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五代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译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繁茂枝头,梅花飘落千万片,落时犹多情,学着雪花随风转。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楼上清寒,寒山围四面,大雁过尽暮霭深深漫。半晌凭栏不见人,罗帕掩泪把他思量遍。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注释

鹊踏枝:即《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商调曲。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用为词牌始于宋。双调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笙(shēng)歌:吹笙唱歌。容易:轻易。
征鸿:远行的大雁。征鸿过尽,昭示着节令的转换。
“暮景”句:远处近处,只有浓浓淡淡的烟霭装点着无边的暮色。
一晌:表示时间,有片刻多时二意。
鲛绡(jiāo xiāo):传说是南海鲛人所织之绡,这里指精美的手帕。掩(yǎn)泪:掩面而泣。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赏析

上半阕开端“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仅只三句,便写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缝缝哀伤,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首句“梅落萦枝千万片”,颇似杜甫《曲江》诗之“风飘万点正愁人”。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后所写的乃是杯且看欲尽花经眼”,是则在杜甫诗中的万点落花不过仍为看花之诗人所见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后,所写的则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是正中笔下的千万片落花已不仅只是诗人所见的景物,而俨然成为一种陨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而且以“千万片”来写此一生命之陨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缤纷,又何等凄哀,既足可见陨落之无情,又足可见临终之缱绻,所以下面乃径承以“犹自多情”四字,直把千万片落花视为有情矣。至于下面的“学雪随风转”,则又颇似李后主词之“落梅如雪乱”。然而后主的“落梅如雪”,也不过只是诗人眼前所见的景物而已,是诗人所见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学雪随风转”句,则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学白雪随风之双转,其本身就表现着一种多情缱绻的意象,而不仅是写实的景物了。这里所写的不是感情之事迹,而表达的却是感情之境界。所以上三句虽是写景,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动人的多情之生命陨落的意象。下面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二句,才开始正面叙写人事,而又与前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遥遥相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花之零落与人之分散,正是无常之人世之必然的下场,所以加上”容易”两个字,正如晏小山词所说的“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也。面对此易落易散的短哲无常之人世,则有情生命之哀伤愁苦当然乃是必然的了,所以落花既随风飘转,表现得如此缱绻多情,而诗人也在歌散酒醒之际添得无限哀愁矣。“昨夜笙歌”二句,虽是写的现实之人事,可是在前面“梅落繁枝”三句景物所表现之意象的衬托下,这二句便俨然也于现实人事外有着更深、更广的意蕴了。
下半阕开端之“楼上春山寒四面”,正如后一首《鹊踏枝》之“河畔青芜”,也是于下半阕开端时突然荡开作景语。正中词往往忽然以闲笔点缀一二写景之句,极富俊逸高远之致,这正是《人间词话》之所以从他的一贯之“和泪试严妆”的风格中,居然着出了有韦苏州、孟襄阳之高致的缘故。可是正中又毕竟不同于韦、孟,正中的景语于风致高俊以外,其背后往往依然含蕴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意。即如后一首之“河畔青芜堤上柳”,表面原是写景,然而读到下面的“为间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才知道年年的芜青、柳绿原来正暗示着年年在滋长着的新愁。这一句的“楼上春山寒四面”,也是要等到读了下面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二句,才能体会出诗人在楼上凝望之久与怅惘之深,而且“楼上”已是高寒之所,何况更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则诗人之孤寂凄寒可想,而“寒”字下更加上了“四面”二字,则诗人的全部身心便都在寒意的包围侵袭之下了。以外表的风露体肤之寒,写内心的凄寒孤寂之感,这也正是正中一贯所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如后一首之“独立小桥风满袖”、此一首之“楼上春山寒四面”及《抛球乐》之“风人罗衣贴体寒”,便都能予读者此种感受和联想。接着说“过尽征鸿”,不仅写出了凝望之久与瞻望之远,而且征鸿之春来秋去,也最容易引人想起踪迹的无定与节序的无常。而诗人竟在“寒四面”的“楼上”,凝望这些漂泊的“征鸿”直到“过尽”的时候,则其中心之怅惘哀伤,不言可知矣。然后承之以“暮景烟深浅”五个字,“深浅”二字,正写出暮烟因远近而有浓淡之不同,既曰“深浅”,于是而远近乃同在此一片暮烟中矣。这五个字不仅写出了一片苍然的暮色,更写出了高楼上对此苍然暮色之人的一片怅惘的哀愁。于此,再反顾前半阕的“梅落繁枝”三句,因知“梅落”三句,固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而此“楼上春山”三句,实在也当是歌散酒醒以后之所见;不过,“梅落”三句所写花落之情景极为明白清晰,故当是白日之所见,至后半阕则自“过尽征鸿”表现着时间消逝之感的四个字以后,便已完全是日暮的景色了。从白昼到日暮,诗人为何竟在楼上凝望至如此之久,于是结二句之“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便完全归结到感情的答案来了。“一晌”二字,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解释为“指示时间之辞,有指多时者,有指暂时者”,引秦少游《满路花》词之“未知安否,一晌无消息”,以为乃“许久”之义,又引正中此句之“一晌凭栏”,以为乃“霎时”之义。私意以为“一晌”有久、暂二解是不错的,但正中此句当为“久”意,并非“暂”意,张相盖未仔细寻味此词,故有此误解也。
综观这首词,如上所述,既自白昼景物直写到暮色苍然,则诗人凭栏的时间之久当可想见,故曰“一晌凭栏”也。至于何以凭倚在栏杆畔如此之久,那当然乃是因为内心中有一种期待怀思的感情的缘故,故继之曰“人不见”,是所思终然未见也。如果是端己写人之不见,如其《荷叶杯》之“花下见无期”、“相见更无因”等句,其所写的便该是确实有他所怀念的某一具体的人;而正中所写的“人不见”,则大可不必确指,其所写的乃是内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怀思的某种感情之境界,这种感情可以是为某人而发的,但又并不使读者受任何现实人物的拘限。只因为端己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乃是“记得那年花下”及“绝代佳人难得”等极现实的情事;而正中在写“人不见”时,同时所写的则是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远近之冥漠。端己所写的,乃是现实这情事;而正中所表现的,则是一片全属于心灵上的怅惘孤寂之感。所以正中词中“人不见”之“人”是并不必确指的。可是,人虽不必确指,而其期待怀思之情则是确有的,故结尾一句乃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思量”而曰“遍”,可见其怀思之情始终不解,又曰“掩泪”,可见其怀思之情悲苦哀伤。曰“鲛绡”,一则可见其用以拭泪之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乃愈可见其泣泪之堪悲,故曰“鲛绡掩泪思量遍”也。其实正中此词,原来所写的乃是一种感情之境界,而并未实写感情之事迹。
全词充满了象喻之意味,因此末句之为男子口吻抑为女子口吻,实在无关紧要,何况美人、香草之托意,自古而然,“鲛绡掩泪’‘一句,主要的乃在于这几个字所表现的一种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这才是读者所当用心去体味的。这种一方面写自己主观之情意,而一方面又表现为托喻之笔法,与端己之直以男子之口吻来写所欢的完全写实之笔法,当然是不同的。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冯延巳作为两朝元老,从四十四岁开始作宰相到五十六岁最后一次罢相,十二年中间四次罢相。他一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冯延巳借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忧生念乱”之情,他词作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代他自己而发言的。

