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左原诗三十二首 其三十 贾公庵

左原诗三十二首 其三十 贾公庵

宋代 王十朋

贾公名德重吾乡,慈母难兄窆此岗。手种松楸及因果,青山流水共高长。

诗人王十朋的古诗

州治有忠献堂以韩魏公始生得名废于俗吏更以清暑今复之

宋代 王十朋

相出相州生此州,巍巍勋业宋伊周。后人莫要轻更改,别有堂名胜此不。

寄鲤鱼与万大年

宋代 王十朋

江枫摇落江梅破,江上诗人有佳句。欲于龙穴觅明珠,试遣鲤鱼传尺素。

观国朝故事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昔在景德初,胡虏犯中原。朝廷用莱公,决策幸澶渊。

高琼虽武夫,能发忠义言。咏诗退虏骑,用丑枢相颜。

銮舆至北城,断桥示不还。一箭毙挞览,夜半却腥膻。

至仁不忍杀,和好垂百年。伟哉澶渊功,天子能用贤。

州院狱空赠知录孙听

宋代 王十朋

把麾承乏楚邦东,狱及期年始报空。顾我自惭无德政,同僚深喜有于公。

白若遇水以小舟从石门渡势危甚因书数语示图南文卿时八月二日也

宋代 王十朋

归途阻秋潦,溪涨不可涉。迂从石门渡,未可心已怯。

壮哉龙伯宫,幽据雁山胁。岩如峙城壁,南北本相接。

众流欲朝宗,天为开岌嶪。泓澄潭百尺,臲卼舟一叶。

吾生何自轻,内顾无可挟。所赖二友生,千里同负笈。

忠信傥可仗,免作飞鸢跕。来归从剡溪,山水颇涉猎。

石齧天台舟,浪拍临海楫。可曾如此境,令我魂震慑。

连年作行客,川涂但取捷。不因风雨暴,谁

送贾岩老还乡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堂上慈亲数月违,片心遥逐白云飞。伤心尽听秭归鸟,难弟言归秭不归。

点绛唇 其十二 嘉香海棠

宋代 王十朋

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

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

蔡端明诗

宋代 王十朋

贤侯去久迹犹遗,乞雨诗奇字更奇。世俗妄论公政猛,爱民心有彼苍知。

雪中寄梅花与清之大老

宋代 王十朋

天花除恼腊前雪,香蕊报春溪上梅。分赠鹿岩龙穴友,异时俱是百花魁。

望石首山 其二

宋代 王十朋

巴夔之山厌太多,荆江其奈无山何。舟中遥遥望石首,一点亦足供吟哦。

舣舟亦向刘郎洑,应是刘郎招我宿。刘郎如问旧江山,永安宫草年年绿。

点绛唇(艳香茉莉)

宋代 王十朋

畏日炎炎,梵香一炷薰亭院。鼻根充满。好利心殊浅。
贝叶书名,名义谁能辨。西风远。胜鬟不见。喜见琼花面。

度谢公岭

宋代 王十朋

十年九行役,屡经此山中。爱山不厌观,每愧行匆匆。

大士瞻矩罗,骚人思谢公。一生看不足,语如白头翁。

解舟风犹未息暂止江口

宋代 王十朋

狂飙未息浪峥嵘,江口停舟不敢行。自是吾侪畏行险,前头波浪有舟横。

陈郎中

宋代 王十朋

唐宋诗人六七作,李杜韩柳欧苏黄。近来江西立宗派,妙句更推韩子苍。

非坡非谷自一家,鼎中一脔曾已尝。丈人珍重赠全集,开卷烂然光焰长。

诗如此公固足贵,赐出仁者尤难忘。兼金白璧不足道,愿宝兹集为家藏。

鲰生幸脱场屋累,老境欲入诗门墙。古诗三百未能学,句法且学今陵阳。

巫峡 其一

宋代 王十朋

三峡江流七月平,全家东下叶舟轻。阳台得得收云雨,放尽峰峦照眼明。

诸公廷对甫迩复用前韵

宋代 王十朋

清源紫帽发英灵,万斛词源水注溟。遥想恩袍动草色,定知喜气彻天庭。

名高虎榜唐文杰,人半云台汉列星。累月笞儿几翁妪,夜深灯火督穷经。

和韩秋怀十一首 其十一

宋代 王十朋

鲜鲜霜中菊,谁云不不好。开日即重阳,虽不亦同蚤。

对景便须醉,浮生苦难保。胡为楚大夫,不饮致枯槁。

何如醉乡人,虽醉亦有道。

点绛唇(细香竹)

宋代 王十朋

秀色娟娟,最宜雨沐风梳际。径幽香细。草风青襟袂。
一日才无,便觉生尘态。轩窗外。数竿相对。不减王猷爱。

十月望日同官会饭荐福送酒

宋代 王十朋

鄱水同僚总不群,公馀相与共论文。远公莲社恐无酒,辄效江州王使君。

鉴湖行

宋代 王十朋

苍苍凉凉红日生,葱葱郁郁佳气横。鉴湖葱色三百里,桃花水涨扁舟行。

花间啼鸟传葱意,声落行舟惊梦寐。胡床兀坐心境清,转觅湖山有风味。

鉴中风物几经葱,身在鉴中思古人。禹迹茫茫千载后,疏凿功归马太守。

太守湖成坐鬼责,后代风流属狂客。狂客不长家鉴湖,惟有渔人至今得。

日暮东风吹棹回,花枝照眼入蓬莱。回首湖山何处是,欸乃声中画图里。

王十朋

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61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