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其五 鼓楼昼晴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 其五 鼓楼昼晴

明代 唐文凤

晓角吹散行云飞,扶桑枝头日弄辉。晴山凝春得春色,岚光作雨翠扑衣。

楼头尘压鼓声静,燕子窥人春昼永。栏干十二转东风,自捲疏帘看花影。

诗人唐文凤的古诗

题率滨亭 其一

明代 唐文凤

休父蕃遗裔,高亭俯率滨。渔樵终隐客,耕读太平民。

柳暗清溪雨,花明碧嶂春。何当谢尘鞅,僦屋结比邻。

寄杨南寿 其一

明代 唐文凤

关西夫子道尤尊,清白传家到耳孙。几度相思程水路,白沙翠竹月当门。

题古鄞汤润珉菊庄

明代 唐文凤

东篱处士旧开径,东涧先生新作庄。白发自怜今世老,黄花犹惜昔时香。

百年清兴留诗句,九日高情付酒觞。我欲赋归归未得,秋风吹梦故园荒。

佛指峡舟中见月有感 其五

明代 唐文凤

来日当残腊,归期及暮春。眼看今夜月,心切故乡人。

浪息烦风伯,舟安托水神。冯唐何用叹,未误百年身。

咏睿笔画蜂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午衙初报往来飞,采得花香两翅归。微物亦蒙归睿思,君臣谊重识天机。

寄四弟子彰

明代 唐文凤

岩溪溪上吕家林,庐墓年来宰木深。云冷九原今古恨,月明千里弟兄心。

白鸥眠渚閒驯性,黄鸟迎风送好音。为问东篱丛菊在,相思几度动清吟。

游东龛岩赋十景诗 其九 石笋

明代 唐文凤

尖石森然疑笋出,恰类龙孙启雷蛰。草如箨解春雨香,树若枝凝晓云湿。

山鬼忍馋不敢锄,头角放倚青天孤。何年成竹结丹实,凤凰飞来衔瑞图。

书示次儿祯 其五

明代 唐文凤

父老已如此,子归将若何。乾坤饶雨露,风雪阻关河。

花县民情切,枫宸圣泽多。涓埃期补报,吾道肯蹉跎。

寄钟子常文学 其一

明代 唐文凤

紫髯才俊总超群,笔底春生五色云。千里相思共良夜,东龛岩畔月纷纷。

咏睿笔画蜂 其一

明代 唐文凤

报衙课蜜日飞忙,竞采群芳浥露香。睿笔写生同化育,上林随处驻春光。

考满舟经十八滩因分各滩名赋诗 其十一 昆仑滩

明代 唐文凤

昆仑在西极,山水皆所祖。浑浑黄河源,九泉元气吐。

泄此天汉津,狂流万万古。眷兹衣带水,乱石激其怒。

大声殷晴空,阗阗震雷鼓。青林饥鸟号,白昼馋蛟舞。

惊湍起旋风,溅沫洒飞雨。来往具舟航,常哀覆溺苦。

欲填精卫石,欲射夫差弩。安得黄帽郎,膂力健于虎。

柔橹频咿轧,长篙□撑拄。脱险一瞬间,安流有神祜。

考满舟经十八滩因分各滩名赋诗 其十七 漂神滩

明代 唐文凤

历尽十八滩,石恶水尤恶。桨荡退不前,舟移碍乃阁。

窥深若井投,注高疑空落。自省神每漂,旁观心更愕。

忠贞固可仗,性命抑奚托。履险德在躬,蒙恩秩命爵。

臣心敢怠遑,天意自昭灼。我欲移沃焦,漏泄使之涸。

我欲呼巨灵,擘裂用之凿。愿言见安流,怒涛息喷薄。

丹衷死即休,白首穷亦乐。何须叹乘桴,孔圣不堪作。

新安八景诗 其八 白水寒蟾

明代 唐文凤

小池湛湛玉色泉,直疑下有白龙眠。山灵疑破石髓溢,一泓空碧涵漪涟。

幽人和月掬在手,笑吸清辉当春酒。酒酣大叫问山灵,千年谁是知心友。

题番人出猎图 其四

明代 唐文凤

青丝手控拳毛騧,边庭雪冷多风沙。锦袍绣鞍貂帽暖,女姬晕酒颜如花。

塞下雪飞大于席,掣电追风去无迹。明朝献获单于欢,炙肉行觞酪浆碧。

用钟伴读清明节灯下书怀韵 其五

明代 唐文凤

生长南山麓,羁栖北海涯。人情轻柳絮,客梦瘦梅花。

遣兴乾春瓮,吹愁咽暮笳。何当问丹诀,修炼欲餐霞。

游东龛岩赋十景诗 其六 势剑石

明代 唐文凤

怪石两分自中断,形势巍峨色璀璨。令公势剑剑有神,应谶他年平内难。

锋铓不钝耀雪霜,匣藏三尺紫电光。若教砥砺剸犀兕,空使李广弯弧长。

寄主簿高泰铭

明代 唐文凤

高适能诗五十过,文孙才德蔼春和。三年小试勾稽簿,处处桑麻雨露多。

送萧用道长史之桂林

明代 唐文凤

长风吹征衣,白日照穹颢。朝辞金陵城,暮向桂林道。

之子富才华,天葩绚文藻。选职王府官,辅佐拟师保。

鹤驾日侍随,嘉猷事论讨。磐石固藩封,德化服夷䝤。

人生百年间,相知不在早。既推学术尊,亦慕丰姿好。

岂期识颜面,遽别感怀抱。每念眼惟青,自嗟首空皓。

丈夫志磊落,养气充浩浩。愿言秉忠贞,荣名亦为宝。

赠柏仲芳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相思长北望,相别近南游。京国莺花雨,江湖芦雁秋。

李生师说在,柏子隐居幽。安得陪清讲,炉香细细浮。

题画牛图二首图有翰林滕王霄留题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犊饱眠云倦不行,平沙过雨草初荣。玉堂亦有归耕志,牛背青山一笛横。

唐文凤

唐文凤

徽州府歙县人,字子仪,号梦鹤。唐桂芳子。父子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以荐授兴国县知县,著有政绩。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有六。有《梧冈集》。► 2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