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闻胶州事有感 其三

闻胶州事有感 其三

清代 王昌麟

大小珠山地,悲声激海隅。愤农思制梃,骄虏说蠲租。

何计移鲸窟,还闻罢虎符。莽苍成积气,真触杞人呼。

诗人王昌麟的古诗

东征纪事 其二

清代 王昌麟

飞檄湖湘起异材,长城勿讶一朝颓。将军小李殊神俊,此日愁登郭隗台。

东征纪事 其九

清代 王昌麟

夜深长鬣向艅艎,徐衍真成蹈海亡。不见檀公能出走,禦衣翻得赐鹅黄。

鸿嗷叹

清代 王昌麟

群鸿嗷嗷声正悲,腹中无粒恒苦饥。泽巢久被蛇龙毁,残羽又受飘风欺。

吁嗟乎,尔自饥,人自饱,尽尔哀鸣人不恼。尔自寒,人自热,莫学杜鹃口流血。

道旁诗客驻马听,凤皇有臣那可信。

闻胶州事有感

清代 王昌麟

鞭尽山中石,难填海上波。敌情今已见,天意竟如何。

流涕书生策,伤怀猛士歌。腰间雄剑在,谁更说横磨。

拟杜子美诸将五首 其四

清代 王昌麟

无端连岁动妖氛,城拟冲腾郭早焚。边徼拟来多事变,江湖到处有传闻。

负锄共庆天中日,按剑时看海上云。尚有收京戈甲在,安危大计仗诸君。

东征纪事 其二十四

清代 王昌麟

新闻一纸未全虚,日日谈瀛海屋居。幸有春申门下客,罪言不及老尚书。

黄金台怀古

清代 王昌麟

齐兵退后燕王耻,马骨千金自隗始。仗钺东麾七十城,得士者昌古如此。

吁嗟乎,古人贵士士乃贫,堂堂乐毅售其身。今人贱士士转裕,自辇黄金献当路。

一古一今翻覆掌,荒台厌听秋虫响。

闻胶州事有感 其四

清代 王昌麟

江东如掌地,晋宋以兵存。自保非无术,除和愿别论。

骑羊夷使踞,屠狗古人尊。无用轻贫贱,儒冠舌已扪。

东征纪事 其二十一

清代 王昌麟

黑旗风卷海门霜,岛上田横小亦王。何事孤臣偏恋阙,骑驴心迹未清凉。

开福寺销夏湖亭遇雨作歌

清代 王昌麟

雄宫化作须提宅,堤柳被垣蕉覆石。湖外奇山横作屏,漪流环抱一龛碧。

朝暾满郭风吹袂,踏踏行歌云水丽。散步初寻物外游,清心别有人间世。

青城岧峣五千里,辞家来饮湘江水。南皮十日忆曹侯,舞雩一从同樊子。

疏棂四敞映疏檐,屣履披襟意不凡。贝树林中添韵事,藕枝笛底见征帆。

清谈如雪诗如雨,老虬起作娱宾舞。倒海翻溟俄顷间,溅玉跳珠激庭户。

鱼落尊前石燕飞,山云如带天垂帷。水车荷盖游河伯,玉佩灵衣过楚妃。

酒客欲吟狂不得,满堂飒飒生秋色。翻愁恶浪起鼋鼍,坐听青天飞霹雳。

奇游幻想一时情,须臾雨霁湘波平。一钩新月落酒盏,槛外行舟移橹声。

东征纪事 其十四

清代 王昌麟

塞卖卢龙亦可怜,辽城独奈使君贤。军中不少虬髯客,斩馘何曾博一钱。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其十三

清代 王昌麟

缓步能追沈鲍踪,巴笺染翰恨重重。相看更有岑夫子,一气双烟化白龙。

读郑康成传有感

清代 王昌麟

神凤有灵羽,超然随所向。俗网安可撄,敛翮归昆阆。

郑公少不羁,抗志浮云上。初登京兆堂,继谒扶风帐。

希圣已知津,当仁无与让。还山自读书,庭草吐奇状。

既构豺虎昏,弥忧礼乐旷。伐檀俟河清,覃思老逾壮。

遂振六籍尘,存为千载贶。馀生亦好游,燕楚空流浪。

明月照虚堂,鸡犬延馀望。身世何冤亲,久欲遵微尚。

所患德未成,惭逢北海相。

东征纪事 其十六

清代 王昌麟

风流诸葛在兵间,满载琴书出汉关。一夜大淩河上雪,封侯清梦冷刀环。

五君咏 其二 欧阳沏

清代 王昌麟

德明美须眉,忧国出天性。著书三巨轴,精心研利病。

徙步走行在,风疾草逾劲。谁使陈少阳,千载独标映。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其十二

清代 王昌麟

出入云间硬语盘,鲛宫水立夏生寒。玉川继起涪翁作,始信杈枒得句难。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其九

清代 王昌麟

明河发咏启西昆,沈宋佳篇与细论。独有吴兴钱吏部,能从小谢问觞源。

拟杜子美诸将五首 其五

清代 王昌麟

锦城西障峻连天,下有骊龙百丈渊。晴霁雪山来眼底,风烟吴舶叩关前。

歌成相和流金石,曲用横吹壮管弦。岂独一隅资保障,更看磨盾勒燕然。

闻胶州事有感 其三

清代 王昌麟

大小珠山地,悲声激海隅。愤农思制梃,骄虏说蠲租。

何计移鲸窟,还闻罢虎符。莽苍成积气,真触杞人呼。

东征纪事 其六

清代 王昌麟

牙山烽起猝沈舟,一震龙骧坠舵楼。重过邓林追日处,雁行凄断大东沟。

王昌麟

王昌麟

王昌麟(1862年~1918年),别名正豫,字瑞徵,柳街乡人。他敏慧过人,5岁其父授之以书,渐长即能赋诗作对。6岁丧父,家境日衰,其母张氏,尽售其田,以偿债所余,佃田耕作。王昌麟为人耿介,不苟取与,处世以诚,待人以礼,飘泊一生,才未竟用。民国7年(1918年)12月病逝,终年57岁。其遗著有《周官通释》《文学通论》(一名国文讲义)《晴翠山房文集》《惜斋文录》等共19卷。► 76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