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访华容孙兆孺山人

访华容孙兆孺山人

明代 宋登春

江上逢孙楚,山中问鹖冠。秋云玄阁冷,夜雨敝貂寒。

壮发何时变,衰颜此日看。岁华摇落尽,何处有江兰。

诗人宋登春的古诗

春还海上因赠嘉定王山人

明代 宋登春

云度苍江冷,花飞碧海春。谁家无斗水,涸辙有穷鳞。

自笑投珠客,犹怜泣玉人。肯邀笙鹤侣,共尔觅玄津。

夜泊长桥

明代 宋登春

落日长桥外,维舟竹屿孤。春潮不满岸,江鸟下平芜。

负笈终归楚,寻山且在吴。自伤漂泊意,深夜醉嘑卢。

寓忠教真人山房

明代 宋登春

窈窕白云谷,春芝秀几华。醉吟沧海月,笑弄渌江霞。

丹灶开仙馆,瑶城辅帝家。何年骑白鹤,万里觅云槎。

荆州公馈酒(二首)

明代 宋登春

菱叶青青水荇齐,绕篱黄蝶菜苗肥。
夕阳谁送山人醉,坐看儿童跨犊归。

送洪都道士

明代 宋登春

霞外寻真侣,山中问赤松。仙坛花雨静,石鼎绿苔封。

坐炼金光草,行持九节筇。闻师还旧隐,何日得相从。

春日同四勿王孙游兖东兰若

明代 宋登春

四勿主人王之孙,春寒唤客倒清尊。梅花照眼欢意发,酒未到日诗脾温。

野鹜无心还可意,山鬼多伎何足论。高歌一曲明月上,醉后不闻僧敲门。

别友归山中

明代 宋登春

杖挑一束青囊书,走向山中觅云蕨。何处幽人深忆君,白猿霞外啸萝月。

楚中送僧还嵋山隐居

明代 宋登春

半偈曾闻法,虚空无住心。楚云飞锡去,巴水渡杯深。

一室寄何处,千峰独可寻。有身缘未子,此别且长唫。

巳未腊月寄李逸人

明代 宋登春

天涯流落客,岁暮欲何之。风雪主人少,山村童仆饥。

巳敦宝剑诺,谁赋白驹诗。季子裘虽敝,终看佩印时。

题仙人白鹿图为北山公寿

明代 宋登春

东华仙人夸白鹿,手持节旄握宝箓。羽扇霞衣风摇摇,须臾万里何神速。

韩众翩翩前致辞,青莲居士六旬六。五娥鳞次进蟠桃,瑶函丹简纪五福。

寿筵高张濮水滨,华轩乐奏南熏曲。常棣园中庆连枝,儿孙膝下走群玉。

箨冠道士捧琼觞,金粟谪仙抚玄鹄。醉中同咏五岳歌,为君□舞情如何。

千秋万岁意不尽,门下报恩谁最多。座中更有齐貌辩,三言为主生荣那。

意气从来我不少,披图赋诗何草草。待君千岁炼精魄,相随还访东华道。

早春登钧州西台简党中丞

明代 宋登春

汝阳春色望中来,词客长吟重自哀。身世百年宜对酒,家山千里且登台。

寒云细草雁初至,斜日孤城花自开。白发中氶能好事,仲宣流落几时回。

山中书事寄怀濮阳李北山符卿

明代 宋登春

秦汉残书乱不收,笑看双剑倚床头。岳云南渡凫山晓,海气西连汶水秋。

去楚谁怜和玉泣,卧岩无复贯珠求。凭高不尽哀歌断,何处逢人问帝丘。

登太和山天柱峰

明代 宋登春

策杖陟峰顶,羽人启金扃。冥心观元化,彷佛见岳灵。

历历指九区,苍苍辩四溟。陵谷若波涛,微茫讵可形。

群动争飞奔,大运无留停。仰视浮云征,空虚安可升。

眇焉此浮骸,何堪为列星。愿留不死乡,炼骨引熊经。

自楚归访李少卿于濮上

明代 宋登春

十载南冠学楚吟,半生踪迹任浮沉。秋风客路冯驩铗,暮雨山堂叔夜琴。

濮上故人闻独钓,山中丛桂得相寻。归来不惜黄金尽,易水歌残壮士心。

春日饮唐山人竹园

明代 宋登春

蝴蝶满园春日晴,桃花梨花飞素馨。千竿万竿何菁菁,时时风雨闻秋声。

淇园阔节不足数,渭川绿玉难为称。尔莫斸为化龙杖,虚劳万里升天行。

尔莫截作学凤笙,拘牵众乐相和鸣。饰金缀玉非本性,不如抱箨全尔精。

高阳徒,箨冠生,引觞大嚼无俗情。其如晋代竹林彦,枕曲眠糟损性灵。

却怪王猷多傲世,入门先问主人名。

丛竹洞

明代 宋登春

连竹分清影,接䍦卷洞圆。丛疏风淅淅,叶密露涓涓。

捣药宜晨坐,抛书向午眠。谁知幽僻地,自有野人天。

龙山见访山中诗以贻之

明代 宋登春

公子多道气,跻险赏林泉。高酣坐石上,眇若乘云烟。

俛仰成千古,纵观周八埏。谅无松子术,敢冀王乔年。

安顺委大化,恬愉复自然。

留别李连山三首 其一

明代 宋登春

乞食走他乡,感君重交结。欲还故里闾,恋恋难为别。

游桃源洞二首 其二

明代 宋登春

渔郎何处问迷津,流水桃花小洞春。当日避秦人不见,青山曾见避秦人。

寄怀唐子瑞

明代 宋登春

萧寺秋深冷石门,山人寥落卧松云。黄花芳砌临风看,玄鹤鸣皋傍晓闻。

楚醴醉来空作客,商□□罢正思君。何时彩笔开缃帙,花下鸣琴共夕曛。

宋登春

宋登春

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18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