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五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五

明代 王夫之

乾坤倦游行将归,损山容益水光肥。片云山侧不能影,木叶天际知己飞。

游子去妻百交感,战伐渔樵双息机。驱除姝暖返肃爽,禁愁为惜素心违。

诗人王夫之的古诗

咏史二十七首 其二十四

明代 王夫之

习气齐邱说法,门头唐主参禅。圆顶方袍天子,黄扉紫阁神仙。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 其十二

明代 王夫之

渔艇无踪樵径荒,平沙露冷月微茫。问师此景从谁得,莫是前身现雁王。

旅警五首 其四

明代 王夫之

闭户读残书,居然有户牖。出门对群动,未必免濡首。

无曰无知音,日月皆针灸。彻骨疗沈疴,焉得辞老丑。

敔筑土室授童子读题曰蕉畦口占示之四首

明代 王夫之

治畦当种竹,种蕉为近之。虚中同一致,密叶胜疏枝。

欧子直自南岳返讯之

明代 王夫之

灵壑有冬荣,幽人时晏出。天物无孤清,闲情自相匹。

徘徊度飞鸟,乘凌俯落日。虚旷断不穷,丹碧绚非一。

夕宿抱馀爽,各言纷欲悉。岂无濠上情,言眺双径逸。

神晤遗形区,于焉记良昵。

追和王百谷梅花绝句十首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梅叶上红争欲落,南枝何处索春光。姮娥前夕开明镜,莫有佳人试早妆。

和梅花百咏诗 其十七 友梅

明代 王夫之

大夫已见受秦封,君子还惊化鹤容。独抱冰心邀瑞叶,溪头三笑一相逢。

忍俊九首 其八

明代 王夫之

悟尽人间得未曾,食轮先转法轮僧。莫将负鼎嗤伊尹,草具匆匆杀范增。

解语花 鸳鸯梅

明代 王夫之

罗浮月下,豆蔻胎中,许结同心侣。渐启朱许。含浅笑、不倩绿衣歌舞。

暄风疏雨。红袖敛、芳心自吐。一双双、永不分离,何事还含醋。

照影银塘低觑。向香泥玉藕,暗中增妒。彩禽欲唼。

还应惜、自趁桃波飞去。绿阴深处。尽抛与、多情细数。

不差池、三十六双,作宜男绣谱。

读易赠熊体贞孙倩 其七

明代 王夫之

脂我神舆,游于太虚。太虚匪虚,充塞无馀。火来阳燧,水赴方诸。

水火无间,况道之储。荠麦夏成,款冬冻舒。摩荡无方,各含道腴。

匪车何轴,匪户何枢。六龙并辔,互惜其珠。行地无疆,良哉骏驹。

哂彼曲学,谓之乘除。心不可游,道不可拘。庶几夙夜,警我顽愚。

双双燕 除夕忆家兄

明代 王夫之

荒山百里,想残雪初晴,应同消受。莫还似我,祇共寒垆相守。

重叠山河冷泪。更梦对、团圞春昼。读书帷里华镫,献寿堂前椒酒。

辜负。当年人说。道仙苑芝英,一时三秀。山移海涸,别是人间花柳。

还听金鸡玉漏。怕天也、妒人长久。但念今夕相怜,莫问明年健否。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 ...

明代 王夫之

曲逐峡田上,遥期松径终。凉风中岭合,西日一尖红。

示两子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领我清狂累几分,旁人指摘更深文。回眸但顾身边影,即尔依依望白云。

罂粟

明代 王夫之

娇小垂头立,丰盈出面来。花王休相妒,侬不向春开。

拟古诗十九首 其四

明代 王夫之

殷勤重殷勤,置酒遥相期。华烛摇虚慵,流光动哀丝。

中觞促密坐,欲言还自疑。怀情不忍戢,劝勉当及玆。

为欢托荣观,结爱在新知。飞蓬非久要,胡为守枯枝。

词终起相谢,微生命有涯。

一剪梅 春晚

明代 王夫之

妒花风雨在花前。开也堪怜,落复何言。愁魂斜亸泪珠悬,弱蒂难坚,红影难圆。

何事迷香双蛱蝶。浪向东园,魂梦相牵。谁知不是养花天,试听啼鹃,春在谁边。

南岳摘茶词十首 其九

明代 王夫之

山下秧争韭叶长,山中茶宝马兰香。逐队上山收晚茗,柰他布谷为人忙。

鼾睡 其七

明代 王夫之

白日惺忪卖影新,人间原有黑甜春。梦中不识邯郸道,记得诚斋煞认真。

避暑王恺六山庄会夕雨放歌

明代 王夫之

杨梅塞前杨梅熟,草覆溪流绕南麓。雷声昨夜破疏星,片片馀云留岳足。

云留云去争新晴,蕉叶回风绿倒倾。吹灯相照两含情,良宵不负新凉生。

我不能饮君不歌,华月出云光奈何。电漾金液雷颤牖,浮云上头悬北斗。

放棹唯寻杜景贤,倚藤长爱支离叟。就君销夏借君闲,无归之客身阑珊。

稻脚将圆子鱼长,高枕无心谋往还。

和一峰虚中是神主五首 其四

明代 王夫之

人心天之仁,道心人之仁。造物自大德,奈何迷我真。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58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