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赋宛平十景诗一十章送江弘德归新安 其四 西湖景

赋宛平十景诗一十章送江弘德归新安 其四 西湖景

明代 唐文凤

玉泉山浚源,西湖乃渊深。春波紫鲤跃,夜雨苍龙吟。

下有芙蕖陂,上有杨柳林。溉灌饶黍稌,德泽被古今。

堤防日疏凿,万载神禹心。挹清以酌别,对此消烦襟。

诗人唐文凤的古诗

敬蒙书赐梧冈二大字伏睹八法精妙超入神品宠荣所及不胜喜庆十袭珍 ...

明代 唐文凤

颁赐梧冈翰墨香,锦笺字字响琳琅。山林若候藏书处,午夜晴虹贯月光。

送罗生伯达升国学

明代 唐文凤

梧桐生高冈,绿叶何葳蕤。所托既得地,畅葳谅亦宜。

醴泉溉其根,甘露濡其枝。凤凰鸣哕哕,朝阳影离离。

谐和五音具,孕材良且奇。神灵不敢惜,哲匠频顾之。

斲成美琴瑟,登歌清庙时。罗生秀而整,有若碧梧姿。

持此欲安往,伥伥求所知。论心必有遇,世岂无钟期。

何当献天子,再歌南薰诗。

题折梅花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寒风吹入砚池波,疏影清涵春意多。月白罗浮香梦醒,飞来青鸟夜如何。

题率滨亭 其三

明代 唐文凤

海滨归大老,率土仰明君。未赐鉴湖曲,空传盘谷文。

渚花红作雨,沙鸟白为群。安得亭中坐,溪云半榻分。

寄孝子吕叔素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庐墓三年孝行全,姓名已达九重天。蓼莪应念劬劳德,彤管当书史一编。

游东龛岩赋十景诗 其五 笔架峰

明代 唐文凤

雨沐莲峰青孕孕,移来宜付中书卧。东溟为砚云如笺,写遍长天愁欲破。

令公手携登玉堂,凤池波浸山苍苍。龙蛇鸾鹄有神助,九霄夜贯晴虹光。

题马驎桃竹图

明代 唐文凤

翠竹绯桃近水滨,杖藜应是避秦人。缉熙殿上春光永,岂识青城月色新。

董宣庙

明代 唐文凤

湖阳公主国懿亲,白日故纵奴杀人。臣为赤县清辇尘,杀人者死法用伸。

奔车入奏主勿嗔,主欺国法非欺民。民可滥杀焉用臣,臣如有罪死枫宸。

臣如无罪何屈身,当时回天力万钧。震慑贵戚动九垠,生为郎官死勾陈。

忠必获报神必灵,宜其庙貌高麒麟。

题孤雁图

明代 唐文凤

当年曾读鲍当咏,此日欣观崔白图。紫塞月寒怜影暗,黄芦风急想声孤。

谢赐睿书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鸾翔凤翥精神异,虎卧龙骧气势雄。若候藏书占太史,九天光燄贯长虹。

题乌骓图

明代 唐文凤

黑云不散护龙身,坠地房星夜有神。只恐健儿羁未得,潇潇风雨欲生鳞。

格山隐居八景诗八章为休阳胡希永赋 其七 神祠晚钟

明代 唐文凤

越国神祠人乞灵,铿鍧钟响风前听。华鲸吼处月在户,惊破幽居尘梦醒。

声声咽秋几昏暮,村叟溪童趁归路。遥知敲断故乡心,渺渺关山隔烟雾。

书示次儿祯 其五

明代 唐文凤

父老已如此,子归将若何。乾坤饶雨露,风雪阻关河。

花县民情切,枫宸圣泽多。涓埃期补报,吾道肯蹉跎。

进腊日诗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腊日饶佳景,乾坤万里同。三农方报祀,八蜡已成功。

鹤禁春光早,龙庭喜气浓。太平端有像,愿勿效东封。

题何养素煮雪轩

明代 唐文凤

水曹耳孙冰玉质,亦爱观梅东阁立。梅梢乾雪手可拈,拾取春芽和琼液。

方炉炽火金乌腾,孤铛煮月银蟾泣。珠玑脱串暗有声,瑶琼碎屑轻无迹。

萍雨疑跳春浪惊,松风误杂秋声急。鹤飞影堕烟榻寒,蛟浮气袅云窗湿。

风流不让陶谷誇,高致敢与卢仝敌。诗脾凉沁蔗浆融,渴吻香零甘露浥。

吟哦几度三咽馀,乾坤清气归胸臆。

题枯木竹石图四首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墨仙骑龙东海归,袖中带得东海石。翩然更欲游三湘,彷佛苍梧二妃泣。

翠云染就琅玕青,铁网罩取珊瑚赤。墨仙梦熟呼不还,湿透鲛绡见遗迹。

天河月淡夜窗虚,潇潇凉动秋声急。

寄杨南寿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僦居近住古城边,大隐如何在市廛。云散西山青似洗,疏疏凉雨洒帘前。

赋宛平十景诗一十章送江弘德归新安 其八 育王塔

明代 唐文凤

谁建阿育塔,天遣鬼工凿。八风不动摇,四时相犄角。

日影标榑桑,云光动恒岳。星斗杂灯龛,风飙语铃铎。

亭亭管送迎,晴空洁如濯。向晚当离筵,临岐谩清酌。

春庵杨纪善见子之喜有诗次韵奉贺三首 其二

明代 唐文凤

津津喜色上眉头,宾主持杯互劝酬。有酒何烦说罍耻,无钱安用效囊羞。

应门岂比李泰伯,生子当如孙仲谋。欲验寸心窥造化,百年春雨长松楸。

三山顺风渡江

明代 唐文凤

三山离镇远,一棹渡江来。月出鲛人泣,潮归龙子回。

持心绝思虑,抚事去惊猜。向晚情何适,诗成句稳裁。

唐文凤

唐文凤

徽州府歙县人,字子仪,号梦鹤。唐桂芳子。父子俱以文学擅名。永乐中,以荐授兴国县知县,著有政绩。改赵王府纪善。卒年八十有六。有《梧冈集》。► 2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