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恭
剑门西望蜀江流,白帝城边叶未秋。归到山林何事业,木棉花发杜鹃愁。
书陈抟大睡图
驴背谁教一笑还,白云高卧万机閒。大梁陵树秋声里,西华烟萝午梦间。
贫士
百金费尽不羞贫,敛足衡门几度春。昨日东风南陌上,看花多是五陵人。
题陶靖节图
束带何须见督邮,宁辞五斗便归休。秋风几度黄花酒,醉看飞鸿过石头。
胡人牧马图
海子桥边卸马鞍,燕山秋草色漫漫。百年王气和烟散,往事空从画里看。
书沧州翁家藏高漫士山水图
草屋带沧波,连峰扫黛蛾。路疑盘谷入,门讶辋川过。
野杖依松桂,春衣换薜萝。弄琴鱼鸟近,卷幔水云多。
机静都忘世,槃成遂永歌。纷纷人代里,缨冕欲如何。
冬猎
摇落霜天百草空,羽林年少灞陵东。弯弓射杀平原鹿,笑入吴姬酒馆中。
霜后燕别
小堂红烛吐烟清,钟漏微微出县城。赏地不堪人又别,离筵莫厌酒频倾。
星河卷慢浮霜影,砧杵谁家起夜声。明发空江分手去,片帆天外挂离情。
题董教沔阳王以义水墨扇头
暮云归鸟也知还,烟树苍茫楚望閒。想是泮林官暇日,此心遥在五华山。
为林执中赋茂林十咏 其七 花坞朝阳
花里春云拂树开,半林初日映寒苔。数声幽鸟啼来近,似惜红香落酒杯。
书墨菊
翠叶迎晚烟,黄花过秋雨。我思柴桑人,西风但延伫。
文笔山房为延平郡造士朱员赋
文笔山深隔翠微,清晖迢递映书闱。门临绝涧逢人少,帘捲孤峰见雁飞。
四壁泉声喧午梦,半檐藤影落秋衣。镡津自昔多才俊,词翰如君世所稀。
口占寄友
青草平湖白鹭飞,石门烟树半晴晖。菊潭对酒闲垂愰,谁向筹峰共采薇。
赠凤阳王将军时镇平津
王将军,凤之雏、骥之子,武弁承家佩金紫。春风早食金琅玕,昨日长鸣渥洼水。
玉帐遥临剑水清,少年白晰又专城。尊前醉墨歌千首,案上军书论五兵。
故园久别临濠路,忽忆先茔感风树。鼎湖龙去凤西飞,扳鳞附翼今何处。
君家叔父爱文章,风流亦羡紫罗囊。须知七叶功名在,应继三槐德业昌。
送人归蜀 其一
蜀栈凌云不见行,剑门烟树最关情。君家正在鱼凫国,出尽平川是锦城。
折荼蘼
手挽长条刺拂衣,淡黄疏白共芳菲。五陵年少无拘系,落尽残香未肯归。
书怀寄所知
孟冬天气肃,北风何凄凉。引领望江介,凝霜沾我裳。
非无越乡望,别久以为常。终怀首丘念,欲往川无梁。
越鸟辞旧林,燕禽正南翔。清川去悠悠,离心日已长。
盛年不再至,玄鬓忽已霜。驾言适皇邑,远结金与张。
片言不合意,东还守空堂。因书诉知己,恨恨中自伤。
高凉梁惟正爱日堂
来日短短去日多,百龄悠悠易蹉跎。事亲不可得而久,日短心蹉知奈何。
帘前白日閒来度,强半光阴夜中去。蹉日须教十二时,时时好在承颜处。
游宦因兹想故乡,铜鱼山色对高凉。家临电白城头树,走马别来凡几霜。
忆昨西台著绣衣,今为花县亦忘机。寥寥廨宇秋灯下,海阔天遥有梦归。
道边松
驿畔长松几百秋,行人到此也生愁。最怜每被官军斫,满地寒胶作泪流。
林彦衡典教英山余以墨竹寄之因题于上
好是筼筜玉一枝,露寒金薤影离离。泮林官冷闲看画,知尔家园落梦思。
次韵答黄嗣杰
满林乌桕飘残臈,独客关心漫倚楼。几处移家惊落叶,十年归梦在孤舟。
青塘野鸟当窗白,积雨寒山卷幔幽。何似董湖高隐处,朝朝巾舄与同游。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787篇诗文
赠人游北京
送屿南林虚白归
渊明
陈沧洲游方广岩不果行
哭沧洲陈景明处士
秋谷飞云图
悼邻妇
题张良归山图
梅花城闻角
偕陈处士宿桓山禅室次韵
远浦归帆
和靖观梅卷
为林中洲题马图
柯敬仲古木竹石图
送林大归
赵景哲效米水墨
送长乐池二鲸之春官
高要严氏具庆堂
拟题黄鹤楼
挽送校尉
奉题清远伯水墨图中写松竹梅
书冯公肃耕读小景
为郑可久题漫士画
方壶竹
闻王介轩偕诸公登伸蒙岩作
寻清冷台访洽上人
送别陈平叔归黄山
题马自牧水墨山水
古木山禽图
闻士仁兄擢广东邑令
奉寄龙微高漫士牧隐二先辈
同林汉孟池景大静得轩壁
题界画二图 其二
高廷礼水墨二图 其二
为陈石田题雪窗悬崖双清图
奉饯林思和秩满之天官
送闽藩从事考满
赠释子赴阙
为潘序班伯时书渊明漉酒图
连川医者许得明悠然楼
钱塘徐教谕春萱堂
山斋遣怀
水墨蒲萄
雨中怀瓢所
别林十一恭并冯生二女儿
王氏牧隐卷
玉融陈氏怡怡堂
屿南林公谷寿自号云外道人上清方壶为写茂林云外图索余题其上
题陈召外馆山水图
暮春游冶城鸟石山
送人之温陵牧
别刘山人
送郁判官秩满之天官
挽晋安何文学被役卒辽东
送林叔仁计阶之京
送林九博士秩满之天官
秋窗睡觉
题梨花鹦鹉
书少尹陈思孝松庭清晓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