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竹堂寺同徵仲太史禄之吏部看梅

竹堂寺同徵仲太史禄之吏部看梅

明代 汤珍

二月寻春春始分,轻阴漠漠殢春云。巳窥柳色偷青眼,更傍梅花籍晚芬。

映日楼台山郭见,穿林钟梵石堂闻。年来自笑多樗散,长在空门野衲群。

诗人汤珍的古诗

晚酌汤以远侄

明代 汤珍

山居分涧壑,邻卜并烟霞。地胜秋依竹,人幽晚对花。

解衣披石藓,飞斝散城鸦。楚楚吾宗秀,无嫌玉倚葭。

送苏子升往万川 其二

明代 汤珍

采石江头芳草萋,娥眉碛畔晓猿啼。扁舟稳泛桃花水,好逐春风访瀼西。

怀汤张二子

明代 汤珍

改罢新诗独自吟,忆君不至意沉沉。
疏花对雨平栏静,芳草和烟古巷深。

汤君子叙致安吉学政归家喜赠

明代 汤珍

春风解组发苕溪,吴越山川望不迷。六载旧毡空苜蓿,五湖归棹动凫鹥。

寻盟桑梓花迎笑,得主园林鸟换啼。过眼荣枯成底事,红尘休问路东西。

秋日临浴贤池

明代 汤珍

嵌石穿云历翠微,地中哀壑一泉飞。晴光中日沈苔碧,秋色题诗度叶绯。

萦岸霜花低袅袅,傍人沙鹭炯依依。要知昔日临雍意,真脉流源自有机。

谷日

明代 汤珍

人日才过谷日来,冷云阴覆姑苏台。春姿欲动梅羞涩,华发相将岁暗催。

忆别独吟东阁两,息机行剪北山莱。清欢不为穷愁减,瓮绿浮浮酿好开。

奉和文太史怀吴下诸名蓝之作

明代 汤珍

朝衫微染洛京尘,故国旃林入梦频。八解不迷灵鹫石,七花长绕给园轮。

秋风香钵莼犹细,夜雨莲堂句独新。即拟慈航乘觉海,烟波何处问前津。

元夕(二首)

明代 汤珍

吴趋西去接金阊,烂熳灯球月让光。
春色不教拘束住,可怜罗绮夜生香。

文公房晚话

明代 汤珍

逐处留香茗,忘归道室开。飞蝉空外咽,怖鸽镜中回。

野客耽幽趣,禅宗挺辩才。凉风忽吹至,仙乐九天哀。

季春同文内翰父子陆仪部昆仲彭子孔嘉卢子式

明代 汤珍

雾磴烟梯天上行,玉壶银榼竹间迎。
俄分壶世升沉迹,转见春风浩荡情。
罥絮游丝时趁蝶,妥花深叶暗啼莺。
寺楼把酒同翘首,目送孤霞落照明。

浪淘沙(三首)

明代 汤珍

淮河一道达清河,如此风波可奈何。
东岸沙崩西岸长,南船来较北船多。

酬张员外永清

明代 汤珍

阙下逍遥鸳鹭行,省中题署汉仙郎。春田中树传新赋,宝剑虹文识夜光。

高意欲脩莲社约,野情时合竹林觞。江梅玉笛空愁思,惭对琼瑶乏报章。

三月晦日作

明代 汤珍

江南樱笋候,浥浥绿阴鲜。雨涨桃花水,春催麦秀天。

燕泥增旧垒,槐火接新烟。腻叶留残萼,啼莺亦解怜。

寺门

明代 汤珍

寺门山麓峙,当面更青山。渺有烟霞想,谁参秘密关。

僧穿松径去,童汲井华还。尘海茫茫远,三生梦觉间。

承文丈赠行之作赋答此章留别

明代 汤珍

脩途日暮倦驱驰,又向金阊怅别离。游子向春冰霰后,东风含绿柳条时。

云中鸿雁哀求侣,江上兰苕好寄诗。回首亲交何处是,故山应念旧襟期。

呈吴子纯叔

明代 汤珍

北郭开堂赐养丰,西山拄笏翠烟通。膝前巳遂承欢志,海内偏钦引退风。

水槛观鱼花戏沼,松庭调鹤月流空。遥知三径多游暇,何事求羊兴莫同。

题寄大云庵沧浪上人

明代 汤珍

子城南畔古沧浪,复树回流匝宝坊。幢影倒凌波石动,松阴斜拂岛云翔。

几随诗客来投社,每忆经僧坐品香。隔市梵音知不远,翠烟深处有禅房。

庚子至日

明代 汤珍

日临南至阳潜复,云物呈祥总可书。海上巳平新战伐,山中堪狎旧樵渔。

揆才袜线惭终琐,测景驹檐觉渐舒。酩酊即须酬令节,芳樽浮醁莫教虚。

天马词

明代 汤珍

万里严风敝铁衣,贰师初释大宛围。
汉家空却千群马,始得流沙一骑归。

上新河观练水军歌

明代 汤珍

建业城西上河口,大江控截金陵守。圣祖经营置水军,结垒辕门环细柳。

两翼回渠伏港通,鱼丽栉比藏艨艟。太平讲武三时暇,教演时当十月中。

是日风恬波浪平,团营号令传分明。对壁虚声张寇敌,旌麾简出横江兵。

箭羽枪缨光映掩,鲸奔鳄逝天为惨。赤壁曾摧魏武师,襄阳直破杨么胆。

朱袍牙帐树中坚,锦帽花靴簇两边。水后天吴称警肃,客樯远避惊鸿旋。

炮鼓烟腾川沸动,舻舳相衔万声閧。青山漠漠愁渚宫,白日晖晖撼云梦。

先锋一舸最前归,报捷欢呼疾若飞。钲铙并奏齐天乐,虎豹交翻偃月旂。

吁嗟训旅虽近古,将军莫浪誇英武。君不见江东水战推吴人,使船如马真绝伦。

王浚扬帆一夕来,洋洋天堑同平津。又不见陈家江总歌玉树,谋国书生成大误。

朱雀航头烽火红,折苇凭刀竞飞渡。呜呼此军此舟胡可无,屏翰干城存庙谟。

不然徒为儿女戏,衣带浮沤作何事。

汤珍

汤珍

苏州府长洲人,字子重。以岁贡授崇德县丞,迁唐王府奉祀,不赴。有《迪功集》。► 7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