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桂树 其二

桂树 其二

明代 王弘诲

高干丛丛起,修枝袅袅垂。个中清隐意,不令小山知。

诗人王弘诲的古诗

同蒋明府游玉柱岩得莲字

明代 王弘诲

洞凿玲珑入,岩窥宛转穿。壶天标玉柱,大地涌金莲。

会拟兰亭客,杯分阆苑仙。何当邀鹤驾,即此谢尘缘。

送太史庄梅谷使韩庆二藩

明代 王弘诲

河山百二控秦京,带砺千秋载汉盟。宗子砺城分玉叶,词臣建节下金茎。

八闽烟树还家梦,四塞风尘吊古情。问道想过轩后洞,著书还续添园名。

咏史示儿 其二

明代 王弘诲

亲亲之谓仁,敬长之谓义。仁义本并行,夷齐则皆是。

学夷曰从父,学齐曰尊君。君父各有当,情理贵无愆。

所以民无称,仲尼谓至德。亶父岂不慈,伯季亦奚择。

大人有不为,义在无信果。正名岂为迂,言行必求可。

至理谅斯在,明训炳丹青。归求有馀师,箪豆戒徇名。

翟家妇

明代 王弘诲

髫年伉俪转堪哀,就义从容到夜台。绿鬓乾坤馀片石,丹心今古独飞灰。

旌书帝里龙光近,芳誉人间凤藻回。此日翟公门下客,相怜不为世情来。

题节侠奇游送马惟渥太学还金陵

明代 王弘诲

自昔南游有马迁,雄文奇节凌苍旻。亦有征南称马援,铜柱高标岭海传。

今之马生岂其裔,奇游节侠何相类。间关万里穷珠崖,把臂论交盈海内。

忆从邂逅白下辰,三千太学冠儒绅。一笑功名卑管晏,片言肝胆结雷陈。

托乘奚自来琼甸,十载参商驩对面。通家意气时咨询,乌啼有集泪如霰。

因君感慨并怜予,正名纷解宁踌蹰。白马总输安勃计,青牛方驾出关车。

崇报时亲畏垒地,低回祠下不能去。丰碑显刻罗群髦,俎豆流辉增奕世。

看君肮脏志不偶,腰间宝剑双龙吼。富贵从轻天上云,盈虚且付杯中酒。

白门烟景柳花漫,向余长揖趋长安。到家二顷悭负郭,出门大笑行路难。

君不见刘毅百万轻一掷,又不见鲁连东海卑秦敌。

英雄际会各有时,虎变龙蟠世叵测。男儿堂堂七尺躯,安能龌龊辕下驹。

去矣飘飖云外翼,栏街拍手听铜鞮。

初春感兴 其一

明代 王弘诲

候晓追趋汉殿东,九重春色万方同。主恩接武云霄上,客鬓惊心岁月中。

勋业明时看补衮,文章壮志愧雕虫。祥光夜出青藜杖,授简从容太乙宫。

入贺万寿圣节 其二

明代 王弘诲

十载金门忆九重,归来再听紫宸钟。忧时转觉丹心苦,致主堪怜白发慵。

红日天边栽芍药,秋风江上任芙蓉。梅花纸帐扁舟梦,半入罗浮四百峰。

送临淮李秀岩留守南京 其一

明代 王弘诲

金符玉节拜彤墀,分陕亲承圣主知。吴地河山新授镇,汉家茅土旧开基。

渡淮尚想围棋墅,驻马时成横槊诗。总为太平根本计,麒麟勋业万年垂。

祖师堂联句

明代 王弘诲

懒性从来野兴长,入山真爱懒融堂。园林日出喧鸡犬,栋宇人传自晋唐。

万壑尽含风树色,诸夭不散雨花香。已非年少贪相赏,随地呼童典鹔鹴。

饮丘文庄公宝敕楼

明代 王弘诲

尊闻北海湛流霞,宝敕楼前学士家。载酒尚疑天禄阁,传玄空自愧侯芭。

燕京上元歌 其一

明代 王弘诲

宝马香车意气骄,春城游冶斗妖娆。星衢月市行应遍,一刻千金是此宵。

节寿庆陈母唐孺人

明代 王弘诲

瑶池会启长生箓,琼海筹添献寿筵。贞史海年刊阃范,儒门两世衍家传。

宜男色借芹宫茂,婺女光分壁曜妍。不用含辛论往事,祇今蔗境日绵绵。

夏日同陈仁甫陈公望游净业寺 其六

明代 王弘诲

风尘容吏隐,懒散意何如。洞里寻花径,岩间借草庐。

堤平朝度马,波定晚窥鱼。咫尺城边路,宁令芒屐疏。

寿少傅杨公

明代 王弘诲

曳履班高玉殿东,三朝劻辅老臣忠。清心水镜孤悬外,宏略兵符四顾中。

绛县纪年增甲子,汉庭师事识申公。麒麟他日看图画,司马何人第一功。

题画 其三 石榴

明代 王弘诲

盛夏丹葩艳,高秋玉粒滋。殷勤尚含祝,惟许魏收知。

铜鼓岭观海寄贺明府 其二

明代 王弘诲

一纵登临目,苍茫太宇空。断山浮潋滟,削壁判鸿蒙。

地撼蛟龙斗,潮争鼓角雄。凭高独舒啸,宛在水晶宫。

题大鉴像

明代 王弘诲

葱岭传衣振钵龙,一花五叶衍南宗。慈帆不尽空中相,觉海谁图镜里容。

月夜听友人弹琴

明代 王弘诲

爱尔翩翩者,朱弦月下闻。新声含涧水,逸响递流云。

为解幽人意,何妨夜漏分。广陵怜绝代,聊此挹清芬。

闻雁 其四

明代 王弘诲

结阵寒云夕照斜,白蘋红蓼对江花。多才似欲怜庄叟,作意长鸣度远沙。

燕京上元歌 其二

明代 王弘诲

山拥游鳌繫綵绳,云盘飞凤护雕棱。中天一道风雷动,知是宫中正赏灯。

王弘诲

王弘诲

(1542—?)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29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