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四气诗

四气诗

南北朝 王微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微四气诗译文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蘅芜和杜若最早在春天开花,梧桐和楸树每值夏日便绿叶成荫。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吹响笙管时真好是秋风乍起,安置暖酒已是冬雪漫天。

王微四气诗注释

四气:四季阴阳、寒热之气。这里当是指四时、四季。
蘅(héng):蘅芜,一种香草。
若:杜若,一种香草。
首春华:最早在春天开花。华,同“花”,开花。
梧楸(qiū):梧桐和楸树。
翳(yì):遮蔽,这里指梧桐、楸树枝叶茂盛。
笙(shēng):一种管簧乐器,笙箫易抒悲秋之情,故说“鸣笙起秋风”。
“置酒”句:冬天寒冷,适合置酒取暖,故说“置酒飞冬雪”。

诗人王微的古诗

别窗下蕉

南北朝 王微

窗外重重碧,雨余密密栽。
似知明日别,不展寸心开。

病中听雨

南北朝 王微

山雨遥侵夜,过春尚作寒。
却怜灯火寂,反与病相安。

舟次江浒

南北朝 王微

一叶浮空无尽头,寒云风切水西流。
蒹葭云里村村杵,蟋蟀霜中处处秋。
客思夜通千里梦,钟声不散五更愁。
孤踪何地堪相托,漠漠荒烟一钓舟。

重过雨花台望春江有感

南北朝 王微

春姿静东岑,云影结遥灿。坐觉高台空,不知翠微半。

落花自古今,啼鸟变昏旦。抚花良易迁,即事聊成玩。

况乃晴江开,绿波正拍岸。

寒夜泊湖上

南北朝 王微

湖烟暝暝山为空,不开湖面如愁胸。
吴歌清激水气通,烟收水远出两峰。
徘徊歌罢月尚东,露花上衣光融融,可怜此月天涯同。

月夜留宿冯夫人池上

南北朝 王微

爱君池下影,时来池上眠。
落花映修竹,静起一帘烟。

新秋逢人初度感怀诸女伴

南北朝 王微

忆昔年年秋未分,晓妆一院气氤氲。
阶前暗印朱丝履,窗里同缝白练裙。
《子夜歌》成犹待月,六时参罢悟行云。
即今拾翠溪边望,凉露如珠逗水纹。

今夜寒

南北朝 王微

今夜□寒寒且永,一灯向壁悬孤影。
湖南钟动湖北愁,霜风残月夜悠悠。

宜人以断肠草寄怨予偶见戏反之

南北朝 王微

木名宜连理,草名宜宜男。
花宜枝并头,禽宜翼鹣鹣。
西方鸟共命,东海鱼比目。
莲花千万亿,鸳鸯三十六。
方州宜交合,山县宜阴阳。
合璧表玉德,双股别钗梁。
绣被百子衾,文枕蟠螭绮。
调听双声谐,人指双星喜。
相思为唐殿,合欢是汉宫。
雀屏开甲乙,龙剑匣雌雄。
之子赋断肠,称物作苦语。
聊拈嘉耦名,其他未遑举。

冬夜渡江

南北朝 王微

楚云天际似相邀,旅思无端斗泬?。
篙影没寒灯寂寂,树声留咽岸萧萧。
波从去雁分斜月,人共栖乌匝半宵。
一片离心烟共水,江南江北自归潮。

游牛首阅春江即目

南北朝 王微

初晴开柳色,忽照片樯悬。
林远莺声倦,江流月影圆。
余花绣崖谷,幽翠染云烟。
雨带前朝梦,春留昨日妍。
平洲双镜合,灵院一灯然。
只此佳游际,疑参雪后禅。

天仙子 别怀

南北朝 王微

烟水芦花愁一片。个中消息难分辨。举杯邀月不成三,君可见。

侬可见。伊人独与寒灯面。

欲寄封笺情有限,除非做本相思传。几回把笔费沉吟,君也念。

侬也念。霜鞯晓路鸡声店。

病中偶拈

南北朝 王微

秋清寂无事,卧病竹间房。
日晚庭风落,时闻药草香。

四气诗

南北朝 王微

蘅若首春华,梧楸当夏翳。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雪夜小泛

南北朝 王微

朔风吹夜雪,听只在菰芦。
但惜湖山冷,何妨野艇狐。
滩声疏落雁,鬼火怯啼乌。
欲写梅花影,敲冰砚未枯。

长至入云栖

南北朝 王微

晴日寒江路,松云入望深。
身香燃五分,行树拔千寻。
忍土如家舍,交光映夙心。
还疑晏坐处,犹发妙严音。

咏愁诗

南北朝 王微

自予抱羁思,眇与日月长。载离非宋远,谁谓河难航。

忧随积霖密,慨因朗旭彰。负之苦不胜,即之竟无方。

如彼引鲲鱼,待尽守空梁。天地岂私贫,运至岂固当。

既悟非形兆,兹数讵可攘。

过宛叔梦阁

南北朝 王微

照返江流急,霜多枫叶残。
年年月光好,只共一闺寒。

春日閒赋

南北朝 王微

露寒残月上蒹葭,近日离魂未有涯。寂寞经年人不见,空房夜夜数归鸦。

颗小姬画兰 其一

南北朝 王微

借郎画眉笔,为郎画纨扇。纨扇置郎怀,开时郎自见。

王微

王微

(415—453)南朝宋琅邪临沂人,字景玄。王弘侄。善属文,能书画,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初为始兴王刘浚友。微素无宦情,江湛举为吏部郎,不就。与何偃书,深言尘外之适。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终日端坐,床席皆生尘埃,惟坐处独净。弟有疾,微躬自处疗,以服药失度卒。深自咎恨,发病不复自疗,弟卒后四旬亦终。► 5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