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畎亩十首 其二

畎亩十首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古道日云邈,古意谁复知。阳春漠无和,流水空含悲。

郢曲变新调,郑声入朱丝。喟然三叹馀,默与羲皇期。

诗人王十朋的古诗

游东坡十一绝 其三

宋代 王十朋

少年下笔已如神,文到黄州更绝尘。我宋人才盛元祐,玉堂人是雪堂人。

题徐致政菊坡图

宋代 王十朋

南方有高士,仁义偃王裔。家山辟幽坡,手取香草艺。

秋至有黄华,采采满衣袂。客来酒盈尊,诗出语惊世。

无心学渊明,偶与渊明契。静者年自长,颓龄不须制。

高怀耻独乐,地远人罕诣。丹青写佳境,有目皆可睨。

吾家鲜鲜径,荒芜屡经岁。儒冠误此身,挂之公得计。

清暑堂

宋代 王十朋

九夏炎方气郁蒸,沉沉广厦有凉生。仁风未慰黎民意,何忍堂中暑独清。

玄鸟至

宋代 王十朋

昆虫方启户,玄鸟亦知辰。去自盲风候,来知化日春。

深条烟雨湿,广厦羽毛新。故垒寻遗迹,雕梁拂旧尘。

早莺宜结友,秋雁不同宾。嘉尔能知义,无忘旧主人。

和韩秋怀十一首 其五

宋代 王十朋

秋怀虫共悲,秋夜鹤同警。辉辉玉绳低,耿耿银汉永。

静思凫舄乔,遐慕螭蟠猛。途远慵著鞭,井深艰下绠。

鸟倦当知还,马失亦云幸。穷通委天命,尘虑可深屏。

九华山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舟出清溪尚逆风,观山却得少从容。浮云不碍天边眼,放出神仙八九峰。

余全之赠菊栽二十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余郎萧洒似何郎,事业它年未易量。寄我新诗三十绝,笔头直与菊争芳。

孟夏十有一日时雨初霁晨登高阁极目四望烟锁日出气象一新复用前韵

宋代 王十朋

蝶梦惊回听残雨,鸟声唤起欣初晴。梵宫烟火带馀湿,黉舍几席生微清。

披衣登阁忽四顾,顿觉远目增双明。樵渔欸乃雾中出,舟楫荡漾田间行。

清和节物满眼界,柳垂暗绿花含情。窗明几净日渐永,天开地廓阴不争。

俯视沧浪堪濯足,遥看扶桑观日浴。

点绛唇(妙香檐卜)

宋代 王十朋

毗舍遥遥,异香一炷驰名久。妙香稀有。鼻观深参透。
问讯东来,知□谁先后。称仙友。十花为偶。近有江西守。

食荔枝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妃子园中荔子奇,莫因名号起猜疑。清时入坐非尤物,一洗烟尘赖好诗。

同舍再约赏梅用前韵

宋代 王十朋

梅溪野人真野哉,老眼长为寒梅开。朅来西湖探春色,濡毫一洗匈襟埃。

却将梅花比和靖,花与人物俱奇魁。同行二十五佳客,一一尽是离骚才。

新诗一出花价长,糠秕桃李奴玫瑰。湖山已槁处士骨,风月未厌吾侪来。

欣闻好事约重赏,准拟餐玉尝春杯。预办长笺收白雪,载取十里清香回。

分韵得炎字

宋代 王十朋

两载夔子国,尤苦夏日炎。稚金又云伏,老火犹未潜。

呼宾江上亭,风雄雨纤纤。仰知九重心,勃郁念闾阎。

生日示闻诗闻礼

宋代 王十朋

哀哀父母生我劳,生日不见徒悲号。今年偶然梦三刀,二千石向鄱阳叨。

身虽五马已二毛,烹羊击鲜斫蟹螯。殷勤为寿劳尔曹,愿尔它年著綵袍。

二亲无恙年俱高,更与诸孙持寿醪。满堂宾客来英豪,会看醉脸如仙桃。

李广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陇右英豪真有种,将军才气更无双。功高不得封侯赏,祇为当时杀已降。

食荔枝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荔枝初熟饤金盆,手擘轻红子细看。风味由来太奇绝,不教容易到长安。

点绛唇(暗香梅)

宋代 王十朋

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
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凭阑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

贡院食新荔观双莲因成六言

宋代 王十朋

两郡两逢新荔,三年三结双莲。酒盏莫辞在手,异时同把无缘。

寄巫山图与林致一喻叔奇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数千里外共明月,十二峰头望故乡。我对此山无梦寐,梦魂只在雁山傍。

游承天寺后园登月台赠潜老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月台无屋有空坛,空处观空眼界宽。不惹世间尘一点,冰轮心镜两团团。

太白昼见

宋代 王十朋

煌煌太白生东方,追逐残月生光芒。太阳中天不肯藏,过午一点犹微茫。

太史占之此何祥,咸忧兵起人流亡。金行用事多灾伤,大风地震水旱蝗。

有一于此宜预防,杂然并见何以当。臣言天意未可量,滔天赤地兴尧汤,偃禾拔木悟成王。

宋景一言国乃昌,灾异不作忧楚庄。吾皇修德应彼苍,去谗远佞任忠良。

推诚纳谏正纪纲,内修政事仍外攘。誓雪国耻还封疆,强虏当弱吾当强。

天戒为福非为殃,愿勿徒以虚文禳。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61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