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七夕呈同官

七夕呈同官

宋代 王十朋

今夕何夕夕云七,天孙有巧不愿乞。举杯遥指河汉头,但愿归耕学牵牛。

我无腹中书可晒,亦不晒衣随俗辈。缑山未访仙祖游,夔门聊与嘉宾会。

星河动摇三峡流,人间天上同新秋。鹊已成桥动归翮,我亦一枝栖可得。

诗人王十朋的古诗

十月十六日欲与梦龄弟及闻诗闻礼同游兰亭仍约喻叔奇偕行会天气不 ...

宋代 王十朋

我欲游兰亭,天气殊不佳。同行感微恙,杖屦不可偕。

出门兴遽阑,兹游竟未谐。遗文阅永和,聊用慰此怀。

九华山 其五

宋代 王十朋

九华山下化成寺,太白书堂高处开。想见江山无此境,故宜头白懒归来。

开先僧赠石菖蒲

宋代 王十朋

结根拳石伴孤僧,对我还同道眼青。莫遣尘埃侵九节,会须重作玉衡星。

观国朝故事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昔在康定初,元昊叛西陲。朝廷起韩范,节西阃外师。

二公人中龙,材略超等夷。匈中百万兵,对面千里机。

不比大老子,而令虏能欺。深期复灵夏,重勒燕然碑。

军中果兴谣,西贼心胆隳。逆节遂称臣,战士解甲归。

社稷安泰山,四海绝疮痍。堂堂宁复有,为作思贤诗。

送章生端武

宋代 王十朋

麟经绝笔今几年,学者异说何纷然。操矛入室务相伐,谁能浚井得美泉。

梅溪野人独好古,遗经独抱期心传。从予讲论有赵陆,得趣往往忘蹄筌。

章生妙龄固可畏,圣经贤传思穷研。赢粮远来若有意,席未及暖俄言还。

岂厌先生纸上语,奥境不见徒留连。春秋明日遂东矣,情钟我辈徒拳拳。

贡院食新荔观双莲因成六言

宋代 王十朋

两郡两逢新荔,三年三结双莲。酒盏莫辞在手,异时同把无缘。

游楞伽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涉水穿云一径迂,朱砂峰下访僧居。鸟鸣蝉噪更幽处,中有人藏万卷书。

君山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祖龙迁怒色曾赪,帝子有灵山更青。湖水如天冬亦涸,此君荣落一般形。

左原诗三十二首 其八 杨溪

宋代 王十朋

一涧泓澄会众流,脉分俄类婺溪头。临溪更种青青木,故事端同柳柳州。

题荐福寺莫莫堂

宋代 王十朋

休休有室宜归早,莫莫名堂去恨迟。禅老相逢应笑我,休休莫莫定何时。

东园小閤丹粉一新昌龄有诗次韵

宋代 王十朋

小园小閤无奇新,但喜有酒堪娱宾。西畴种秫可自酿,不用勤买抛青春。

月明星稀乌择木,吾爱吾庐堪寓目。须知主父五鼎珍,不似王猷数竿竹。

丈夫未遇当安贫,带经且作锄园人。诗酒过从老兄弟,一笑可破双眉颦。

见说西园相继辟,好将因果同栽植。子孙清白世相传,莫同阮氏分南北。

畎亩十首 其六

宋代 王十朋

彼微双鹡鸰,飞飞同一原。急难喻兄弟,义一周雅篇。

周公代武王,大义今古传。人孰无兄弟,急难斯见焉。

愿怀周公心,无愧诗人言。

和宝印叔见寄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官舍萧条怯莫冬,衰颜得酒晕生红。遥思兰若堂中老,非柏非松自耐风。

食荔枝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妃子园中荔子奇,莫因名号起猜疑。清时入坐非尤物,一洗烟尘赖好诗。

赵果州致羊酒走笔戏酬

宋代 王十朋

十日庐山游,蔬肠作雷鸣。对食有长铗,论雷无曲生。

清净似斋戒,迟留欲修行。翩翩佳公子,怜我厌藜羹。

鱼酒致远意,诗篇慰西征。姜新微带糟,鲊美香流罂。

今宵羊踏园,魂梦定须惊。回首白莲社,姑作陶渊明。

十月二十日买菊一株颇佳置于郡斋松竹之间目为岁寒三友

宋代 王十朋

三百青钱一株菊,移置窗前伴松竹。鲜鲜正色傲霜性,不逐重阳上醽醁。

谁云既晚何用好,端似高人事幽独。南来何以慰凄凉,有此岁寒三友足。

别周德远诸友

宋代 王十朋

山城过疏雨,客馆生新秋。乡心杂病思,浩荡不可留。

忆昨初来时,园花弄春柔。俯仰节物变,木杪风飕飕。

旅食百日馀,故人情已周。论文有深味,惜别添牢愁。

槐花物色老,琴书散交游。暖律回南枝,相期泛仙舟。

次韵王景文赠行四绝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圣主龙飞白首郎,误蒙亲擢与南床。言多妄发汲长孺,心不敢邪苏世长。

送岩老出北门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暮春送客北山门,厌坐黄堂喜见村。麦熟秧青农事急,十分归兴在田园。

宝印叔示诗且索碑刻以南明山六大字为献

宋代 王十朋

不才讵可登台省,早问君王觅闲冷。聊寻问岭绮与园,未羡云台寇并耿。

挂碑满屋宁寮饥,嗜好与叔真相宜。试寄南明六大字,想像年少西游时。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61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