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陶培之中堂试诗送其归

陶培之中堂试诗送其归

明代 陶安

砚池斗墨飞云烟,楼前迅洒舂容篇。主司抚卷赏才美,况乃奥学穷先天。

江蛾云际颦黯然,忽看翠展双婵娟。川灵错愕感齿录,词情飘逸如谪仙。

天上文光现斗躔,旗铃佳信人间传。更当秋香分老桂,瑶台玉宇飞翩翩。

大府侯伯争下贤,酌酒宾墀丰俎笾。簪花小作杏园宴,赠以文锦荣归旋。

雨冷湖轩夜如年,圣贤心法宜精研。少年高科古所戒,勿为利禄情拳拳。

诗人陶安的古诗

咏当涂张县尹善政

明代 陶安

有美君子,尝观国光。贤书载登,赤绂斯煌。再命升爵,来于荆湘。

尹兹百里,编氓乐康。理涵于心,道积于身。克施有政,民德亦新。

耕桑被野,雨旸屡匀。众庶而丰,侯俭而贫。民有鸡豚,我盘蔬茹。

民有纨帛,我衣布素。闵厥士女,疮痍是抚。疮痍既瘳,我体完固。

公绰不欲,滕薛非长。子产惠爱,刑书靡良。侯兼其德,政有纪纲。

三年化行,嘉猷孔彰。英英白云,远瞻是恻。遄归于南,承颜有怿。

愿为时雨,均此下国。维兹邑人,永思无斁。

贺郡守靳处宜病起

明代 陶安

病中犹不废承宣,卧治江城总晏然。自是忧民劳守相,正缘换骨作神仙。

云间老鹤精神健,雪后寒松节操坚。今日朱轓乘兴出,欢生童叟拥街前。

葆和观

明代 陶安

曾是元晖旧隐居,忽看珠境现仙都。池沤昼涌泉根活,岩木秋凋石骨臞。

栗壳黄腴猿哺子,松巢碧冷鹤温雏。道人鍊罢芙蓉鼎,紫玉箫横凤绕梧。

湖口二首 其二

明代 陶安

武昌船来湖内停,下流兵据上流争。楚歌声断风烟息,依旧玻璃一碧平。

太常引 壬寅季夏即事

明代 陶安

江城六月雨声寒。河汉倒云端。白浪渺怀汉。笑门巷、撑船往还。

龙吟水面,鱼游砌上,田野势漫漫。稼穑本艰难,问何事、天公太悭。

送李生赴金陵

明代 陶安

长途雨过息尘埃,马首钟山隐隐来。李绛首登龙虎榜,谪仙重上凤凰台。

芸囊册叶逢晴晒,雪屋灯花冒冷开。志士行藏随所遇,岂无当路为怜才。

咏史十五首 其一 留侯

明代 陶安

佐汉成功又定储,全身远害类吾儒。也知豪杰天生世,未必黄公授素书。

过城子头

明代 陶安

赤壤黄莎城子头,经霜老柏秀林丘。无人猎射空山里,飞鸟舒徐百不忧。

观澜亭

明代 陶安

江头下马俯惊湍,懒把娇娥作意看。鲸背风烟诗客远,酒边花木醉翁欢。

日斜淮浦渔歌近,秋老吴天雁字寒。万顷银河生脚底,乘槎何似倚栏干。

书事五首次郡侯韵 其五

明代 陶安

海道人多变,高邮使不还。招安须爵禄,恩德重丘山。

志士空怀愤,生民每惨颜。几回思隐遁,结屋钓江湾。

送刘仲彬

明代 陶安

天堑仅同衣带水,霎时摇过渡头船。半帘霜月留孤馆,两岸江淮共一天。

镜里年华催绿鬓,屋西山色拥青毡。月娥裁得绯衫就,桂子风高待着鞭。

送林彦明回括兼简刘伯温胡仲渊二首 其二

明代 陶安

伯也温如玉,仲兮清比渊。悬知佳会近,烦以远音传。

同郡成三杰,怀人共一天。赞兴邦国业,幸有主君贤。

送贺宪史赴广东

明代 陶安

英才适用出儒庠,自喜参承绣斧光。粤雪夜寒飞海峤,蛮烟晓霁避风霜。

纻袍清挹芙蓉水,椰椀甘凝荔子浆。北望凤台真捷径,先将文采动遐荒。

过枞阳

明代 陶安

枞阳旧游地,归棹此经过。明府劳迎候,遗民感抚摩。

鱼梁开网罟,官廨列兵戈。倦客江东去,山川在眼多。

首尾吟二十首 其八

明代 陶安

达观万象付评量,楼殿如星起宝坊。唱佛狂谈如有理,参禅兀坐畏无常。

法传心印皆文字,形寓阎浮即色香。未必真空都绝物,达观万象付评量。

送刘生省亲三首 其一

明代 陶安

江郭橙香蟹正肥,乍寒游子已成衣。经书满架堪探讨,底事秋风苦忆归。

咏史十五首 其十二 武惠

明代 陶安

谨畏廉能一代人,禁兵不杀务全仁。位高志下尤行俭,累叶儿孙作重臣。

寄刘伯温宋景濂二公

明代 陶安

水溢中原又旱乾,风尘从此浩漫漫。东山尘慰苍生望,南国那容皓发安。

要整纲常崇黼黻,还成文物萃衣冠。圣贤事业平生志,幽乐何须恋考槃。

寄示从子旻

明代 陶安

苍秀须眉一丈夫,有才能称此躯无。儒家盛业当名世,老屋残书尚满厨。

壮岁光阴浑易过,古人名节要齐驱。自怜远泊淮南叟,拟傍溪流抚竹梧。

霜露

明代 陶安

霜露应时降,年年生客愁。长怀旧茔域,不得省松楸。

落日青山远,凄风老涕流。萦心皆国事,无暇为身谋。

陶安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47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