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怀和答友人戴师观五首 其四

秋怀和答友人戴师观五首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杨朱泣岐路,墨翟悲素丝。习染当自择,去适慎所之。

流光俯仰中,昨者非今时。请看桃李花,倏忽成空枝。

努力崇令德,研精寄幽词。少壮一无能,老大徒嗟咨。

仙人不可学,漫托餐玄滋。落日不返照,逝水无回期。

古人贱尺璧,此语当三思。

诗人孙承恩的古诗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六十三 郭有道

明代 孙承恩

贞不绝俗,隐不违亲。言论风旨,贤愚倾心。和不辱身,巽不降志。

我惟其人,夷惠之似。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二 吴季子

明代 孙承恩

见礼知政,闻乐知德。观风列国,无子精识。让国全义,挂剑酬心。

怀哉高风,无古无今。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八七 蔡九峰

明代 孙承恩

帝王治道,典册具布。秦人毁裂,汉儒训诂。微辞奥义,湮塞晦蒙。

子能发挥,百代尔宗。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三一 白少傅

明代 孙承恩

早登王朝,忠谠屡闻。再逐江州,与时浮沉。鸡林声价,香山踪迹。

宠利淡然,可谓达识。

赣江

明代 孙承恩

昔从此路去,今从此路回。转眼花石潭,已失章贡台。

天公与便风,知我久客怀。船头飞浪花,喷激如琼瑰。

江水净如洗,征衣绝纤埃。惟有方寸富,万壑并千崖。

旷然心神超,笑口天与开。岭表梦寐中,回首何悠哉。

拟古二十七首 其八

明代 孙承恩

少年不识事,负志殊慨慷。陕小宇宙内,思欲超八荒。

举身登日观,纵目临扶桑。两手擎日月,照耀无边方。

天道有隐幽,世途有更张。群居惭噏噏,独行愧凉凉。

文豹亦雾隐,神龙亦渊藏。蹇予将奈何,聊以永徜徉。

遣兴十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清霜点明镜,玄发渐以缟。百事一无成,骎骎忽将老。

送少傅刘老先生展墓归

明代 孙承恩

元老扶三圣,台衡领百司。山川钟秀气,宇宙际昌期。

率土瞻神观,中朝肃令仪。文章呈黼黻,藻鉴炳蓍龟。

任栋材偏称,为圭玉不疵。匡时心独赤,忧国鬓成丝。

一代经纶著,千年德业垂。九重资说砺,百辟守萧规。

地望方隆重,松楸切孝私。恳陈披悃愫,归去荷恩慈。

诰锡明廷命,黄焚秘阁辞。光荣覃梓里,传颂遍耄倪。

谢事应多暇,怀高谅未宜。乾坤双眼阔,出处寸心知。

霖雨苍生望,盐梅圣主思。商山与洛水,莫久滞旌麾。

漳墅

明代 孙承恩

解缆发洪都,风顺五两轻。烟波浩瀰漫,极目如掌平。

遥遥萧滩驿,望望临江城。不知此何方,但闻鸡犬声。

桅樯密如栉,水际何纵横。要津实四达,商贾多所经。

壮年远游赋,浩荡江湖情。向来守堂户,局促孤此生。

送陈元珍赴沙县二尹陈曾预史局书写三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慈云冉冉荫虚亭,小有寒泉彻底清。不用老僧他作供,秖须一勺洗中扃。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一二一 贺季真

明代 孙承恩

季真何如,性行夷旷。士钦风韵,帝许高尚。黄老寄迹,曲蘖逃真。

镜湖一曲,流风至今。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六十 严子陵

明代 孙承恩

名节丘山,轩冕尘壒。怀仁负义,蕴畜亦大。汉室九鼎,桐江一丝。

凛然清风,悠悠我思。

客有歌李太白泛洞庭湖诗拟赋三首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袅袅秋风生白波,洞庭水深鸿雁多。露华湿衣欲归去,奈此满天明月何。

雨中过颜东郊五首 其二

明代 孙承恩

扁舟荡双楫,溪涧穿窈窕。雨行良不恶,况得所历妙。

依依墟里烟,落落展遐眺。冥濛云树昏,荏苒风竹掉。

高桑布谷鸣,远渚鹳鹤叫。时惟农事急,蓑笠逮翁媪。

小桥曲通村,竹所期遥造。不似山阴翁,匆匆遽回棹。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九十 陈武帝

明代 孙承恩

英资杰气,胜算雄图。荡除凶残,如拉朽枯。政从宽仁,志尚节俭。

功名之盛,江左之冠。

题杂画册 其一

明代 孙承恩

乾坤有此亭,澹寂似太古。我欲往从之,江空渺难度。

寄杨伯清地官四首 其四

明代 孙承恩

泱泱云水渺通河,南北冠裳日日过。客至为谁频倒屣,幽斋啜茗对清歌。

题小画六首 其三

明代 孙承恩

峭壁插青障,浮云涌雪涛。悠然对终日,兴与云山高。

顷读山谷诗有感作十绝句既又念达人委命志士固穷必潦倒自废出无聊 ...

明代 孙承恩

焚香坐蒲团,神定心更逸。坡翁有嘉言,一日便两日。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六十五 蔡中郎

明代 孙承恩

孝行纯备,经学邃深。旷世逸才,博物洽闻。箴规时政,忠谠恳恻。

晚节依违,贤者之惜。

孙承恩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75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