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西湖十咏 其八 南屏晚钟

西湖十咏 其八 南屏晚钟

明代 苏葵

返照入招提,钟声出翠微。相应鹤听惯,闻响不惊飞。

诗人苏葵的古诗

九月朔日

明代 苏葵

九月朔日冲飙强,楼头金铁声锵锵。骚人有赋写新景,游子无衣忆故乡。

乍冷不愁钟汗落,长吟惟厌庾尘扬。未应飘尽梧桐叶,留荫残枝宿凤凰。

丙寅端阳日对酒写怀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天涯人值天中节,独泛菖花酒旋添。龙舫尽仍前日竞,鹗羹惟许近臣沾。

闲看羸豕愁阴长,静絷腾驹觉日炎。五十七回如梦过,不应憔悴到苍髯。

挽乡友李元善方伯二首 其二

明代 苏葵

风流公亦是人豪,又被人间一浪淘。莫把隙驹嗟世短,已看方岳得官高。

长才每信堪经济,往事回思自郁陶。清泪欲将何处洒,紫薇花下雨萧骚。

代送张宪副仲明致政还楝庄

明代 苏葵

群鹤下阶除,饮啄恒依人。一鹤忽飞去,翩翩脱嚣尘。

仰盻不可从,长颈空延伸。遂作相送鸣,戛然彻苍旻。

鹤飞向何之,不集松与筠。婆娑楝吐花,结实枝头殷。

鹓雏嫌腐鼠,啄食时时臻。鹤投楝花丛,恰与鹓雏邻。

行藏各有志,以道为持循。送送难为情,酩酊河之漘。

奉和宋兵备同寅来韵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小院金猊喷瑞芬,玄谈时自座前闻。运筹边计轻羊祜,落笔词锋逼子云。

万里江山瞻赤旆,百年心事共斯文。都门夜雨论周易,应憾伊川止七分。

勉学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誇多斗靡匪真儒,格致无功是守株。欲向此中寻妙诀,放心收后细观书。

按锦州日兵备郝宪副同寅召饮夜归赋此谢之

明代 苏葵

何处张筵异品兼,莲花新酿蜜输甜。明霜义在谈偏剧,蘸甲杯深令转严。

银箭急传更漏短,绯罗高燎烛光炎。醉归自为生灵喜,此日西邮有仲淹。

双陆二首效元人体 其二

明代 苏葵

寂寂方城半月寒,三三五五虎牙攒。势将犄角成功易,道阻纵横合伴难。

一掷点筹争喝采,数行分马又更端。雌雄局面那能定,多算翻危少算安。

元旦后用前韵呈郝王二官长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泻尽香醪忆旧筒,将来高兴未全终。浣花来上融融日,濯锦江头淡淡风。

无事恼怀赢得懒,有诗消闷易忘穷。人生一世如一日,莫待斜阳抹树红。

酌酒及灌花复用前韵呈川北同寅二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大瓢吸酒胜荷筒,醉倚花阴日未终。世路每怜蕉鹿梦,人情偏慨马牛风。

愁随蔓草□难歇,目送征鸿去不穷。闲绕芳塘漫寻句,水光清漾晚霞红。

送蔡从善中舍迁南畿刑曹郎便道归天台省亲

明代 苏葵

山公新上荐贤章,明日长江一苇航。棘部拜衔星彩炫,禁垣回梦墨花香。

赤城草树连车马,白下楼台过凤皇。舞罢彩衣应有教,好将春意济秋霜。

送张抚民一之寅长捧表北上用前韵

明代 苏葵

旌旗道上风初暖,箫鼓江边月正明。梦切彤云忘跋涉,心悬红日吐衷诚。

遥瞻雉扇开天仗,近听鸡人报晓声。朝罢从容献民瘼,定应风采压阳城。

三月忠州道中

明代 苏葵

日斜云淡远山低,三月王孙草色萋。一叶月繁明月峡,六年流恋浣花溪。

盐齑有味名还薄,木铎无功道未西。何日濯缨江海去,石床藤枕对凫鹥。

送平乐尹克龙梁公奏最之京时寓临江行台理疾以俟归命

明代 苏葵

仙凫清晓拂行台,细叙离怀阁酒杯。万灶疮痍看抚字,六年军饷费飞推。

如今卓令真书最,自古山公解荐才。展骥得恩明在信,鲤鱼应上钓竿来。

病中遣怀四首 其一

明代 苏葵

病倚藤床雨气清,曲肱有梦到朱冥。年来老马知无用,纵遇孙阳也不鸣。

游鳌峰宝陀寺

明代 苏葵

独寻僧偶访头陀,若个禅师是鸟窠。秋入个团山色老,雨涵钟鼓浪声多。

点头石在花将覆,结愿香深鹤正过。自笑尘心空未得,敢将禅学诮东坡。

秋日和王安陆韵

明代 苏葵

百折秋江江水长,芙蓉堪集作新裳。连天蓉色终归腐,绝壑兰枯不改香。

三窟谁真高一枕,九歌吾欲和东皇。霜横风急啼鸦晚,笑倚台端柏树苍。

九日抚州道中

明代 苏葵

人负黄花花负人,七番重九异乡身。果然勋望留青史,肯爱江湖采白蘋。

讲道每惭伊洛远,忧时无补帝王真。太仓未解辞升斗,谁信监司也为贫。

廉耻

明代 苏葵

廉耻于人要谨存,不存须自究其端。解将富贵轻轻看,自得云为入善门。

瑞河舟中值雨

明代 苏葵

春雨丝丝春草萋,近山清晓鹧鸪啼。扁舟山挽有时顺,流水东驰不复西。

浪执污隆悲世道,不妨行止任天倪。豪来添得奚囊句,却怪诗成未有题。

苏葵

苏葵

广东顺德人,字伯诚。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中以翰林编修升江西提学佥事。性耿介,不谄附权贵。为太监董让陷害,理官欲加之刑。诸生百人拥入扶葵去,事竟得雪。在任增修白鹿书院。官至福建布政使。邮《吹剑集》。► 378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