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正月十二日雪

正月十二日雪

明代 陶宗仪

立春才二日,撩乱雪花飞。阴晦云同色,严凝晓肆威。

拥炉频炽火,对酒趣添衣。德泽终当布,斯民莫叹欷。

诗人陶宗仪的古诗

庚午十二月十八日雪

明代 陶宗仪

满载寒花玉气浮,野航一个小于瓯。晓来试上城头望,碧海金山两白鸥。

送万用谦归豫章

明代 陶宗仪

阿兄司臬莅松城,令弟辞家赋远行。吴楚弟望萦别恨,埙篪迭奏蔼亲情。

山头晓月长亭小,江上秋风一舸轻。杨柳条疏不堪折,频频劝酒待潮生。

客窗听雨四绝句次南山韵 其三

明代 陶宗仪

处世真犹上濑船,纷纷人事浩无边。就中亦有清閒者,醉即高歌倦即眠。

秋怀次戴景仁韵

明代 陶宗仪

商飙解残暑,南村生早凉。弄琴理书帙,雅思一何长。

衰莲送馀馥,丛桂吐幽芳。泉清茶鼎洁,簟细石床方。

人生能有几,孰可驻流光。颜鬓渐衰改,事业终荒唐。

既无俗累萦,所喜心凯康。眠早起常晚,肯与世匆忙。

春来喧鸟雀,秋至响蛩螀。万化相寻绎,寒暑去堂堂。

非是总不营,有酒即举觞。日夕欢一醉,身世两都忘。

送李给事中行恕服阕之京师

明代 陶宗仪

给事先皇内六曹,缉熙九法独称劳。块苫垩室终缞制,旌旆兰舟试锦袍。

玉笋联班黄道直,宫花簇仗紫垣高。清朝事业光千古,黼黻铺张属俊髦。

挽赵云居先生二首

明代 陶宗仪

吴淞今共客,台婺远相连。去国二千里,论心四十年。

故人将尽矣,老泪重潸然。修得遗贤传,储输太史编。

六月廿九日喜雨

明代 陶宗仪

六月三旬旱,炎威酷吏犹。廿年无此热,一雨近初秋。

田亩尘随伏,禾苗病向瘳。丰登还可望,生计尚堪谋。

赏牡丹次萧古斋韵

明代 陶宗仪

万卉千葩推第一,天然国色谢铅华。沈香亭对殊堪匹,金带围成未足誇。

宿露煖风滋绛蜡,曲阑轻幄障晴霞。尊罍燕赏加题品,格调清新是作家。

简顾秀才

明代 陶宗仪

地偏春自胜,市远客尤稀。草阁开清昼,溪航载落晖。

杂花晴簌簌,轻燕晚飞飞。问讯东邻老,还容觅钓矶。

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 其二 喜晴

明代 陶宗仪

澹雾冥濛日晏升,揽衣遥见阖闾城。十分天气依然好,一色波光远近明。

紫燕将雏花上语,锦鸠呼妇树头鸣。道傍农父交相庆,菜麦青青喜快晴。

题靖州卫陈指挥凌云堂

明代 陶宗仪

指麾训练渠阳卫,奕奕名堂结搆全。五彩奕飞昭武烈,八窗洞启树机权。

抛书草檄风生席,握槊谈兵月满天。他日论功须第一,凌云发轫上凌烟。

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 其八 沈一庵山居

明代 陶宗仪

懒性生憎世累萦,功名从此不相能。堂成自可同兰若,客至何妨话葛藤。

仪宇如如瑶圃月,心怀炯炯玉壶冰。扁舟早晚相寻去,湖上群峰取次登。

题沈继先东林小隐

明代 陶宗仪

绿杨深处路萦迂,此是东林隐者居。古屋数楹苕涘若,清溪一曲辋川如。

风前竹疃能频洒,雨后蔬畦或自锄。岫色浮空排闼近,波光漾日上帘虚。

携琴访友行观稼,展席呼儿坐钓鱼。逸兴每邀明月饮,雅怀常共白云舒。

种花有谱晴多好,擢桂无心梦久疏。濡笔漫修高士传,焚香遍读古人书。

未辞活计同鸠拙,故喜形骸类鹤臞。亦欲放舟寻旧约,相期当在早凉初。

九月四日遣愁

明代 陶宗仪

尘锁断弦琴,悠悠岁月深。遗言仍在耳,恶日倍伤心。

路隔重泉窅,坟封宰木阴。临风耿无语,老泪一沾襟。

小游仙词雪后一日甲子作

明代 陶宗仪

瑶池谪降小真仙,只在人间二八年。长日在在缄秘绪,浮生草草厌尘缘。

一函遗蜕寒璚陨,五夜清魂颢气县。鸾鹤启途幢节拥,碧霄如洗月婵娟。

白露日桂花开次张一高韵

明代 陶宗仪

池上曾轩日夜开,天垂银汉洗浮埃。岩花初见丹英吐,节候新交白露来。

细细古香吹小榻,瀼瀼清气落深杯。蟾宫此夕知何夕,老子神游不用猜。

南村杂赋十首 其九

明代 陶宗仪

遥岑浮碧汉,长泖护青林。地僻人家少,泥融虎迹深。

关河南北梦,风雨短长吟。览镜怜迟莫,鬅鬙雪一簪。

次韵曦讲师南仲牧閒园杂咏十首 其一

明代 陶宗仪

树林郁茂即祗园,种药栽蔬要剪繁。甘菊医方能疗目,频分野老瀹曈昏。

次陆北岩韵二首 其二

明代 陶宗仪

畎亩高低络翠径,树林茂密列云屏。水村沙路迢迢白,茅屋炊烟处处青。

谷口樵歌西日暝,岩头虎啸晚风腥。先生归也山居静,童子篝灯月半扃。

题和靖观梅图

明代 陶宗仪

小朵遥岑隔翠漪,背笼衣袖立多时。暗香浮处催诗句,落叶昏黄分外奇。

陶宗仪

陶宗仪

(1316—?)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28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