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

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

宋代 王安石

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
老值白鸡能不死,复随春色破寒来。

诗人王安石的古诗

商鞅

宋代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题玉光亭

宋代 王安石

传闻天玉此埋堙,千古谁分伪与真。
每向小庭风月夜,却疑山水有精神。

送乔执中秀才归高邮

宋代 王安石

薄饭午不羹,空炉夜无炭。
寥寥日避席,烈烈风欺幔。
谓予勿恶此,何为向子叹。
长年客尘沙,无妇助亲爨。
寒暄慰白首,我弟才将冠。
邅回岁又晚,想见淮湖漫。
古人一日养,不以三公换。
田园在戮力,且欲归锄灌。
行矣子诚然,光阴未宜翫。
负米力有余,能无读书伴。

黄菊有至性

宋代 王安石

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
积阴欲滔天,况乃草木微。
黄菊有至性,孤芳犯群威。
采采霜露闲,亦足慰朝饥。

重将

宋代 王安石

重将白发旁墙阴,陈迹茫然不可寻。
花鸟总知春烂熳,人间独自有伤心。

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其二

宋代 王安石

巫山高,偃薄江水之滔滔。水于天下实至险,山亦起伏为波涛。

其巅冥冥不可见,崖岸斗绝悲猿猱。赤枫青栎生满谷,山鬼白日樵人遭。

窈窕阳台彼神女,朝朝暮暮能云雨。以云为衣月为褚,乘光服暗无留阻。

昆崙曾城道可取,方丈蓬莱多伴侣。块独守此嗟何求,况乃低徊梦中语。

甘露歌

宋代 王安石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

宋代 王安石

十月颍水冰,问君行何为。
行不顾斗米,自与五不期。
平生不上游,幽事略能知。
此後君最乐,穷年得游嬉。
彩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
鸣鼓上洞庭,笑看红橘垂。
漠漠大梁下,黄沙吹酒旗。
应怜故人愁,回首一相思。

秋夜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幔逗长风细,窗留半月斜。
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
独曳缘云策,仍寻度水槎。
归时参夜半,邻犬静中哗。

题齐安壁

宋代 王安石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溪云。

赠外孙

宋代 王安石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秋云

宋代 王安石

秋云放雨静山林,万壑崩湍共一音。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

再题南涧楼

宋代 王安石

北山云漠漠,南涧水悠悠。
去此非吾愿,临分更上楼。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宋代 王安石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渠不知此机,故自认愆尤。
此但可哀怜,劝令真正修。
岂可自迷闷,与渠作冤雠。

游城南即事二首

宋代 王安石

泰坛东路绕重营,独背朝阳信马行。
漫道城南天尺五,荒林时见一柴荆。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归帆 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天童山溪上

宋代 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赠长宁僧首

宋代 王安石

秀骨厖冒倦往还,自然清誉落人间。
闲中用意归诗笔,静外安身比太山。
欲倩野云朝送客,更邀江月夜临关。
嗟予踪迹飘尘土,一对孤峰几厚颜。

惜日

宋代 王安石

白日照四方,当在中天留。
春风地上行,当与时周游。
和气所披拂,槁乾却湿柔。
爱欲传万物,势难停一州。
栖栖孔子者,惜日此之由。
不能使此邦,利泽施诸侯。
岂若驾以行,使我遇者稠。
当时三千人,齐宋楚陈周。
小者传吾粗,大能传奥幽。
道散学以圣,众源乃常流。
吾初如匏瓜,彼亦孰知丘。
唯士欲自达,穷通非外求。
岂必相天子,乃能经九畴。
行虽耻强勉,闭户非良谋。

出郊

宋代 王安石

川原一片绿交君,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著,初回光景到桑麻。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