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谢赵庐州送淮白

谢赵庐州送淮白

宋代 王遂

淮源千古贯中州,南北分来九十秋。
欲放此鳞归纵壑,要留佳瑞入王舟。

诗人王遂的古诗

宁考神御奉安原庙 其三

宋代 王遂

太室祼将严体荐,景灵朝献荐牙盘。九重黼坐盘盂固,四海苍生奠枕安。

送王冠卿罢郡归

宋代 王遂

自是经帷旧谏官,谏书字字吐忠肝。
声名书作中朝重,事任宁辞举世难。
廪粟未纾民瘼急,边烽谁解上忧宽。
湖上佳处归行乐,只恐忧时鼻转酸。

闻杜鹃有感

宋代 王遂

人物同为气所乘,良心露处即良能。
天津有此惊康节,西蜀无之感少陵。

题顺宁庵

宋代 王遂

千章松桧护泉台,无复牛羊日下来。
安有良心亲付授,却教容易着尘埃。

谒子真祠

宋代 王遂

汉朝容默独危言,吴市逃名耻自全。
千古无人知此意,浪将姓字作梅仙。

木犀答二吴书

宋代 王遂

过尽人间百草芳,尚留寒菊对风光。
月华已下中天白,香树初摇满院凉。
金粟远看千尽影,犀皮近种百年香。
圣朝二桂真双玉,王谢犹当着紫囊。

宁考神御奉安原庙 其五

宋代 王遂

禁殿薰风传赐敕,宫门晓日缓催班。小臣未报君恩重,耿耿孤君入梦间。

秦丞相府

宋代 王遂

公府潭潭莫近前,绝怜荒草废池边。
骨藏黄壤今成土,楼入青云旧格天。
零落故家成不去,消磨名士向南迁。
百年心事无人识,祗有鸡林贾客传。

登县圃小楼

宋代 王遂

山有青黄臼紵山,谢公已起谪仙还。
至今犹有文章焰,放入高楼户牖间。

题端明苏子瞻书天庆观乳泉赋后

宋代 王遂

天一生兮上浮,羽上俟兮丹丘。
逆儋耳兮东注,夹昆仑兮倒流。

会平江两粹六邑宰

宋代 王遂

守令张官本为民,恫瘝无异切吾身。
但令六县皆朱邑,何必共堂有信臣。
田里要须兴孝弟,闾阎谨勿致嚬呻。
与君共举一杯酒,化作人家点点春。

登尊经阁

宋代 王遂

月到长赢麦已秋,闲将心事付洽洲。
但惭将着输先手,欲为诸公让出头。
山畔翩翩疑过雁,水边帖帖似飞鸥。
丈夫家法无多子,后乐须为天下忧。

送冯卿归无锡

宋代 王遂

天欲吾民起困穷,就教自择孰如公。
欢颜疾痛呻吟后,乐意耕桑陇亩中。
尽有深长开幕画,若无华藻到边功。
只今未觉诗书力,去久犹当说大冯。

送浩翁赴梁县

宋代 王遂

当年受气便神明,未必冰壶有此情。
自是必中少凡近,犹须境外立功名。
谪居岁月能闻道,多病工夫近养生。
尚记漫塘曾有语,弟才无用不如兄。

赠肖岩

宋代 王遂

曾因肖象下箕星,梦寐犹应右武丁。
顾我本非钟鼎相,不应端笏侍天庭。

堂后梅

宋代 王遂

阿母亲栽白玉堂,分明雪色变青黄。
不须徙倚横枝看,留作江南第一香。

谢章季思惠镜屏

宋代 王遂

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
圆明绝点滓,表裹无遁形。
云是旧太守,思之我为铭。
吾惛不能进,何敢陈诸庭。
我闻生民初,五常具函灵。
器质欠推广,物欲加凋零。
眉睫近莫睹,稍远何能听。
君子抱明德,止善湛中扃。
静如昼有夜,动若渭流泾。
坐令方寸地,目睫何晶荧。
上天方於昭,皎彼垂日星。
五官属宰制,万化随指令。
留之千百载,犹足存典刑。
余心岂昧此,一念存芳馨。
在昔圣敬主,丹书刻方棂。
近者摩镜帖,字字炳丹青。
夫君往教意,大寐如得醒。
置之敬义堂,与世犹说铃。

送林干荣满归莆

宋代 王遂

天向东南聚众刚,义精仁熟乃真强。
清名去作明时重,鲠论来为谏纸香。
使指尚疑迟力荐,老夫何事不深藏。
斯文归有王刘重,胡不骑云反帝乡。

送李兄谒扬州帅

宋代 王遂

柱生忠定公,为宋作柱石。
扶日起东南,擎柱补西北。
戎和不肯受,国蹙欲日辟。
坐收两河心,可制百年狄。
谁能七十日,有此功赫奕。
汪黄信血指,老桧甘愧色。
云胡张赵间,不使虎而翼。
循环起丁未,运至丁未极。
成书遗后代,曰此寄庵力。
思皇陈了翁,直谏少与匹。
大科得闻孙,不救元符隘。
谠议竟莫伸,嗟哉有何益。
令人读遗事,一饭三叹息。
某昔守樵川,奠俎折群贼。
乌洲聚名胜,花阴满光泽。
通鉴揭纲目,国录为刊刻。
嗟嗟斯文丧,吾道有余脉。
感伤念理乱,同事异今昔。
新从姑苏归,疾病久成癖。
齐云标术阁,鹊桥记归宅。
伟哉子章子,为我得佳客。
母是了翁孙,身为寄庵适。
相求不相值,访我茅山侧,
父昔仕九江,横金悲易箦。
藁葬官路旁,过者为心恻。
指囷与倒廪,纵性何所得。
顾予把钓竿,欲子将焉获。
世岂无忠宣,顾此舟中麦。

谢赵庐州送淮白 其二

宋代 王遂

淮泗曾经禹决馀,斯民无复惧为鱼。鱼枯却识江南岸,应有临渊羡不如。

王遂

王遂

王遂,字去非,一字颖叔,枢密副使王韶之玄孙,后为镇江府金坛人,宋代名臣。 嘉泰二年进士,调富阳主簿,历官差干办诸司审计司。绍定三年,知邵武军兼福建招捕司参议官。后任工部尚书。
► 6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