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七

次韵翰林周尧佐先生咏雪禁体 其七

明代 童轩

片片飞来影半潜,润回阳脉底须嫌。樽空谩用春衣典,炉冷频将宿火添。

带雨缤纷轻着砌,傍人零乱巧穿帘。也知内翰多清兴,愧我徒将剩馥沾。

诗人童轩的古诗

次韵邹允达怀仙吟十首 其六

明代 童轩

星冠鹤氅自翩翩,名注玄都作散仙。不用金茎承沆瀣,黄精芝草满丹田。

读史十首 其八 公孙弘

明代 童轩

丰俭从来贵两兼,恶衣美黻古无嫌。布衾自是吾儒事,史笔胡为纪诈廉。

竹枝辞 其六

明代 童轩

蜀江西来一带长,江水无波镜面光。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好恶最难量。

春雨卧病书怀 其五

明代 童轩

门巷春泥滑,山川晓雾昏。莫言犹豹隐,端胜类鸢蹲。

扫径除花缬,编篱护竹根。平生忧愤志,惆怅与谁论。

感寓 其二十六

明代 童轩

艳色天下重,不以今古殊。明妃倾国容,如何嫁单于。

有貌不足恃,有才当自愚。士衡遭杀戮,元礼成羁缧。

君看冥冥鸿,人生反不如。

感寓 其五十七

明代 童轩

养志必忘形,重义乃轻利。为问贤者谁,曾子昔居卫。

正冠绝尘缨,捉衿露双臂。曳屣一高歌,商声满天地。

感寓 其五十八

明代 童轩

人心匪可测,顷刻忽千变。明敦玉帛好,中实惨刀剑。

弯弓思愈已,发墨搆深怨。高山犹可登,浚泉犹可见。

厚貌饰虚情,古今庶为鉴。

感寓 其五十六

明代 童轩

有客遗瓠种,树之南山隅。秋风结佳实,呺然成巨壶。

剖之以为瓢,濩落无所需。谁将虑大樽,逍遥浮江湖。

物固各有用,在子宜有图。

和刘工部钦谟无题韵 其三

明代 童轩

钿合鸾钗昨尚存,几看新水化生盆。金鱼户钥花千点,玉虎丝牵月一痕。

斑竹暝烟思帝子,绿芜春雨怨王孙。愁来更上危楼望,江水悠悠也断魂。

挽邓处士

明代 童轩

旧业山中路,春风草又青。雨昏翁仲石,云又少微星。

州里怀恩泽,乡闾失典型。高风人仰斗,潜德世留馨。

地卜眠牛兆,囊存相鹤经。夕阳闲竹浦,秋雨又柴扃。

下泽车仍在,山阳笛忍听。我看高士传,谁筑聘君亭。

台柏双枝秀,庭椿一树零。怀贤空洒泪,忍诵蔡邕铭。

题澄江草堂卷

明代 童轩

爱汝澄江草堂静,白沙翠竹相鲜新。银鱼双尾不受钓,黄鹤孤飞却近人。

柴门流水岁将晚,药裹书签时自亲。天书何处正物色,老矣徵君乌角巾。

杏林春意为医士凌永诚赋

明代 童轩

岂不闻董仙昔日居庐峰,医全造化通神功。功存利济不责报,年多植杏成芳丛。

君家亦是岐黄学,金匮名方绍高躅。拯世宁论子母钱,活人剩贮君臣药。

一来卖药知几年,声华不减匡庐仙。回生起死亦无数,深林种杏如公田。

绮疏春暖涵晴日,赤箭青芝正初出。都人争植不辞劳,斲碎香苔破春碧。

土脉阳和雨露肥,青枝茁出皆蓓蕾。忽然一夜春风动,千树万树红霞开。

年年二月复三月,儿女争看好颜色。不羡玄都观里花,宁誇太华峰头叶。

看花曾记上林游,花压乌纱照醉眸。晴雪堕霞粘翠箔,綵云飘影下朱楼。

于今南国暌违久,惆怅东风一卮酒。卧病闭门春色深,长吟北望频搔首。

感君为我活沉痾,援溺扶危惠实多。五株岂足报君惠,为赋杏林春意歌。

一榻清声墨竹二首为刘司勋先生题 其一

明代 童轩

洒出金壶玉两枝,楚云湘水不胜奇。岁寒劲节谁能识,凭仗清风是故知。

无题集唐句十首 其三

明代 童轩

万转千回懒下床,门前月色映横塘。无情不似多情苦,一曲伊州泪数行。

感寓 其六十一

明代 童轩

坎蛙不知海,瓮鸡难语天。区区章句儒,妄意斯道传。

训诂竟穿凿,末技空雕镌。宁知方寸内,万化本一原。

桓读乃糟粕,信哉轮扁言。

赠傅少府俊

明代 童轩

公才儒行共称贤,百里劳君早著鞭。夜静柴门无犬吠,昼閒公馆有鱼悬。

桑麻时雨连城郭,桃李春风被管弦。应是棘林鸾凤翼,九霄云净看高骞。

挽永新伯许公

明代 童轩

百战纵横伟丈夫,两随黄钺定神都。指麾随地纡筹画,驱逐风云入阵图。

金劵有书曾锡土,玉关无路更弯弧。承家主器今良将,麟阁功名夐不孤。

瞿谷图

明代 童轩

性慧能言异众毛,云霄千里路劳劳。绿杨枝上东风软,却笑群飞燕雀高。

采石怀李白二首 其一

明代 童轩

扁舟依采石,怅望谪仙人。我独船头坐,江流月色春。

题画四首 其三 傅说筑岩

明代 童轩

傅岩山下作胥靡,板筑躬操世未知。忽肖画图天上梦,看施霖雨济疮痍。

童轩

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29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