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狱中题壁

狱中题壁

宋代 安道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安道狱中题壁译文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中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安道狱中题壁注释

注释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安道狱中题壁创作背景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安道狱中题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全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望门投止思张俭止”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对于死,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生时,同志们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在政变的第二天,谭氏待捕不至,遂往日本使馆见梁启超,劝其东游日本。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他出于“道”(变法大业、国家利益),也出于“义”(君臣之义、同志之义),甘愿效法《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月照和尚的好友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全诗用典贴切精妙,出语铿锵顿挫,气势雄健迫人。诗中寄托深广,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胸中意气奈情的表达兼具含蓄特色。

诗人安道的古诗

罗山书院故址

宋代 安道

离离原草绿成茵,甄别人材事茵尘。代谢已虚山长席,筵空谁省宰官亲。

春风秋月凭来往,衰柳寒禽自主宾。我向诸罗数遗迹,蚍蜉身世剧翻新。

橘二首

宋代 安道

野色烟波外,西风橘柚香。
湖光杳无际,山色忽深藏。
塔古灯犹照,坛余灶已荒。
何当蜕尘鞅,从此访渔郎。

金缕曲·新柳

宋代 安道

春到人间早。又匆匆、回黄转绿,花朝过了。媚眼初舒愁何限,惨碧年华娇小。

却已被、东皇颠倒。风景灵和谁得似,祗当年、张绪风流好。

情一线,梦萦抱。

消魂绿上阳关道。喜柔条、依然婀娜,漫随人老。妆点风光三二月,逗出流莺声巧。

渐几树、笼烟低袅。为恐韶华容易逝,料伤心、也似天涯草。

肠欲断,恨谁晓。

题焦山书藏曝书图五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牙签须埽旧霉痕,梅里诗人逸事存。文选楼空书藏在,诠公善守比长恩。

浮邱景大雅堂

宋代 安道

曾持宪节访诸天,缀玉联珠诗百篇。喜得邱中同白首,莫因桑落怨独年。

功成独上三层阁,仙去空遗五色烟。风雅旧传金马客,相思多在斗牛边。

江城子·东池约游西湖,兼怀浙中副使欧阳子衡

宋代 安道

西湖凉爽似秋天。走银笺。召令前。高兴东池,欲访浣纱仙。

南北峰前孤鹤起,翻皓月,下寒烟。

姑苏公子昔翩翩。泊湖边。使君船。犹忆平山,堂上见诗篇。

今日头颅应雪白,知一见,两相怜。

夏雨即事六首

宋代 安道

征夫冒暑去无还,风雨如怜五岭蛮。驿电不知能递否?连天烽火在深山。

遥闻姬人作歌

宋代 安道

满溪烟雨白鸥间,莫莫鱼罾占一湾。
几缕清歌云外出,吴姬分月荡舟还。

拜岳鄂王墓题壁

宋代 安道

墓门严闭树萧森,拾级抠衣泪不禁。遗像冲冠馀怒发,孤峰插汉匣贞心。

六陵玉匣冬青老,三字金科黑狱沉。千古都堂传石画,湖山无恙自高深。

杨州慢 画琼花题此,和郑觉斋赵以夫韵

宋代 安道

月碎阶明,雪翻阑堕,春风玉宇琼楼。似仙人来赏,记唐蕊珠毬。

动万眼前诗后赋,无双道得,长说名流。恨窥江胡马南来,铲尽沧洲。

杜郎记好对黄冠墨动香浮。甚问雁无书,人间犹在,不似前游。

画里如今,空想郎瑛,去岁月悠悠。但依稀雨香,葩攒故乡愁。

昭化早发

宋代 安道

牛头山下傍山城,月照西窗促晓征。云水全迷归客路,绿杨阴里一舟横。

和白香山何处难忘酒六首 其六

宋代 安道

何处难忘酒,深冬掩凤帏。管弦清晓发,猎骑夜深归。

羊角旋风起,鹅毛大雪飞。此时无一盏,辜负黑貂衣。

次韵李中舍秬秋雨

宋代 安道

三伏方中火欲流,阴霖匝月气争秋。坐愁屋底须持盖,闻说田间可漾舟。

狂草满庭泛戢戢,湿虫侵户听啾啾。独于水部添诗思,坐滴空阶兴未休。

忆秦娥 夜月寄怀湘君四嫂

宋代 安道

关山隔。鱼沉雁断音书绝。音书绝。金钱遥卜,寸心如结。

小窗阑入纤纤月。孤灯乍炯香烟歇。香烟歇。迢迢更漏,诉人离别。

寄兴 其九

宋代 安道

孤雁云边叫,啼猿月下闻。一声凄切调,寄意写回文。

满江红(怀家山作)

宋代 安道

回首吾庐,思归去、石溪樵谷。临玩有、门前流水,乱松疏竹。幽草春余荒井迳,鸣禽日在窥墙屋。但等闲、凭几看南山,云相逐。
家酿美,招邻曲。朝饭饱,随耕牧。况东皋二顷,岁时都足。麟合功名身外事,墙阴不驻流光促。更休论、一枕梦中惊,黄粱熟。

于惠生斋中听妓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画苑夜泱泱,琼卮下酒香。鸦啼深院月,梅影隔帘霜。

箔雾双鸾出,裾风一燕翔。锦屏围烛艳,笙鼓改华妆。

夜同凝父宿元朗斋头有怀秋潭

宋代 安道

帘外丝丝雨,因风亦易晴。孤灯照清话,一钵了浮生。

野鸟不依树,闲云偶入城。悬知溪上意,流水是经声。

望江南·莫攀我

宋代 安道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赠华山游人

宋代 安道

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回首归去路,相将入翠烟。
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代罗襦。
有时问却秦宫事,笑撚山花望太虚。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