诗人冯延巳的古诗

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

五代 冯延巳

马嘶人语春风岸,
芳草绵绵。
杨柳桥边,
落日高楼酒旆悬。

旧愁新恨知多少,
目断遥天。
独立花前,
更听笙歌满画船。

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

五代 冯延巳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五代 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临江仙·南园池馆花如雪

五代 冯延巳

南园池馆花如雪,
小塘春水涟漪。
夕阳楼上绣帘垂。
酒醒无寐□,独自倚阑时。

绿杨风静凝闲恨,
千言万语黄鹂。
旧欢前事杳难追。
高唐暮雨,空只觉相思。

舞春风(一名瑞鹧鸪)

五代 冯延巳

严妆才罢怨春风,粉墙画壁宋家东。蕙兰有恨枝尤绿,
桃宋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儿罗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少年薄幸知何处,
每夜归来春梦中。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五代 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长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采桑子·笙歌放散人归去

五代 冯延巳

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红楼。月上云收,一半珠帘挂玉钩。
起来点检经由地,处处新愁,凭仗东流,将取离心过橘洲。

酒泉子·庭树霜凋

五代 冯延巳

庭树霜凋,
一夜愁人窗下睡。
弦帏风,兰烛焰,梦遥遥。

金笼鹦鹉怨长宵,
笼畔玉筝弦断。
陇头云,桃源路,两魂消。

金错刀·双玉斗

五代 冯延巳

双玉斗,百琼壶,
佳人欢饮笑喧呼。
麒麟欲画时难偶,
鸥鹭何猜兴不孤。

歌宛转,醉模糊,
高烧银烛卧流苏。
只销几觉懵腾睡,
身外功名任有无。

归自谣·寒山碧

五代 冯延巳

寒山碧,
江上何人吹玉笛?
扁舟远送潇湘客。
芦花千里霜月白,
伤行色,
来朝便是关山隔。

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

五代 冯延巳

烦恼韶光能几许,
肠断魂消,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
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
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
开眼新愁无问处,
珠帘锦帐相思否?

酒泉子·春色融融

五代 冯延巳

春色融融,
飞燕乍来莺未语。
小桃寒,垂杨晚,玉楼空。

天长烟远恨重重,
消息燕鸿归去。
枕前灯,窗外月,闭朱栊。

醉花间

五代 冯延巳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夜深寒不寐,疑恨何曾歇。凭阑干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
此宵情,谁共说。
月落霜繁深院闭,洞房人正睡。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
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闲愁浑未已,离人心绪自无端,
莫思量,休退悔。

抛球乐·酒罢歌馀兴未阑

五代 冯延巳

酒罢歌馀兴未阑,
小桥秋水共盘桓。
波摇梅蕊当心白,
风入罗衣贴体寒。
且莫思归去,
须尽笙歌此夕欢。

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

五代 冯延巳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见春归,莫为伤春眉黛蹙。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五代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满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长相思·红满枝

五代 冯延巳

红满枝,
绿满枝,
宿雨厌厌睡起迟。
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
数归期,
梦见虽多相见稀。
相逢知几时?

采桑子 其四

五代 冯延巳

酒阑睡觉天香煖,绣户慵开,香印成灰,独背寒屏理旧眉。

朦胧却向灯前卧,窗月徘徊,晓梦初回,一夜东风绽早梅。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五代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惆,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 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虞美人·画堂新霁情萧索

五代 冯延巳

画堂新霁情萧索,
深夜垂珠箔。
洞房人睡月婵娟,
梧桐双影上朱轩,立阶前。

高楼何处连宵宴,
塞管吹幽怨。
一声已断别离心,
旧欢抛弃杳难寻,恨沉沉。
冯延巳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 116篇诗文

五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