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竹枝辞 其一

竹枝辞 其一

明代 童轩

家住东吴白石矶,门前春水浣罗衣。朝来系著木兰棹,闲看鸳鸯作队飞。

诗人童轩的古诗

感寓 其五十四

明代 童轩

珠藏川发媚,玉韫山生辉。君子抱奇器,厥闻乃四驰。

奈何郑人朴,云是鼠腊为。名存实则病,百世空成嗤。

寒食漫兴

明代 童轩

黄鸟绿阴春树浓,韶光大半转头空。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番花信风。

杜老只应偿酒债,步兵何用哭途穷。人生遇景且为乐,莫遣霜华点镜中。

宿草萍驿

明代 童轩

霜冷重衾梦不成,残灯留影伴离情。仆夫晨起催行色,茅店鸡声月正明。

南行秋兴 其三

明代 童轩

鬓边华发几丝秋,老大心情不解忧。杜甫诗名空短褐,元龙豪气尚高楼。

思家斜月三更梦,去国青山万里舟。壮志未销身尚健,几回灯下认吴钩。

感寓 其六十四

明代 童轩

蜉蝣衣楚楚,生死随朝昏。蟪蛄吟夏树,秋委落叶根。

人生亦祗尔,鬒发忽素茎。何如秘元命,囊括经世文。

葆真鍊精魄,龙虎相吐吞。黄芽变仙骨,永与天地存。

底须谢尘世,远赴沧洲云。

和刘工部钦谟无题韵 其四

明代 童轩

帘外东风扇晓寒,碧桃香老共谁看。金铃犬卧红绵毯,翠羽鹦啼白玉阑。

花暗小机尘旧锦,草深回磴罢鸣銮。昼长寂寞无人问,自起闲敲响玉盘。

庚寅三月予按思州等郡因过清浪辱参将吴公相留款叙诗以酬之

明代 童轩

年华冉冉似流波,抚景其如感慨何。草满景涯春色暮,水连湖口夕阳多。

乡书路远双鱼断,蛮岭云深疋马过。赖有元戎相慰意,一尊呼取听樵歌。

题丁凤仪见赠二首 其一

明代 童轩

曾见操觚试棘闱,少年文采似君稀。秋来应有梯云梦,桂子吹香堕绿衣。

断肠曲 其二

明代 童轩

江头浪白烟如织,行舟一去无消息。去年有书在洛中,今年书到上临邛。

兰缸昨夜生金粟,今日长安问龟卜。出门不识东与西,游丝落絮随风迷。

建业清明书事

明代 童轩

节物催人到客边,江南风景迥堪怜。鱼儿池馆新生水,燕子人家又禁烟。

几片落花寒食后,数株高柳夕阳前。春衫小试香罗雪,骏马骄嘶白玉鞭。

绿水青山浑似画,暖云芳草最宜眠。松醪有客邀村舍,麦饭谁家洒墓田。

自愧道傍扬子宅,十年闭户虱生毡。

拟愁阳春赋

明代 童轩

东风来归,见碧草之萋迷。渺风光兮千里,荡春情兮愁予,飘扬兮游丝。

鲜新兮芳枝。何燕莺之差池。睍睆以相逐兮似亦媚此晴晖。

汉之曲兮湘之南。佩兰茝兮采蘅蘼。水粼粼以东注,日皛皛而西驰。

繄盛年之难再,乃一感于佳期。望夫君兮天一涯。

川无梁兮陆无车。心摇摇兮欲醉,首矫矫兮重回。

我思君兮君不知。年衰飒兮路岖崎。目飞花兮如送,拾芳草兮若遗。

阳春兮予不知。其为欢乐兮为伤悲。安得生彼双翼而奋飞兮,凌风远堕于君怀。

东林小隐卷为沈处士题 其二

明代 童轩

游侠经过少,衡门尽日扃。草香侵座绿,山色堕楼青。

野服裁荷芰,园蔬煮茯苓。翛然尘市外,不减聘君亭。

闲居漫兴 其二

明代 童轩

未老已偷闲,萧萧屋数间。杯倾螺壳紫,冠制鹿皮斑。

隐几闻啼鸟,钩帘见远山。秋来无一事,衣佩尽纫兰。

田舍杂咏五首为梅庄诸处士赋 其一

明代 童轩

名庄浑似习家园,绿树阴阴静掩门。昨夜溪南春水涨,芹丝香处有河豚。

客中秋夕

明代 童轩

远客难为别,西风吹月明。不堪残梦破,沙际乱虫鸣。

题林塘别业

明代 童轩

林塘多胜趣,云物四时幽。山色供诗料,波香引钓钩。

高原收鸭脚,浅渚摘鸡头。剩有烟霞癖,无烦使者求。

秋风辞思松云陶先生作

明代 童轩

秋风萧萧兮雁南归。草木摇落兮夕露沾衣。明月皎皎兮照我帷。

蟋蟀在壁兮吟声悲。蹇予山中之人兮猿狖与居。

怅独处此兮情莫能娱。怀佳人兮路修阻而莫随。

涉川无梁兮登山无车。岁冉冉其逾迈兮曷云能来。

回念昔者之欢会兮今焉别离。爱而不见兮使我踌躇。

宿新田驿

明代 童轩

废驿年深草亦深,败垣颓壁倚危岑。床头尘满伊威集,帘外风凄络纬吟。

孤枕不堪乡梦断,弊衾殊觉早寒侵。独怜几树梅花月,识我平生一片心。

赠傅少府俊

明代 童轩

公才儒行共称贤,百里劳君早著鞭。夜静柴门无犬吠,昼閒公馆有鱼悬。

桑麻时雨连城郭,桃李春风被管弦。应是棘林鸾凤翼,九霄云净看高骞。

渡江二首 其一

明代 童轩

维扬江上片帆开,沙净云闲露碧苔。万顷无尘浑似镜,青山一带逐人来。

童轩

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29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