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楚山禅师

赠楚山禅师

明代 童轩

掉头不肯事王侯,双树为家老即休。锡杖躅空曾解虎,木杯浮水不惊鸥。

夕阳咒食临花坞,秋月谈经上竹楼。应笑我曹身是梦,风霜两鬓为谁忧。

诗人童轩的古诗

乐清轩为沙士清题

明代 童轩

支离长日赋闲居,门掩青苔思有馀。春水漾花鱼乳后,夕阳穿树鸟归初。

逢人但录修琴谱,对客常谈相鹤书。更拟高楼营百尺,元龙豪气未应除。

奉寄同年杨洗马王春坊二先生

明代 童轩

欲藉征鸿问起居,满怀忧绪竟难除。山中怀有非熊兆,天上应无荐鹗书。

南国风花淹杜牧,上林词赋擅相如。迢迢千里空相忆,愁绝残钟落月初。

春雨卧病书怀 其十

明代 童轩

狡兔谋三窟,寒乌借一枝。浮名成底用,薄俗不堪医。

竹色团书屋,芸香落砚池。投闲聊尔遣,知命复何疑。

富阳晚眺

明代 童轩

渺渺江村路,扁舟薄暮过。人家连竹坞,野烧接山阿。

雁影惊秋远,潮声向晚多。推篷无一事,闲听棹郎歌。

送奚元启举人会试

明代 童轩

青霄万仞步徐徐,经世文章锦不如。家学旧传田氏易,行囊新注伏生书。

月明野店闻鸡早,云冷关河见雁疏。此去大魁应有日,伫听雷震禹门初。

谪官后咏怀一首

明代 童轩

逐队随行二十春,世情谁是旧雷陈。长疑情事皆虚事,不薄今人爱古人。

苔色满墙思故第,江潭何处是通津。分明记得还家梦,依旧红霞作近邻。

田家杂兴 其三

明代 童轩

田家无外求,所愿营一饱。今秋幸少丰,处处熟禾稻。

租赋输官仓,里胥夜不到。张筵会宾朋,鸡黍杂梨枣。

相对陶一觞,颓然玉山倒。

回至馀干望家

明代 童轩

极目天涯路,孤帆千里归。倚门人不见,唯见白云飞。

题画四首 其三 傅说筑岩

明代 童轩

傅岩山下作胥靡,板筑躬操世未知。忽肖画图天上梦,看施霖雨济疮痍。

杏林春意为医士凌永诚赋

明代 童轩

岂不闻董仙昔日居庐峰,医全造化通神功。功存利济不责报,年多植杏成芳丛。

君家亦是岐黄学,金匮名方绍高躅。拯世宁论子母钱,活人剩贮君臣药。

一来卖药知几年,声华不减匡庐仙。回生起死亦无数,深林种杏如公田。

绮疏春暖涵晴日,赤箭青芝正初出。都人争植不辞劳,斲碎香苔破春碧。

土脉阳和雨露肥,青枝茁出皆蓓蕾。忽然一夜春风动,千树万树红霞开。

年年二月复三月,儿女争看好颜色。不羡玄都观里花,宁誇太华峰头叶。

看花曾记上林游,花压乌纱照醉眸。晴雪堕霞粘翠箔,綵云飘影下朱楼。

于今南国暌违久,惆怅东风一卮酒。卧病闭门春色深,长吟北望频搔首。

感君为我活沉痾,援溺扶危惠实多。五株岂足报君惠,为赋杏林春意歌。

竹枝辞 其五

明代 童轩

山桃花开红更红,朝朝愁雨又愁风。花开花谢难相见,春色无边愁杀侬。

感寓 其六十五

明代 童轩

任公垂大钓,投竿东海湄。期年不能得,蹲海苦不辞。

倏然牵犗饵,有鱼吞食之。惊扬奋鬐鬣,水击风霆驰。

引手试一掣,腊肉如山陂。嗤彼趋渎者,纶影飘游丝。

时时虽有得,琐琐皆虾蜞。得鱼尚云尔,经世奚能为。

次韵邹允达怀仙吟十首 其四

明代 童轩

六铢衣上绣云轻,月下时时奏五英。回笑人间儿女梦,红尘一枕不分明。

次韵杨内翰宾筵留咏二首 其一

明代 童轩

马首黄尘十丈飞,蓝袍今已化缁衣。相过只有扬雄宅,几共谈经坐夕晖。

感寓 其三十三

明代 童轩

明月射虚牖,寒螀悲洞房。感之不能寐,起步徒自伤。

美人隔千里,欲涉川无梁。徘徊吊孤影,涕下沾衣裳。

秋里行司有成

明代 童轩

几年谪宦走天涯,镜里西风两鬓丝。山馆里明鸡唱去,海天云冷雁书迟。

半生事业交穷日,万里关山客倦时。愁绝小窗残梦断,子规啼上最高枝。

春雨卧病书怀 其五

明代 童轩

门巷春泥滑,山川晓雾昏。莫言犹豹隐,端胜类鸢蹲。

扫径除花缬,编篱护竹根。平生忧愤志,惆怅与谁论。

寒食漫兴

明代 童轩

黄鸟绿阴春树浓,韶光大半转头空。一百五日寒食节,二十四番花信风。

杜老只应偿酒债,步兵何用哭途穷。人生遇景且为乐,莫遣霜华点镜中。

头陀寺和壁间诗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童轩

使节驱驰万里游,何曾骑鹤上杨州。萧萧疏雨空山夕,且办僧房一榻谋。

宫词集唐句五首 其一

明代 童轩

水流花谢两无情,还到春时别恨生。明月自来还自往,夜深前殿按歌声。

童轩

童轩

(1425—1498)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29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