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玩藻轩

玩藻轩

明代 王洪

葳蕤转初景,旖旎媚澄涟。丝弱才交渚,香波已泛川。

稍罥金塘楫,复映镂渠莲。凫唼绡纹乱,鱼戏翠浪圆。

还应悟心赏,载咏沧浪篇。

诗人王洪的古诗

题张真人画竹

明代 王洪

双成醉后鼓云璈,一夜凉生翠羽毛。长空万里□□□,历历白榆秋影高。

北京八咏 其四 琼岛春云

明代 王洪

琼圃瑶台接太清,凤纹龙彩照春晴。九重自逐祥风转,五色长承瑞日明。

珠树望来留鹤驭,翠华行处拂鸾旌。为章共仰文明化,愿效周诗颂太平。

红白荷花图为湛知县题

明代 王洪

并蒂芙蕖出水新,翠裳红袖玉精神。半醒半醉秋波里,愁杀莲塘荡桨人。

送张行素之任临淄

明代 王洪

昊穹若倾盖,冥然四连水。孰能察其端,鉴之以玄理。

阴阳无停运,万物皆吾体。君子法其行,日进焉能止。

猗君清时彦,遁迹溪山里。谷云本无心,因风乃时起。

鸾凤岂樊笼,芙蕖出泥滓。词源倒东海,浩汗孰可涘。

煇煌瑚琏贵,特达圭璋美。嗟予忝先达,敢与才俊齿。

屡见颜忸怩,胸中郁生痞。日饮不觉醉,常欲沃淳醴。

故衣去积垢,常欲清流洗。离别不可留,思心日千里。

昭代各勉立,永言蹈遐轨。

忆舍弟渊

明代 王洪

长风吹高树,枝叶纷扰乱。忧思从中来,绵绵不可断。

夙昔同衾裯,今也异乡县。时或梦我傍,揽之何由见。

登高望原野,仰视鸿与雁。

题方知县深澹斋卷 其四

明代 王洪

宓生治单父,弦歌坐相忘。周汤尉河东,苛相徒自伤。

池深鱼乐游,林静鸟来翔。所以汉贤相,舍贤避高堂。

敛之清一心,施之宁八荒。

拟陶彭泽

明代 王洪

蔼蔼篱下菊,众卉恒蔽之。凉飙飒然至,妍华见幽姿。

有酒盈吾樽,欣言及兹时。幽鸟怀茂林,潜鱼乐深池。

且为欢此饮,知命复何疑。

滴翠轩代人作

明代 王洪

释子契玄昧,开轩俯云林。苔花夹幽蹊,香萝杳深沈。

露井滴馀润,风窗蔼层阴。对景已迢想,悦耳非假音。

真源谅斯在,允谐尘外心。

晓过德州

明代 王洪

河广连宵济,城高拂曙通。楼台开晓日,鼓角散春风。

侠客浮云剑,将军明月弓。扬旌过蓟北,走马向山东。

碣石河流外,蓬壶海雾中。谁知扈跸使,不是弃繻童。

卜算子 其八 白荡烟村

明代 王洪

绿竹绕清流,草舍人家远。几处牛羊晚下来,烟外闻鸡犬。

禾稼满秋原,路向桑麻转。箫鼓从教乐社神,岁岁常相见。

虞美人诗 其六

明代 王洪

今夕复何夕,闻彼将士歌。中夜为之惊,楚声一何多。

茫茫阴陵道,烈风吹崇阿。慨慷一悲啸,洪水振层波。

玄云结重阴,飞鸟不敢过。天其亡我乎,虞兮可奈何。

舟中杂兴 其十二

明代 王洪

平原带远畴,古道夹长楸。云气来芒砀,天文接斗牛。

山临旷野出,河入大荒流。荡浩平生志,从兹万里游。

题方知县深澹斋卷 其二

明代 王洪

东海有巨鱼,翕赩横沧溟。一逢任公钓,贪沧遂忘生。

吾闻丹丘凤,翙翙游青冥。竹实有馀美,醴泉有馀清。

回翔千仞上,缯缴焉所婴。时乎其来仪,可以瑞文明。

舟中杂兴 其八

明代 王洪

悠悠去淮甸,望望涉河津。不惜寻芳草,其如思远人。

钟声长乐晓,柳色上林春。须信班生策,非关卫霍亲。

舟中杂兴 其十七

明代 王洪

屡向邹人问,言从孔氏儒。隐轻齐石语,狂窜鲁连书。

汉店荒城在,秦碑劫火馀。缅怀观礼射,临去独踌躇。

玩藻轩

明代 王洪

葳蕤转初景,旖旎媚澄涟。丝弱才交渚,香波已泛川。

稍罥金塘楫,复映镂渠莲。凫唼绡纹乱,鱼戏翠浪圆。

还应悟心赏,载咏沧浪篇。

龙潭八景为曾侍讲赋 其八 武城弦歌

明代 王洪

名家继昔贤,遗教已千年。礼向鄹人问,书从孔氏传。

横琴清夜月,高咏暮春天。予亦狂歌者,空怀泗水边。

霁雪图

明代 王洪

云封山峤寒不开,白雪散乱随风来。萧萧茅屋读书处,一夜化作琼瑶台。

望中可是襄阳客,驴背吟诗傲寒色。兴来何用作推敲,佳句惊人陡然得。

灞桥薄暮犹未还,水声激激天风寒。后来作者谁可攀,空馀胜事留人间。

挽袁太常廷玉代时彦作

明代 王洪

蚤从藩邸识天颜,喜得功名半世閒。归去天涯双白鬓,梦回江上一青山。

寒岩夜静闻猿唳,秋浦云深见鹤还。寂寞遗庄何处是,数株烟柳夕阳间。

夜宴西渡别任御史

明代 王洪

离宴城西路,青年美绣衣。水声喧陇树,夜色散林扉。

妙舞罗繻薄,狂歌锦瑟微。明朝骢马路,霜冷曙乌飞。

王洪

王洪

(1379—1420)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17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