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刘氏二子诗

刘氏二子诗

明代 童冀

君不闻卞壸二子真孝子,以身殉父从父死。又不闻刘璹二子家被兵,以身捍父同父生。

一生一死幸不幸,同博千秋万古名。身亦何所有,子职所当为。

独怜彼寇心,天理曾不亏。呜呼人心天理曾不亏,毁常败俗夫何为。

诗人童冀的古诗

次胡仲申先生斋居述怀韵十首兼简宋景濂先生 其八

明代 童冀

每忆宋夫子,终年坐北轩。著书良自苦,得意好忘言。

次金中孚韵寄陈一山鍊师六首 其五

明代 童冀

东海扬尘又几年,神山无地可求仙。梦回禹穴勾无洞,身在仇池小有天。

几处丘原存马鬣,谁家圭组尚蝉联。山中幸有桃源近,试买扁舟学弄泉。

次苏平仲编修北山记游韵二十四首 其四

明代 童冀

桃花源洞石梁低,间有渔郎此路迷。白鹤归来作人语,苍松种久与云齐。

水深夜壑藏金室,雨过春泥印虎蹄。共说前冈更幽绝,谁能结屋事岩栖。

后和陶诗

明代 童冀

客游五千里,乃得物外交。朔土天早寒,九月草树雕。

衍公林下秀,要我共登高。秋风净游氛,流目空云霄。

稍觉怀抱宽,遂忘登陟劳。古人不可见,俯仰心为焦。

缅怀庐山远,神契栗里陶。斯人去已远,千年犹一朝。

正月十三日饮潘茂清家

明代 童冀

燕寝香凝画角阑,满庭月色不胜寒。申辰我愧同年小,元夕君先此夜欢。

醉后传柑黄玉皱,尊前擘蟹紫膏团。却怜杜老严公幕,独宿江城蜡炬残。

次德希感时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童冀

辕门月射剑光流,愁听量沙夜唱筹。黄屋宵衣严待旦,黑山戍卒罢防秋。

边方蜂虿轻中国,江汉金汤重上游。阃外寻常务持重,济河谁复念焚舟。

题春郊晓牧图

明代 童冀

频年事征戍,父子各关山。得似春郊外,吴犍带犊还。

题墨梅三首 其一

明代 童冀

索笑山窗下,霜清月在檐。平生青白眼,今始识无盐。

次金中孚韵寄陈一山鍊师六首 其一

明代 童冀

闻道楼居山色近,白云只在屋檐栖。旧栽黄独如拳大,新种苍松与屋齐。

桂楫每随波上下,草堂恰似瀼东西。太玄近日浑慵览,上有去年春燕泥。

次金中孚韵寄陈一山鍊师六首 其二

明代 童冀

有客苦吟生白发,常时得句似黄初。牧羊时识左元放,瘗鹤近临陶隐居。

石田岁晚惟收秫,野水秋深堪种鱼。莫信文成能玩世,饭牛虚写腹中书。

海上用兵次萧申之韵五首 其五

明代 童冀

天网开三面,民生亦少瘳。釜鱼方假息,柙虎尚遗忧。

海曲闻休戍,淮南会寝谋。伏波何见晚,甘作贾胡留。

即事次李本存少府韵 其四

明代 童冀

蚤年学业尚奇新,半世蹉跎混世尘。岁月无端诚误我,文章何物解荣身。

愁能俟隙工为祟,诗到穷人谩有神。犹幸他年光

三次韵奉简太史宋先生 其四

明代 童冀

太史在官多病久,几年簪笔侍金华。上尝赐告踰三月,内锡黄封酝九霞。

退直不言温室树,归休每忆上林花。云山未觉青宵远,星汉遥连海上槎。

再次前韵赠别 其二

明代 童冀

驰道尘香宿雨晴,故人春早帝京行。雪消上苑林莺语,日上高冈有凤鸣。

宣室已闻召贾谊,辎车会见锡桓荣。四方玉帛皆廷贡,不日王师罢远征。

古诗十首 其三

明代 童冀

端居澹无营,穷巷守环堵。食罢何所为,临池听疏雨。

秋风入庭树,柯叶已非故。人生无百年,玄发忽改素。

有酒且作乐,勿为浮名误。

后和陶诗 其二

明代 童冀

生世岂不长,少年忽已老。况复涉忧患,余生仅能保。

客乡风土殊,水火异湿燥。百事每随人,五更起常早。

宁能逐声利,冰炭置怀抱。有酒陶一觞,身外无复道。

云林书舍

明代 童冀

少微轩冕累,雅志在林坰。读书三十年,乃为尘事婴。

束装去京国,遥遥抵南荆。疾风吹单舻,五月凌洞庭。

东还岂不乐,尚阻千里程。永怀园田芜,岁月忽屡更。

披图觌斯境,依依念平生。云山谅悠邈,缅焉起深情。

次则中见赠韵

明代 童冀

海鹤东游久未还,青田芝老白云寒。前身己悟三生石,大药难逢九转丹。

好景每从愁里过,乡山长在梦中看。百年身世真何物,白首劳生未得安。

赠风鉴田复二首 其二

明代 童冀

少年功业已无心,况复萧萧雪满簪。蔡泽复平空自许,杜陵老去即长吟。

烟中草色孤村晚,雨后松花一径深。正忆家山无限好,隔林何处语幽禽。

夜雪简王雪舟

明代 童冀

儿时不识愁,见雪喜欲颠。长大颇不喜,所欲在有年。

蹉跎齿发暮,况乃忧患煎。一身去乡国,道里踰五千。

北风昨夜起,积雪被南天。故乡美醽醁,不到篷窗前。

颇闻王子猷,夜泛湘江船。岂无戴安道,掩关方醉眠。

人事每如此,远客殊可怜。

童冀

童冀

浙江金华人,字中州。洪武时征入书馆。与宋濂、姚广孝等相唱和。出为全州教官,官至北平教授。以罪死。有《尚絅斋集》。► 22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