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三 秋色

奉教和秋日四题 其三 秋色

唐代 王翰

岚光淡淡复浓浓,多在园林夕照中。绿减在川烟际草,红添千树水边枫。

落霞孤鹜吟难尽,折苇残荷画不工。只有谪仙情思苦,灞陵伤别意无穷。

诗人王翰的古诗

静熙轩为伯振教授赋

唐代 王翰

逸客林居更辟轩,开轩时复看云眠。偶来碧涧携明月,闲弄枯桐作响泉。

松火夜窗摇绛影,木香晨榻散青烟。客来相对无尘抱,共说南华第二篇。

题王审理山居幽趣图

唐代 王翰

买得青山似画屏,石田茅屋称幽情。晓分田色连窗碧,夜送泉声到枕清。

松下湿衣闻露滴,溪边倚杖看云生。他年报答君恩重,归去重寻鸥鹭盟。

游鼓山灵源洞时澄明景霁入望千里徘徊自旦至夕值月上闻梵声泠然有 ...

唐代 王翰

旭日照高岑,天风振远林。不因沧海色,那识白云心。

宝树空香满,珠林积翠深。坐来明月上,何处起潮音。

过赵州石桥和杜缑山韵

唐代 王翰

隔断红尘竟不飞,客行石磴不粘泥。高连晓岸堆晴雪,斜跨青波卧彩霓。

山势远连沧海阔,地维平见太行低。故园回首几千里,怅望碧山山更西。

雪巢为张子玄道士赋

唐代 王翰

团团茅盖一巢轻,雪满千山虚白生。象外乾坤还太古,望中楼观尽通明。

云藏宿鹤浑无迹,水落长松暗有声。人在空寒最高处,羽衣瑶佩不胜清。

和王清源教谕寒夜杂咏

唐代 王翰

筋力年来减,穷愁客里增。夜风摇棨戟,霜气压觚棱。

砌冻花粘甓,窗虚纸照冰。哦诗清不寐,明发寄良朋。

题云松野岸

唐代 王翰

远山积翠白云多,扬子幽居隐薜萝。一径松阴春寂寂,朝来载酒几人过。

平陆县丞何德举吾文字友也官满报政京师近书来升嵩县知县余作近体 ...

唐代 王翰

尘虑今朝一笑开,嵩阳贤令寄书来。但惊风雨生华翰,顿觉阳春被草莱。

携酒入云寻好石,谈诗和月坐苍苔。如今情致都无此,欲报琼瑶愧不才。

瑶台顶 其四 碧流桥

唐代 王翰

山下寒泉胜醴甘,板桥倒影静波涵。阑干春晓看鱼乐,踪迹霜晨见客贪。

洗耳欣闻清漱玉,染衣偏爱翠揉蓝。劝君莫怆河梁别,拟泛星槎到斗南。

题管鲍论交图

唐代 王翰

黄金是何物,能摧壮士心。有金交契厚,有金交意深。

一朝金用尽,相看同路人。古人重交道,敬至义自伸。

我观管鲍徒,交厚情最亲。知心两无猜,巽让常欣欣。

斯可愧薄俗,外物非所珍。子鱼能一掷,幼安同浮尘。

弃之同一道,中有伪与真。高风鲁连子,千载名如新。

咏史五首 其五 华歆

唐代 王翰

一掷难如不顾人,豫章一屈匪躬臣。葛巾野服非君物,合着当年夷皓身。

送赵炼师归白云庵

唐代 王翰

白云庵对白云岑,殿宇峥嵘云气深。袅袅青猿啼竹里,双双赤鲤见潭心。

灵风䬃爽神君至,秋月空明木客吟。羡子早年归福地,愧予何日遂投簪。

云林书舍为黄金华题

唐代 王翰

山中四序多佳趣,况住白云绿树间。绕舍流泉声㶁㶁,隔绿幽鸟语关关。

晴窗阁笔抄书罢,春沼留香洗砚残。羡子妙年方膴仕,岂容归隐佩秋兰。

题高以正正心斋诗卷

唐代 王翰

镜里灵台本湛然,不知何处得云烟。河源既浊流难洁,竿表先倾影亦偏。

若向静时无隔蔽,不容动处指媸妍。羡君有志窥贤圣,霁月光风共此天。

红梨花

唐代 王翰

西郭墙头带雨枝,春风特与换芳姿。香同白雪莺难认,影落红云蝶欲痴。

醽醁醺酣春未醒,胭脂匀浅晓偏宜。世间纵有徐熙笔,画出奇葩更可疑。

和德安允恭韵

唐代 王翰

乱离伤别久,愁病入新年。行旆惊戎幕,残经罢讲筵。

山河空有恨,桃李漫争妍。马首春风里,期君早著鞭。

谒三皇庙

唐代 王翰

混沌凿来天地分,蚩蚩鹿豕尚同群。龟图已阐先天画,鸟迹初呈上古文。

肇创礼仪犹罔象,未开风气自氤氲。谁还太古熙熙俗,卉服洼樽读典坟。

瑶台顶 其二 秦楼

唐代 王翰

潇潇栋宇自明昌,城郭人民半杳茫。帘捲太行秋气壮,窗摇汾水素波光。

目穷白鸟天边树,诗落青山云外庄。于此登临送君去,阑干留我倚斜阳。

中秋感旧

唐代 王翰

老到形骸病日侵,追思往事倍伤心。故人别我如云散,浊酒同谁对月斟。

佳节每从愁里过,旧游多向梦中寻。当年半醉题诗处,犹在瑶台第一岑。

送陈参政任满赴京

唐代 王翰

佳政曾闻儗岘山,名邦佐治笑谈间。官衔旧侍金銮殿,人笑今联玉笋班。

汴水放船冰已泮,隋堤送别柳初攀。百寮祖帐东门盛,冠盖朝天望早还。

王翰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43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