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追述

追述

明代 陶安

羽檄星流远度关,列曹案牍事如山。除非夜卧寒窗月,梦里题诗亦不闲。

诗人陶安的古诗

喜雨为靳太守作

明代 陶安

仲夏梅霖少,人情苦蕴隆。两轓专郡寄,千里念农功。

为阻新秧绿,愁看烈日红。露香深处祷,精意上天通。

不洒泥龙水,俄飞石燕风。悠然起肤寸,倏尔满虚空。

注地除龟坼,翻瓶滴马鬉。火鞭驰列缺,雷斧役靊霳。

溜挂银绡阔,声腾铁骑雄。波涛生砌上,膏乳涨田中。

插莳高低遍,沾濡草木同。频来仍密密,欲歇尚濛濛。

芋圃添新叶,瓜畦长暗丛。闾阎清疫疠,老稚解忧忡。

大慰云霓望,欣闻畎浍充。壤歌浑易接,米价颇难穷。

野路收黄潦,江潮注采虹。桔槔今不用,稼穑必全丰。

德泽流三县,休徵出寸衷。名亭苏太守,悯雨鲁僖公。

珠玉非为贵,仓箱可待崇。从知祈福祉,不在走祠宫。

郡舍凉阴重,溪城瑞气融。买牛如渤海,兴学见文翁。

有此养民惠,无非报主忠。还当挽河汉,滂沛洗兵戎。

水调歌头 其六 赠台医张氏

明代 陶安

良医比良相,活物是奇功。乾坤万古生意,收入药囊中。

屋上石城云树,砌下秦淮烟浪,掩映杏花红。仲景有家学,照耀大江东。

悟金丹,传宝诀,契参同。一方共仰,司命台閤誉何崇。

谈笑香生兰室,指顾春回茅舍,沉痼扫除空。行矣展高志,寿域蔼仁风。

甲午六月旦日登屿山观海

明代 陶安

脚底潮生鼓万雷,浪头隐隐白云堆。诸州地到海边尽,外国帆从天际来。

但见中间浮岛屿,不知何处是蓬莱。平生登览今朝最,髣髴珠宫贝阙开。

秋馆书事

明代 陶安

多半草树未芟除,野豕山獐走傍庐。
三五吏曹来捧牍,欹斜客枕罢观书。
秋江潮涌霜飞晚,暮霭鸿征月上初。
木落风高生远兴,思归意不在鲈鱼。

怀原夫

明代 陶安

幕中曾对案,袖里秘藏书。出处情无异,清高我不如。

入朝须插笔,进谏忆牵裾。江海苍须客,同时注起居。

哭胡通甫参政

明代 陶安

步战劳江北,仁声诵浙东。妖兵生肘腋,行路尽哀恫。

列祀忠臣庙,无惭古将风。青油戎幕在,虎旅气仍雄。

送师鲁倅庐城

明代 陶安

金斗城坚淝水流,淮西重地控衿喉。屏星勤驾常侵晓,鬓雪新添独耐秋。

桥板照波飞骑远,弩台过雨老僧游。但令民物沾恩泽,田里熙然共解忧。

次杨舜中教授韵

明代 陶安

模写江山愧乏才,雪堂不见老坡来。炎天素扇诗题湿,晚景朱颜酒挽回。

与子相依淮甸月,栖身还远禹门雷。客中怀抱方倾倒,吏候庭前事又催。

过道士洑㈠

明代 陶安

据床梳短发,飞雾湿征袍。石触回流急,云栖密树高。

买鱼供早膳,服药出陈醪。惜不乘风力,吾行亦甚劳。

慈姥矶阻风

明代 陶安

一片归心趁鹤翎,江豚忽起恣吹鯹。篷边山色和云看,枕上风声带浪听。

万事疾徐难逆料,千艘驰逐却争停。潇潇夜半无情雨,忍使寒欺短鬓零。

送黄文敬长岱山

明代 陶安

都门烟柳去年时,回首文光照岛夷。半石琢成司寇像,空庠留得侍郎祠。

坐看贾舶分盐利,自笑行囊少俸资。最是郡城文献地,不妨来往结相知。

送邵克忠赴武冈照磨

明代 陶安

七十二峰楼幕下,诸侯宾佐六曹师。簿书疏少寻诗酒,城郭萧条罢鼓旗。

烟湿猿藤骑马处,云连龙瀑倚栏时。蛮溪警绝官无事,月照秋莲泛碧漪。

寄示从子旻

明代 陶安

苍秀须眉一丈夫,有才能称此躯无。儒家盛业当名世,老屋残书尚满厨。

壮岁光阴浑易过,古人名节要齐驱。自怜远泊淮南叟,拟傍溪流抚竹梧。

入临朐境

明代 陶安

宿迁离半月,方度穆陵关。到府八百里,驱车千万山。

路虽多险峻,身不倦跻攀。沽酒投村店,相看一破颜。

拣叶

明代 陶安

拣叶垂万珠,碧重枝亦俯。惊问此何因,白昼雾如雨。

蟆蚓

明代 陶安

季秋蛰虫俯,蟆蚓尚争鸣。肃杀无多冷,喧啾过五更。

幽窗常聒梦,微物各舒情。节候虽成晏,天心特好生。

咏史十五首 其一 留侯

明代 陶安

佐汉成功又定储,全身远害类吾儒。也知豪杰天生世,未必黄公授素书。

郡史林景山见寄赓县尹王庭槐诗因次韵二首一简王尹林掾一以自述 ...

明代 陶安

客中相遇最相知,官务纷纭理乱丝。井邑近来多惠爱,簿书老去少奔驰。

换鹅墨妙公馀事,放鹤笼虚客到时。守分不踰为上计,世情机巧却成痴。

径江三首 其一

明代 陶安

水落江心露碧沙,铁戈西向插如麻。重来战卒寻遗迹,拾得花镔甲到家。

旅夜闻雨

明代 陶安

夜雨巡檐泻瀑声,窗虚灯暗旅魂惊。思家非是无归梦,自信离人梦不成。

陶安

陶安

(1315—1371)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47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