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乐哉行赠胡汝原佥宪之颍

乐哉行赠胡汝原佥宪之颍

明代 王樵

乐哉胡公之有亲,相随看尽长安春。双受鸾封俱未老,躬拜瑶墀雨露新。

盛事稀逢人共羡,八月开筵对归雁。上寿新峨獬豸冠,玺书捧下麒麟殿。

颍水春风爱日迟,佳游清赏雅相宜。遥知侍奉多欢乐,好就银袍作綵衣。

诗人王樵的古诗

题弹琴峡

明代 王樵

边城春色晚,四月柳含芽。不入居庸道,安知有落花。

涧水清浅流,高低绕人家。忽闻孤鸾别鹤之清调,琅然出幽谷之谽谺。

水石自成音,穆如风中琴。听无用于钟期,巧无施于伯牙。

洗我客愁尽,因之发长嗟。大都商旅来如市,雄边羽檄纷如麻。

高风撼地白日黯,梦魂不定听胡笳。皆言此地即堪愁,不到边庭鬓欲华。

孰有幽泉不改音,乔木四时山自嘉。乃知桃花源,何必武陵涯。

高翁受封为伯宗郎中题卷

明代 王樵

拂袖辞西蜀,湘江一散人。无诗不风雅,有子薄荀陈。

云捧龙章下,花迎鹭服新。老来多乐事,山馆日延宾。

巫山行

明代 王樵

天清露白猿声哀,巫山宛如屏障开。峰回江转青未了,烟消雨歇空阳台。

我疑峨嵋青城移下瞿唐峡,又疑泰华衡庐飞过剑门来。

白云几朝莫,巫山青如故。隔江望南陵,正见施州路。

路杳如线百八盘,人行如蚁云边度。夷陵渐近楚江分,懒向江头问沿溯。

欲从车马向荆门,堂上心期不可负。

春日出城

明代 王樵

绿草缘堤杨柳疏,池添新水下鸥凫。城中修筑池边汲,行看城头过辘轳。

昌平州别同年李检庵户部

明代 王樵

吾为疏爽累,酷爱李兄淳。卫绾无他肠,德操言语温。

高堂初白发,綵服及青春。忆昔在京师,邸舍偶相邻。

种花一两行,蔬畦在堂陈。扫径延佳客,劝酬意偏真。

重以规戒辞,蔼然长者心。嗟今半载别,双鬓满边尘。

忽然兹邂逅,如见吾家人。喜剧各忘言,有涕还沾襟。

感君父子间,团圞未老亲。我壮父已耋,兼又病相侵。

胡天万里迈,江山白云深。匪我无罗绮,匪我无甘珍。

亲病不能享,受禄虚吾君。欢悲两相激,君亦为吾矉。

夜归不能旦,蒙露驰征轮。

德藩招宴连珠泉沼汎舟

明代 王樵

淑气回梁苑,光风动习池。地中琼玉溅,坐上斗星移。

转舫周三岛,徵歌按四涯。夜深仍水殿,待月水中坻。

采莲归

明代 王樵

停把木兰桡,随风度画桥。夕阳低绿水,鱼跃出银刀。

望湖亭三首 其一

明代 王樵

平畴门外春雨,远寺山西夕阳。柳暗溪桥辇路,水肥穜稑江乡。

赠华阳道者

明代 王樵

华阳真人坐菊斋,一觞还对菊花开。丹霞满面双瞳碧,笑阅人间几去来。

同紫柏上人出郊奉赓法语 其一

明代 王樵

不空宁有妙,诸妙本来空。落日云光里,茅山翠几重。

洮湖纪兴 其三

明代 王樵

几向湖边看日出,湖光山色两悠然。力耕把钓堪终老,也有滨湖数顷田。

西郊行

明代 王樵

出门不问途,但随流水去。流水自西山,水水行当住。

名园古刹贵家村,往往清溪恰在门。此去亭台谁最好,春来丝管日相喧。

亭台丝管时时变,一人一意看无厌。谒告新辞鹓鹭行,明朝又上麒麟殿。

年年绿树摇春风,一道清溪掩映中。幽赏供人三十里,潺湲又出凤城东。

八月十六日洮湖泛月

明代 王樵

月届今宵望,圆殊昨夜看。澄湖秋万顷,涌出紫金槃。

同达观上人过城东别墅

明代 王樵

师来南岳意犹勤,指点真如显法门。几度临流话心处,夕阳烟水一孤村。

平坡寺

明代 王樵

绝磴凌苍霭,禅宫锁翠微。问途时误往,览胜足忘归。

独在诸天外,杳于尘世违。黄村来处见,不觉夕烟霏。

康陵陪祀毕晓发道中回望长陵

明代 王樵

太行一缕遥,回环限夷夏。并河来九龙,中霄降万马。

帝留待圣人,气独钟天下。林光不受秋,松柏皆潇洒。

春前得雪雪后喜晴

明代 王樵

残冬见微霰,大雪降春前。喜得四时正,不忧三等田。

况逢人谷日,开出艳阳天。汉室勤农诏,应须到日边。

窦灌行

明代 王樵

窦灌守穷交,意气相引重。岂知种瓜人,不作东陵梦。

生平百战心,轻为一朝用。东邻车马阗,西邻箫鼓唝。

无嗔亲戚往,自忍鱼鳅弄。北溟云涛兴,不由汝操纵。

题于见素南园

明代 王樵

堂开绿野水平矶,槛阁通幽花满蹊。波淡淡时鱼或跃,柳阴阴处鸟于飞。

坐逢嘉话杯行速,月爱清辉客散迟。从此芙蕖红十里,不妨随到有新题。

刑部狱官致仕乞赠

明代 王樵

坐横膝上素琴,出跨山南黄犊。许丞既老能归,陶令长贫自足。

王樵

王樵

(1521—1599)镇江府金坛人,字明远。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行人。历刑部员外郎,著《读律私笺》,甚精核。万历初,张居正知其能,任为浙江佥事,擢尚宝卿。以请勿罪反对居正夺情视事之言官,忤居正,出为南京鸿胪卿,旋罢。后再起至右都御史。有《方麓居士集》。► 6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