足说,我辈何时立奇节。
过三塔寺 其二
层峦叠嶂几重重,万顷烟波浩渺中。钓艇未归饶夕照,耳边芦苇战寒风。
夜读五公楚东酬唱辄书其后呈龟龄
同是清都紫府仙,帝教弹压楚山川。星躔错落珠连纬,岳镇岧峣柱倚天。
宫羽在县金奏合,骅骝参队宝花鲜。平生我亦诗成癖,却悔来迟不与编。
和钦夫喜雨
佛刹起香云,高低一雨均。使君心未已,阁老句还新。
喜入村乡乐,凉生瓮盎春。莫嫌知稼穑,我是种田人。
赠鹿苑信公诗禅 其二
句中有眼悟方知,悟处还同病著锥。一个机关无两用,鸟窠拈起布毛吹。
用韵简天童应庵
敬亭松竹古丛林,二老风流旧赏音。楼阁长开太平象,钟鱼能洗祖师心。
别来黄鹄还千里,盟在白鸥当再寻。却忆西堂大言客,只今高坐海云深。
浣溪沙(赋微之提刑绣扇)
归宗寺
两峰双涧水,万古一篇诗。玉局竟仙去,空山无此碑。
南歌子 其一 仲弥性席上
曾到蕲州不,人人说使君。使君才具合经纶。小试边城、早晚上星辰。
佳节重阳近,清歌午夜新。举杯相属莫辞频。后日相思、我已是行人。
蝶恋花 其三 送刘恭父
画戟游闲刀入鞘。安石榴花,影落红栏小。似劝先生须饮影。
枕中鸿宝微传妙。
衮衮锋车还急诏。满眼潇湘,总是恩波渺。归去槐庭思楚峤。
觚棱月晓期分照。
德庆范监州以子石砚宠假虽小而奇戏作 其一
曾侍虚皇玉案前,夜书茧纸笔如椽。莫嫌此石规模小,一寸玄云万斛泉。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511篇诗文
某顷蒙信阳使君教以边字韵佳句伏读降叹病倦答谢甚缓复不能奇仰俟 ...
小憩孙氏竹轩观诸公诗 其一
江行再用前韵
钦夫折赠海桐赋诗定叟晦夫皆和某敬报况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七
暑甚得雨与张文伯同登禅智寺
大雨呈同行诸公
登马氏永宁阁和朱漕元顺分韵
踏莎行(荆南作)
鹧鸪天·昼得游嬉夜得眠
浣溪沙·洞庭
德化漪岚堂感二林碑六言
道间见梅
重入昭亭赋二十韵
踏莎行(送别刘子思)
夜半走笔酬寿翁 其一
赋王唐卿庐山所得灵壁石
鉴湖纳凉
和王景文 其二
和蔡济忠天字韵
次江州王知府叔坚韵 其六
南乡子(送朱元晦行,张钦夫、邢少连同集张孝祥)
青玉案(送频统辖行)
念奴娇(张仲钦提刑行边)
清平乐(杨侯书院闻酒所奏乐)
六州歌头·长怀望断
和如庵 其三
寄张真父舍人 其一
丰城观音院有胡明仲范伯达汪彦章诸公题字
次东坡先生韵 其二
水调歌头·云海漾空阔
虞美人(无为作)
戏书赠苏待问
寿老迓使者以斋素不置饯 其二
鹊桥仙(平国弟生日)
赠万上座
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 其四
浣溪沙(烟水亭蔡定夫置酒)
闻德远与曾裘甫黎师侯会饮范周士所 其二
王弱翁与余相遇汉口赋古意赠别
和张钦夫寻梅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
赠刘全州子龟从兄弟
吴城阻风
和如庵 其六
即事简苏廷藻
题塔子寺
荐福观何卿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题浊醪赋后
与同僚十五人谢晴东明得渊字
菩萨蛮·琢成红玉纤纤指
望江南(南岳铨德观作)
卐庵自东林欲还蜀某以报恩招之大人赋诗劝请再次韵
将如会稽寄曾吉甫
进芝草 其一
吴伯承生孙交游共为之喜凡七人分韵我亦从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